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视角下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3

健康城市视角下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探讨

林堉楠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广州 510290

摘要:随着健康城市运动兴起,慢性病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在相关研究中,体力活动的正向效应已被广泛验证。相对于体力活动研究,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对体力活动测量方法进行梳理,并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设计探讨。

关键词:健康城市;体力活动测量;移动APP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疾病谱由传染病向非传染慢性疾病转变,给维护、促进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健康城市突破性提出了“人们居住在健康的城市时,应享受与自然的环境、和谐的社区相适应的生活方式”(WHO)。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做出了提高人的健身意识、建设健康城市的要求,提到“将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

体力活动测量是健康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当前健康问题的研究热点聚焦于体力活动[1],如体质健康现状的评估,肥胖、抑郁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相关性等。体力活动研究中,体力活动的测量是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各因素相关性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体力活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的同时,测量方法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通过主客观方法结合获取体力活动及其发生的时空间信息,将有助于支撑挖掘出更准确、层次更丰富的信息。因此,本文在健康城市运动、体力活动研究重要性凸显的背景下,聚焦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发展研究与探讨,通过分析对比体力活动测量方法,提出构建一种实现体力活动测量的方法框架。

二、体力活动及其测量方法

2.1 体力活动概念

体力活动或称身体活动,是指肌肉收缩引起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体力活动根据发生的具体场景可分为工作性、家务性、交通性、休闲性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常包括四个特征: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类型,体力活动量常用“体力活动量=频率F*活动强度I*持续时间T”来表示。对体力活动的强度的分级,有的学者根据活动消耗的代谢当量(MET),有的学者则是根据加速度计等物理测量数值对体力活动强度分为LPA、MPA、VPA以及MVPA。

2.2 现有体力活动测量方法梳理

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通常可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包括体力活动调研问卷、自我报告法、直接观察等;客观方法通常通过使用各种客观测量设备,如加速度计、计步器、心率监视器等。在具体的研究中,需要根据目的、预算、目标人群特点、样本大小等选择对应的测量方法。

体力活动调查问卷——设定一系列问题并由用户填写、收集数据的方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主观方法。常用问卷如调整活动问卷(MAQ)、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等[2]。我国近十年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仍然是效度较低(约0.25~0.41左右)的体力活动问卷。直接观察法——由研究人员对被调研对象进行一定时间的行为、活动观察,对其活动的强度、类型、满意度等进行主观的评定,以及记录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信息的方法。此方法很受研究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自我报告法——由用户自己主动填写报告活动行为及其相关信息。Kieran P等通过综述63篇综述性文章,发现自我报告法结果高度可变,存在被调研者主观认知和回忆偏差的问题。双标水法——双标水法利用同位素标记,是体力活动测量的“金标准”。测量时需要被调研对象服用同位素标记的试剂,通过跟踪2H、18O的消除差异,计算CO2生成率,进而计算出能量消耗。间接热量测定法——通过分析密闭空间的气体代谢测量人的摄氧量(VO2),再根据摄氧量计算能量的消耗。这被认为是测量人体能耗较准确的一种方法,但却严重依赖于实验室环境。心率测定法——使用心率监视器等测量人体在不同活动状态时间段的心率变化,进而分析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能量消耗等。但基于单一心率指标进行分析存在精确度较低的问题。运动传感器——通常指计步器、加速度传感器等。Dowd K P研究发现,使用加速度计进行活动监测的有效性证据正在增加,并且其结果可变性较低。Casey B等对已有研究的体力活动客观测量工具进行了整理,发现以往研究大多使用单轴加速度计(68%),计步器(14%)和多传感器(3%),研究认为,随着该领域的发展,未来应使用已验证的设备,如三轴加速度计等[3]。三轴加速度计在体力活动监测总体上具有良好效度,但国内对于三轴加速度计的应用却仍然不是很多,且其价格仍较为昂贵。同时,单一的加速度计无法提供体力活动相关联的位置、环境相关信息,因此,当前流行的客观测量方法是使用三轴加速度计结合GPS设备,从而将体力活动与时间、空间对应起来。

国内已有的体力活动研究而言,其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尚缺乏采用客观体力活动评价方法(如加速度计、计步器等)的大范围调查

[4]。张莹等认为,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健康关系研究的今后进展,会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建立基于计算机和GIS技术的建成环境、体力活动监控平台等方面突破。

综上,各种体力活动测量方法存在利弊,当前主要采用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加速度计结合GPS等方式,且国内在使用加速度计进行测量的研究尚较为缺乏。考虑到成本、管理和遗失风险等因素,手机是较为理想的数据采集移动终端,通过集成网络问卷调查,能够兼具主客观测量方法,有着获取使用便利、采集数据维度广、成本较低等优势,有望支撑不同主题、不同规模的研究。

