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协和京山医院,湖北省 4318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给予全方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该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56例),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纳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首次进食、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比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参照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P=0.014)。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给予全方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机体康复。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全过程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护患关系;影响
引言
在临床肝胆外科中,胆囊结石患者占有较大比重。而临床以往的治疗“金标准”多以切除胆囊为治疗指向。而患者往往在对胆囊进行切除后出现复杂多样的术后不良并发症,加之现今已有许多相关研究结论强调了胆囊器官对于人体的必要性。人们对身体器官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和胆囊器官在人体中作用的重新认知,不断推动有关专家人员对胆囊及其结石成因的深入探索。如今,胆囊已被重新赋予了新的重要地位,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法也相应更新改善。随着临床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对于胆囊结石患者临床更加推崇其行保胆取石术,而患者术后的恢复与有关护理措施也受到了重视。基于此,我们以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为中心,强调心理指导与康复护理相结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1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56例。实验组:女性21例、男性35例;年龄26~68岁,平均(47.68±3.14)岁;病程1~8年,平均(4.52±0.17)年。参照组:女性24例、男性32例;年龄28~66岁,平均(47.64±3.12)岁;病程2~7年,平均(4.54±0.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项研究。纳入标准:①均经CT、B超等检查确诊;②均存在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剑突下疼痛、腹胀等症状;③均为首次发病;④病历资料齐全、完整;⑤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者;③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④中途从该研究退出者;⑤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者;⑥近期存在重大手术史者;⑦合并肺结核等疾病者;⑧合并急性胆囊炎、胆总管梗阻者。
1.2方法
参照组:护士加强对生命体征监测及切口观察,严格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妥善固定引流管。实验组:①基础护理:术后6h去枕平卧,侧偏头部,防止呕吐,及时将鼻腔、口腔分泌物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心电监护以及低流量吸氧,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术后24h禁食水,加强病房巡视,同时告知患者做好看护工作,避免出现坠床等。②舒适护理:术后6h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将头部抬高,每隔2h翻身1次,保持咽喉部湿润,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或疼痛,告知患者疼痛出现的原因,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知度。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呕吐、恶心等症状,均告知其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及时安慰患者。对于出现切口渗血异常、剧烈疼痛的患者,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给予对症处理。保持病房整洁、干净,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限制探视人员次数、频率等,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③引流管护理:术后详细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性质、颜色等,定期更换、固定引流管,防止打折、扭曲等。④健康指导:通过宣传册、文字、海报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胆总管结石”的相关知识,术后第一天可少量饮水,排气后从流食向半流食过度。多喝水,保持生活规律,禁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不可进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进行30min有氧运动,例如健美操、广场舞、散步等,促进胆汁分泌,防止结石复发。⑤并发症护理:术后应高度警惕胆漏、切口感染、切口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加强切口观察,判断有无红肿、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及时更换无菌辅料,以清理盐水清洁周围皮肤,每日测量2次体温,判断有无休克、四肢发冷、发热等症状,对于出现切口渗血、疼痛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对于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低热、呕吐、恶心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胆漏,如果引流液的颜色变为黄绿色,且每小时引流量在30mL以上,即可判定为胆漏。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在护理1周后观察护理效果。①SAS(焦虑自评量表):分界值是50分,轻度在50~59分,中度在60~69分,重度在70分以上。SDS(抑郁自评量表):分界值是50分,轻度在50~59分,中度在60~69分,重度在70分以上。②康复指标:包括首次进食、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③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胆漏、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x±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实验组SAS、SDS评分分别是(62.59±3.66)分、(63.25±2.46)分,参照组分别是(62.61±3.62)分、(63.29±2.4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0.087,P=0.977、0.931)。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分别是(32.16±1.55)分、(32.35±1.16)分,参照组分别是(43.62±2.85)分、(44.26±2.94)分,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4、28.199,P<0.001)。
3讨论
以往临床对于胆囊结石的疗法多以胆囊切除为主,随着临床实践的验证与发展以及科研的不断深入,胆囊切除术后造成的脏器受损等复杂多样的不良并发症已被不断证实。胆囊作为人体重要脏器,其存在的必要性也被新近研究证明并赋予了新的重要地位。人们对自我身体的日益重视推动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成长改善,目前对于胆囊结石病症来说,保胆取石疗法以其高安全性、低创伤性、创口愈合状况好等特点,现已为临床广泛采用。而对患者术后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的身体健康恢复尤为重要,因而,我们研究探讨心理指导联合康复护理对于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患者的实践应用效果。实验探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指导联合康复护理后,其疼痛状况出现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担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况有明显好转,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关测评指标的生理能力、心理能力及测评总分均出现明显上升;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行内镜微创保胆中转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焦虑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烯冬,夏医君,薛荣泉,等.保胆手术对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6):847-851.
[2]刘京山,李晋忠,赵期康,等.纤维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612例随访结果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4):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