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摘要:本课题系统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监督环境,提出如何整合监督资源,强化监督结果应用,构建“大监督”格局,以及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实效,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大监督格局建设。
关键词:企业 大监督 实效
前言
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企业运营的方式实现国家资产的有效增长,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机制,对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国有企业腐败事件的发生,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几率,同时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
构建大监督格局的必要性分析
(一)新时代对企业监督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35次提到监督,包括:“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二)国有企业监督工作面临新挑战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但是,从近年来发生的国有企业经营不善、资产损失及腐败案件来看,无不反映出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力、风险防控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构建大监督格局的实践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经济基础,随着国有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的同时,各业务板块也面临风险与日俱增的问题。
(一)强化思想保障,提高大监督意识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抓好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举办纪检、法治、审计等专项监督讲座,从思想上树立大监督的意识,明确大监督的概念和大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要让企业员工明确认识到构建“大监督”格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进而提升全员监督意识和责任感,营造全员监督的健康氛围,变“要我监督”为“我要监督”。
2、树立大监督团队意识
针对重点项目,组织相关部门团队合作,开展专项监督工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同时强化共同监督的意识,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大监督工作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大监督工作模式的开展使大监督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实际行动筑牢相互监督,集合监督的大监督管理理念。
(二)强化组织保障,明确监督职责
1、发挥领导作用,加强组织建设
成立监督工作领导办公室,负责监委会的日常工作和监督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监督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工作,压实监督责任,推动监督资源共享,统筹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2、发挥纪检队伍作用,强化队伍建设
强化纪委委员作用,要按照业务分工和任务安排,参与对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协调解决监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向纪委汇报。
(三)建章立制,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体系
建立“大监督”机制就必须对现有监督制度有一个全面充分的把握,因此,梳理监督制度是一项基础工作,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围绕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和部位,对可能出现滥用权力的各个环节,自上而下、有针对性地制定统一、规范而又操作性强的各项制度,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职权范围、权力运行等作出具体规定。
(四)构建“三道防线”,形成监督主体的监督合力
国有企业“大监督”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推进企业内部从严治党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海恩法则的风险分类和改进模型,建立适用于国有企业三道防线的“大监督”格局,而完善的“大监督”机制模型可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工作,能够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监督职责,是构建企业大监督格局的关键。
提高大监督格局实效的探索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大监督信息平台,实现监督数据融合
大监督格局融合审计、纪检、党风廉政、会议管理、“三重一大”等监督资源,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督信息管理平台,各类监督活动形成的信息成果无法实现共享,大监督工作的经验难以复制和推广。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理念,构建大监督信息平台,既包含业务管理监督职能,还包含监督数据统计查询职能,可以有效实现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会议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审计问题闭环管理等流程管控,丰富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率。
1、对“三重一大”事项管理进行全流程监督管控
通过建立“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信息化平台,可以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审批流程,与此同时,还对决策会议组织部门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过程记录。
2、对会议管理进行全流程监督管控
通过建立会议监督信息化平台,创新会议督办管理方法,将会议管理实现全流程、信息化,对会议申报、会议议程、会议纪要,到会议待办,督办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强化会议管理相关部门监管职能,专人负责、督促会议待办事项的有效落实,有效避免会议督办不全现象发生。
3、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审计监督结果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新理念、统筹计划,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提高单位发展质量的服务作用。
4、探索构建外部信息化监督途径,拓宽监督渠道
通过网络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常用投诉举报方式,建立微信举报平台,激活外部社会监督,加强8小时以外的监督工作,时刻关注网络舆情,着力从社情民意中发现问题、搜集线索,让网络时代的新技术、新发明能够服务纪检工作,成为实现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5、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监督数据融合
通过建立大监督数据分析平台,对企业“三重一大”、会议管理、审计管理等监督项目的进行数据统计,实现各类监督项目数据对接,形成大监督数据库,开展数据整合分析,识别重点项目、高风险业务的多发部门,为企业管理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二)强化监督结果运用,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1.结合监督结果,提升流程管理规范化水平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并根据具体实行情况进行及时监督评估,对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控缺陷并进行整改。
2.结合监督结果,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动态更新风险树和风险管理事项库,结合年度工作策划推进风险管理与主营业务的融合,针对重大风险制定应对计划和措施,定期进行过程跟踪,实现从管理业务监督向管理风险防范的跨越,将事后监督转化为事前监督,持续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结束语
构建“大监督”格局为国有企业创新完善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创新工作载体、健全工作机制,整合监督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强化协同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后续将不断深化对“大监督”格局的理解和应用,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持续深化监督结果应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实效提出更多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10月26日发布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0年10月29日发布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0年1月15日发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