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81
1.项目背景
旧州镇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部,区域位置优越,为安顺市东部重要的小城镇。旧州不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地方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也独具特色。镇域范围内有古遗址、旧州古城、屯堡古寨、地戏、芦笙舞、“农历五月二十八”民俗节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旧州镇山川秀丽、田畴平坦,河流纵横交错,古城格局保存完整,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人工自然完美结合的独特文化景观。
旧州镇在贵州省的位置
旧州镇区在镇域的位置
2006年7月,旧州镇被评为贵州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12月,旧州镇成功申报为中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并得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牌。2012年,旧州被列入贵州省30个省级示范镇之一,被命名为第一批贵州省绿色小城镇,是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口帮扶单位。同时,旧州镇位于贵安新区西部,是贵安新区总体规划的重要西部组团。因此,旧州镇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旧州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古镇内老街区(西街)和历史建筑进行了整治和维修,古镇风貌得以保存和恢复。但旧州镇区以东的邢江河与大屯山之间用地未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抑制了旧州的发展和建设。
2.用地现状分析
本项目位于邢江河西岸,规划占地面积26.86公顷。地势平坦,视野通透,多以耕地为主,自然风光优美。西部接旧州老城区,周边交通便利。规划区西侧有山形饱满,植被茂盛的大屯山;东部为农田耕地,地势平坦;南北两端均为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邢江河、大屯山、生态农田、自然村寨等景观要素均为规划设计应予以考虑利用的,故应扩大视野,将上述山、水、田、寨纳入规划的景观界面。综上所诉,该区适宜建设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水区。邢江河两岸景观环境优美,适宜营建绿化景观。
3. 规划原则与定位
3.1规划原则
3.1.1商业特色
规划充分利用沿河景观,挖掘地方传统特色,设置传统特色商业街,聚集新区人气,实现本区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带动周边地块升值。
3.1.2文化特色
本区着重打造旧州传统文化特色,建筑风格与旧州屯堡民居特色风格相融合,景观环境体现屯堡特色。
3.1.3环境协调
规划区内新建建筑、环境设施、生态廊道、绿化植被等应体现地方特色,并与旧州老城区的整体景观环境相协调,维护城镇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
3.1.4确保实施
合理布局,从环境的整体性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塑造整体形象,提高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满足各项功能需求。
3.2目标定位
邢江河西岸是旧州镇重要的空间要素,作为旧州镇东部旅游拓展新区,应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挖掘旧州镇传统文化,建设能够传承历史文脉,展示风土人情,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开发带动作用的人文生态旅游区,并使之成为:
一个地域文化的展示舞台;
一组观光旅游的连续空间;
一个交流、娱乐的公共客厅;
一套完整的滨水人文生态景观系统。
4. 总体布局规划
4.1规划构思
坚持文化与经济双赢,功能、形象、环境并重的原则,既要注重历史文化、功能、景观的延续,又要体现其经济价值、实现景观生态、功能、形象的协调统一。
4.1.1尊重自然,营造滨水生态格局
本规划在设计中注重挖掘生态要素,尊重邢江河周边环境,修缮南部文昌阁并保留生态农田,强调原生态的河岸线与驳岸处理方式,形成名镇自然生态格局。
