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温州
摘要:本文通过对预算业务内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意义的阐述,以及指标体系细化,并通过具体单位实践应用,以期达到完善内控指标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体制不断进行调整。事业单位通过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等方式,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单位内部控制能力。我国从2014年开始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从单位和业务层面上建立“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处于全面实施阶段,预算业务管理还不够科学,不能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而预算业务却贯穿于公共服务提供主体权力运行始终,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制约权力和管控资金。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事业单位预算部门需要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仅仅从整体上进行了原则性指导,没有对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做出详细的规定。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价事业单位预算部门内部业务的效益,构建合理的预算内部控制指标体系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财政机关、审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责任。由于现行的规定没有配套具体操作细则,造成评价工作缺少主观性和可比性。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关键业务的内部评价,可以提高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指导预算业务的开展,降低资金风险。实现从局部到整体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二)有利于融合单位预算绩效与内部控制
预算绩效管理是进行预算管理的重点,应将绩效评价贯穿于单位预算业务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预算绩效评价同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目标是一致的,可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一些单位割裂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单位内部控制的关系,降低了绩效管理的功能;一些单位不重视事前管理,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基于预算全过程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评价指标同绩效指标结合,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从源头上规范单位的预算业务。
(三)有利于提高公共资金配置的监督效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从单位内部对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力进行约束,是一种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事业单位的内部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可以通过预算安排实现财政资金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这种监督管理制度的保障。科学合理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有利于管好资金,通过对公共部门运行机制、资源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二、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同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业务活动进行结合,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可以将其控制目标同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目标保持一致,并根据经济活动情况制定具体的控制目标。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是实现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评价;在预算进行评价之后,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保持预算执行结果同预算目标一致。根据《预算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以及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从预算管理层和预算环节层两个层级来保证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根据逻辑关系选取对应的指标,对单位预期目标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描述。
二、建立预算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一)预算管理层级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1)预算文化建设
预算文化是预算业务的重视程度和领导运用内部控制进行预算管理意识的反映。事业单位内部良好的预算文化,可以避免只重视短期效益的思想,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全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自律意识,提升单位预算效益。预算文化主要包括单位集权与分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单位组织机构考核奖惩4个子指标来进行评价。
(2)预算组织机构
预算组织机构对应预算的岗位职责,各负其责,统一领导,进行统筹安排。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可以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权威性。预算组织机构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职能部门,预算责任主体3个主要进行评价。
(3)预算岗位人员管理
预算关键岗位的职责设计和人力资源配置是保证预算质量的效率的关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要做到职责分离。预算编制人员要具备扎实的测算技术,对部门和项目的开支进行合理预测,预算执行岗位的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各项开支。预算岗位人员管理包括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职责分离、预算人员的专业素养3个子指标。
(4)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单位运行效率的关键,实现单位内部良好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掌握一手信息,保证信息交流顺畅。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信息沟通系统、预算项目库建设、信息供给充分及时性3个子指标。
(5)内部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力度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内部监督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内部纪检监察部门以及预算责任人等相互之间存在监督关系。主要包括各单位、部门责任人履行日常监督责任、内部审计机构、监督反馈结构3个子指标。
(二)预算环节层级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预算环节层级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6个指标。
(1)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水平反映了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预算编制范围,预算编制依据同政策是否相符,单位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预算编制单位同预算执行管理等部门的有效沟通4个子指标。
(2)预算审批
对预算审批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出现机会主义和寻租行为。主要包括重大预算项目具有可行性报告,预算草案是否遵守“二上二下”原则,向下分解预算指标无遗漏3个子指标。
(3)预算执行与调整
预算执行与调整反映了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依照上级部门的预算指标和资金进行各项活动安排。主要包括定期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预算外事项调整方案,各项资金收支活动3个子指标。
(4)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对年度预算执行后剩余资金管理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结转和结余资金会计账户和银行账户金额一致,结转结余资金预算和财务部门审核情况2个子指标。
(5)预算绩效
预算绩效指标是行政效能内部控制的反映,主要包括预算绩效评级体系,预算分解指标与预算绩效指标的匹配,实际绩效与绩效目标差异3个子指标。
(6)预算公开
预算公开有利于财政自己配置,规范行为主体的行为。主要包括对外披露预算编审细节、绩效考核报告,对外界反馈建议的采纳管理制度2个子指标。
三、预算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应用
下面以某所学校为例对预算内部控制的评价情况做个说明
如上所示,该单位的管理层面的预算文化建设比较单薄,内部监督制度需加强,环节层面比较均衡很好的执行了预算各环节所交代的任务,总体分数为75分,基本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控制。
四、结束语
诚然,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除了确定定性标准外还需数理模型的量化支撑,包括各级指标权重的设定、指标的量化、专家的评议打分等。这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体系旨在能够发现单位现有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以评优建”的方式,推动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发挥预算业务对事业单位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