三、基于移动端的体力活动测量探讨

在健康城市体力活动研究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端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对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3.1 体系架构

系统整体由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器、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等构件组成的C-S-B架构形式。主要业务流程为:在手机上开发APP作为数据采集软件,通过调用百度地图SDK相关接口和手机传感器等功能,进行数据采集,并将用户的传感器、时空间信息等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进行数据持久化;可视化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分析、可视化等操作。从而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可视化的一体化平台。

611cb55e327a4_html_ad83dd56d76c8cd8.png 3.2 体力活动测量终端APP

体力活动测量表现为各类基本信息的数据获取,故核心是如何基于移动手机终端能力进行APP设计构建,本文将以安卓系统为基础进行展开。通过体力活动研究相关文献体力活动测量信息的整理及拓展,设计获取用户体力活动、交通出行、手机使用等方面的信息(表1),并进一步对各类信息的数据基础和实现基础进行整理,即从哪些类型的数据中能够提取到这些信息、该数据基础能够基于何种资源和方法获取。

其中,体力活动相关信息通过手机集成的加速度计进行测量获取,能够支撑体力活动强度、持续时间、活动频率、活动类型等的分析挖掘;通过结合定位数据,能够发现用户日常活动区间、体力活动发生的时空间信息;通过集成网络问卷调研,能够收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收集设备离身时的中/高强度活动信息,作为客观测量的主观补充,一方面收集交通出行的信息,交通出行情况亦是体力活动一种可能的补充,同时,交通出行的区间也可能存在潜在的体力活动机会;屏幕监控的数据,是考虑当前时代背景下,用户依赖电子产品的行为对体力活动的影响,能够挖掘用户的一些不健康行为,如静态下玩手机、步行或搭乘地铁出行时使用手机等,作为一个可能的方向。

表1 信息类别及数据基础

类别

信息

数据基础

实现基础

活动信息

体力活动

活动强度

加速度数据

三轴加速度计传感器

持续时间

活动频率

活动类型

活动空间

定位数据

GPS、Wifi等硬件及百度地图SDK

设备离身的高强度活动

活动类型

网络问卷调研数据

网页技术

活动时段

交通出行

出行目的

交通模式

出行时段

手机使用

使用频率

屏幕监控数据

系统广播信号监听

使用时段

3.3 关键技术

3.3.1 融合定位

百度定位SDK是基于百度地图进行定位的开发工具包,帮助开发者快速、精准地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基于手机实现定位功能,需要使用手机本身的硬件模块和相关基础设施,根据不同的定位原理,可主要分为四种定位方式:GPS定位、WIFI定位、基站定位和离线定位,定位精度依次递减。

3.3.2 进程存活问题

APP端的核心功能是收集用户的加速度数据与定位数据等,由于数据获取频率高、采集周期长,要求进程需要长期、稳定地运行,以收集更高质量的数据。以安卓为例,在手机隐私和权限、续航等问题背景下,休眠机制和LMK机制等都会造成进程停止运行和被杀死。在实际研发时,几乎无法完全实现对APP进程的运行保障。因此,在此方面还需通过与手机厂商等进行合作,对相关科研活动开放白名单授权,从体制机制上突破。

四、结论与展望

健康城市背景下,居民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体力活动被广泛证实与居民健康存在显著关系。同时,大量相关研究需要以体力活动的测量作为基础,但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发展仍滞后于体力活动研究。

本文提出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具备数据获取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能够采集多维度、主客观结合的数据,有助于便捷地开展大范围、长周期的研究。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定位数据等基础数据有着较高的数据价值,能够反映时空间信息、挖掘用户的日常活动行为信息和体力活动信息等,通过其经济性、便捷性和多维度刻画用户活动的能力,支撑相关体力活动研究的开展。

基于前述探讨,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一是定位技术,未来在基础设施完善及定位算法发展的情况下,多模式融合的用户定位有望持续变得更加多样、节能和精细化。二是信息挖掘,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发展支撑下,能够实现更多基于多维数据的用户精确活动信息挖掘。三是实现进程常驻,需要在运行机制上与相关厂商进行合作,在技术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定,使得在充分保障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同时满足科研需要。四是支撑拓展研究,开展更多高精度、大范围、多主题的城市与健康相关领域的研究,譬如城市建设规划、传染病防控、定制化体力活动处方等。

参考文献

  1. 许金富.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体力活动研究热点透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03):123-128.

  2. 林政梅,王炎丽,许文鑫.国内外体力活动研究综述[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8(02):110-118.

  3. Casey B, Coote S, Donnelly A.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ment in people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Assistive Technology, 2018, 13(2): 124-131.

  4. 王超. 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推荐量研究[D].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