4.1.2以人为本,发展乐活生活岸线
沿河滨水岸线布置亲水休闲活动区,利用滨水绿地、滨水广场、亲水平台等多种岸线与空间结合的手段,打造丰富变化的滨水活动游赏区域,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提升岸线的生态价值。
4.1.3传承历史,构建名镇新气象
本规划从历史文脉出发,强调名镇空间整体意向的塑造,探索与名镇相协调的建筑体量与尺度,利用传统文化组织景观节点,展示名镇新气象,体现旧州特色与人文内涵。
4.1.4立足旅游,打造商业服务高地
依托自然生态环境,配套吃、住、游、购、娱、行等商业服务,挖掘历史要素、地方文化及民间特色,并将其转化为商业资源,创造物质空间,引申到精神领域,增强旅游吸引力。
4.2滨水空间案例分析
4.2.1南京秦淮河
秦淮河发源自漂水东庐山与句容华山,自东向西,潺潺地淌过南京市区的南部,又沿着石城的西北注入长江。它作为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地,后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秦淮河沿线开敞空间是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环城六片楔形绿地空间之一,是当今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挖掘、梳理历史资源,与开放空间的建构结合,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当代秦淮河沿线公共空间体系,即以秦淮河为轴、以文化资源集中地为片、以重要文化资源和重要公共空间为节点的秦淮河文化空间体系。
借鉴与启示:
本次设计地块同样位于新城中,且有一条河流,空间格局与秦淮河有类似之处,且本地区也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借鉴秦淮河设计的先进理念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屯堡文化新城”。
4.2.2美国圣安托尼奥
圣安托尼奥通过水系连接城市的不同功能活动。以river walk为界分成内外两层。古老的建筑都在环城河内,外面是新城。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教堂、五星酒店等依河而建。滨水区为开放的公共步行区域,河边为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
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节庆活动,包括格拉斯河巡游、墨西哥节、工艺品展览、艺术与工艺品展览、独木舟挑战等。
借鉴与启示:
1、城市开发空间与当地节事文化与休闲活动相结合。引入新的服务业功能(如旅游、观光、娱乐、疗养等),创造新的吸引点,提升旅游价值。
2、充分挖掘项目的生态要素,依据河流周边环境形成城市生态空间。注重景观的公众参与性,利用不同形式的亲水平台达到亲水的目的。处理好人工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过渡区域。
4.2.3厦门曾厝垵
曾厝垵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东至白石炮台与黄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环岛路与大担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曾厝垵原为临海渔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厦门市对该地区进行了维修改造,随着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完善,旅游人数增加,家庭旅馆迅速兴起,年游客流量近300万人次。
曾厝垵有书画广场、音乐广场、小白鹭艺术团和各种工作室,能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是厦门岛内闽南文化保持最好的原生态自然村。
借鉴与启示:
本项目规划区南部有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村落(文昌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对其进行整体打造,使之成为能够传承地方文脉并具有文化氛围的文创休闲村。
4.3规划结构
规划从点(空间核心)、线(组织轴线)、面(功能片区)三个层次提出“一河、双脉、三区、六珠、八廊”的规划体系。形成“一河串六珠,双脉映城廓、八廊连碧水、三区共殊荣”的规划格局。
4.3.1一河——区域核心
邢江河是本项目的最为重要的物质空间载体,是区域功能整合与空间布局的依托核心。
