三明市第一医院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科治疗的老年患者76例纳入研究。全面评估、综合分析其临床资料,找出护理安全隐患并调整相应护理措施,观察调整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以往护理干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58%,根据安全隐患将护理措施调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10.53%,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找出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多种疾病合并发生,致使其机体多项功能皆呈现下降趋势,常出现健忘、运动迟缓、听觉及视觉功能降低等情况,若临床治疗过程中未与护理有效结合,则极易出现多种安全隐患[1]。因此应更加重视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7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70~88岁,平均(78.65±5.45)岁。
1.2 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2.1 跌倒 呼吸科护理中患者出现跌倒的频率较高,主要因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及各器官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造成其体质虚弱、反应迟钝、视力、听力减退等极易造成老年患者跌倒[2];且部分患者同时联用使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及降血糖等药物, 此类药物会降低患者的专注度,也会致其跌倒。
1.2.2 压疮 因老年患者机体活动能力减弱,致长时间卧床;部分患者长期使用尿不湿,局部皮肤尿液浸渍,抵抗力下降;心肺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机体出现不同程度浮肿,甚至取强迫坐位、半卧位,致受压部位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压疮;家属缺乏预防压疮相关知识及照护不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引起足够重视。基于以上多方面因素,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进而形成压疮。
1.2.3 夜间病情变化频率高 夜间老年患者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出现缺氧、哮喘等症状。此外于夜间睡眠时张口呼吸易造成体内水分丢失,进而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3]。
1.2.4 误吸和窒息。呼吸科患者易发生误吸和窒息意外事件,如咳血患者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堵塞情况,从而引起窒息意外事件。另外对合并脑梗死等易引起患者吞咽困难疾病的患者,饮食过程易引起误吸或窒息等意外事件[4]。
1.2.5 精神状态 老年患者长期住院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且对家属的依赖性增强。但护理人员工作繁琐,无法全面顾及患者的情绪波动,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5]。
1.2.6 护理缺陷 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年轻护士占比大,临床经验及评估病情的能力欠缺;另因夜间护理人员数量有限、精力相对不足,未能及时察觉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无法第一时间处理突发性事件,进而产生护理风险。
1.3根据上述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1.3.1 预防跌倒发生 做好入院宣教,让其熟悉病房环境;评估患者活动能力,对有跌倒安全隐患及行动不便者,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安全宣教,特别叮嘱下床活动时及夜间应加强看护,以免跌倒;加强病房环境设施维护,对病房床、椅等设备定期检查维修,病室、卫生间灯光指引及防滑措施等,方便患者活动。
1.3.2 预防压疮发生 对于压疮评分≤18分的患者予上气垫床并做好相关宣教;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需取半卧位休息、二便失禁、机体浮肿的患者,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同时严格交接班。
1.3.3 夜间弹性排班、加强巡视 夜班根据病患人数及患者病情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加强夜间巡视,增加病重患者巡视次数,便于及时发现夜间突发事件。
1.3.4 预防误吸及窒息 针对存在误吸及窒息的患者,需备好床旁吸引器,出现误吸及窒息时可立即处理;无力咳痰者应及时吸痰处理,以防痰堵窒息;有误吸、呛咳病史及吞咽困难者,遵医嘱留置胃管行鼻饲饮食。
1.3.5 加强健康宣教、规范操作流程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治疗过程、疾病注意事项,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同时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的职业素养,规范操作流程。
1.3.6 定期开展培训、强化护理管理 院、科两级定期开展、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责任感,科内以老带新,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指导年轻护士学会病情观察及应对突发事件,培养其预见安全隐患及排除危险因素的能力,强化安全意识与服务意识,并能熟练使用呼吸科专科仪器、急救设施。
1.4观察指标
对比调整护理方式前后76例患者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往护理干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58%,根据安全隐患调整护理方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10.53%,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表1 护理方式调整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例数 | 跌倒 | 压疮 | 夜间病情频率 | 误吸和窒息 | 负面情绪 | 护理缺陷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调整前 | 5 | 4 | 5 | 2 | 6 | 2 | 24(31.58) |
调整后 | 2 | 1 | 1 | 0 | 3 | 1 | 8(10.53) |
X2 | | | | | | | 10.133 |
P | | | | | | | 0.001 |
3讨论
护理干预贯穿治疗的始末,优质的护理服务,可加快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且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体力不足、行动缓慢、视力、听力功能不断下滑,且还伴随多种疾病,致使其治疗时间长,在护理过程中,相应的会出现多种安全隐患[5]。因此应分析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安全隐患将护理方式调整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断下降,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找出安全隐患并及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大限度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美红,陈洁,王哲.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1):194-195.
[2] 柳玲玲,翟琳.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 继续医学教育,2015, 7(8): 112-113.
[3]唐小丽.呼吸科患者夜间存在的护理风险[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32):99-100.
[4]王秀莲.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06.
[5] 孙晓琳.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