4.3.2双脉——景观脉络
滨河景观脉络:结合邢江河西岸规划滨河绿地,设置亲水步道、观景亭廊、亲水平台、滨水广场等亲水、观水设施。
步行街景观脉络:结合特色街道设置,以观光、购物、娱乐为主要特色。
4.3.3三区——功能区段
入口接待区:由入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星级酒店、城门等构成,是整个片区的窗口,提供旅游咨询、游客集散、停车等服务。同时星级酒店可提供档次较高的会议、餐饮、住宿等高端接待。
休闲商业区:传承旧州传统商业街巷形态,打造步行商业街,使其成为地方特色浓郁的商旅长廊。按吃、住、游、购、娱等不同功能,将其细分为四个功能段:
展示功能段:由戏楼提供地戏、花灯等表演场所,博物馆是旧州历史文化展示的平台。同时可设置传统服饰、地戏面具、花灯及奇石、花卉、字画、蜡染、木雕特色商品展示及销售。
民俗功能段:由民族传统作坊、土特产商店、老字号商店、民俗工艺品商店、家庭旅社等构成,主要提供民风民俗体验平台。
娱乐功能段:主要由酒吧、网吧、歌舞厅、娱乐会所、康体洗浴、家庭旅馆等设施构成,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餐饮功能段:主要由特色小吃店、餐馆、美食广场、咖啡店、茶室等构成,体现地方饮食文化。
文艺休闲区:对文昌阁空间进行梳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整改现有老宅。结合沟渠与农田设置景观步道,在村寨入口处设置文化广场,改造部分老宅作为咖啡吧、茶座、家庭旅社、私房菜馆、养生中心等,使之成为展现旧州特色的同时又独具文艺气息的生态自然村。
4.3.4六珠——特色节点
入口广场、戏楼、博物馆、街心广场、滨河广场、文化艺术村。
4.3.5八廊——绿化通廊
强化滨水绿地的可达性与辐射性,规划引入八条联系滨河与城市腹地的绿色廊道。
5.建筑设计与布局
5 .1建筑风格
沿 河商业街采用传统屯堡建筑的坡屋顶风格民居。建筑材料以石、木为主,外墙、屋面由不规则的石块或较规则的菱形石板铺砌,搭配以细腻、光滑、精雕细琢的木质装饰,产生协调而又别具一格的美感。
5.2建筑平面形式
通 过研究旧州古镇区现状建筑肌理,发现旧州古城区传统建筑平面形式基本为全封闭的四合院格局。四合院的建筑分为朝门、正方、厢房。
本
旧州古镇现状肌理图
次规划传承古镇传统四合院建筑平面格局。在建筑布局中,以低层建筑围合而成的四合院为主;在建筑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从而达到对旧州传统建筑的“继承、保护、发展”目的。
典型院落刘家大院底图关系
5.3商业街设计
5.3.1旧州西街的启示
旧州典型街巷-西街图底关系
5.3.1.1巷道空间
旧 州古镇受屯堡文化影响,西街形成独特的巷道空间,巷道呈直线型,不通透,高耸的墙显得狭窄,给人以幽深感。
5.3.1.2开敞空间
西 街鲁氏老宅前空地是主要的开敞空间,周边由建筑、围墙围合,形成小广场。该广场在尺度,形状都与整个西街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
5.3.1.3重要节点
有鲁氏老宅、谷氏大院、刘家大院、周家大院等重点建筑。
5 .3.2步行商业街设计
商业街布局借鉴了西街传统建筑形式及空间布局特色。空间格局以2-4层的建筑围合成宽10-20米的街巷空间,同时以建筑外墙的前后错落,打破街道平直的线形空间。在步行街中部设置开敞空间,强调轴线关系并加强与滨河绿地的有机联系。对节点建筑(戏楼、博物馆等)做重点打造。运用石材、木材及玻璃的材质对比,丰富节点建筑建筑立面内容。
5.绿地景观环境规划
5.1绿地系统组织
滨水新区采用“外借内造”的方式营造景观环境。
外借河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和邢江河的水体景观,使各组建筑能够获得最大的景观面,提升区内的建筑品质。
内造园景:在各街巷空间以及多层建筑围合空间内以中国园林式的造园手法,运用理水、堆山、叠石等处理方式,组合各建筑物内部庭院空间来创造庭院内部优美的景观环境。
5.2景观风貌控制
5.2.1沿街风貌
沿东环路两侧布置建筑高度控制在6层以下。建筑立面与步行街的建筑材质与建筑元素相互呼应又富有变化,使得整个规划区的风貌协调统一。建筑在材质和建筑元素上与步行街相呼应。营造商业气氛,展示名镇风貌。
5.2.2步行街风貌
步行街建筑高度控制在5层以下,以屯堡传统建筑符号为设计元素,建筑排列错落有致,在统一中寻求变化,打造旧州的传统特色。整体色彩采用石墙木屋,与环境相融合。
5.2.3沿河风貌
在邢江河两案布置绿化景观带,处理好沿河游步道与河流的关系,同时要处理好各节点广场与建筑体量的关系,做到既与河流环境融合,又与建筑风貌相协调。
5.3滨河景观序列
将滨河绿地景观序列分为五个阶段,形成”起景—承接—高潮—尾声—结景”的景观空间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