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人民医院 介入室 四川乐山 614000 ( 1 )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84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诊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42例。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接受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干预护理的为研究组,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结果 于研究组方案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低,差异明显(P<0.05)。于护理前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相近(P>0.05),护理后研究组更加满意,差异明显(P<0.05)。 结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对医护工作更加满意,提升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质量控制理论;护理干预;并发症;满意度
急性脑血管疾病即脑卒中,其发病通常较为突然,患者大脑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其出现吐字不清、头痛、单侧肢体麻木、晕倒、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需要及时予以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在发病后有较高的几率致残致死,当前多以介入疗法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部分患者多存在并发症,对其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恢复情况产生不良的影响。质量控制是当前临床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1]。鉴于此,本次研究即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和满意度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84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诊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42例。参照组囊括52-71岁年龄段患者,组内年龄均数为(61.45±9.45)岁;其中包括女性17例,男性25例。研究组囊括53-72岁年龄段患者,组内年龄均数为(62.62±9.62)岁;其中包括女性16例,男性26例。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并使用计算机对比,未见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研究价值。
1.2方法
1.2.1参照组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介入治疗,参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术前做好相应物品的准备和检查,术中对患者加强监测,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术后做好切口等方面的干预。
1.2.2研究组
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予以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护理前对科室中的现存制度进行完善,明确护理小组目标,改进更新当前的管理和护理模式,评估分析方案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小组讨论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药物等方式进行干预,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进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同方案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并统计患者接受护理后满意度评分的变化。
判别标准[2]:于护理前后分别采用患者满意度评分表进行调查,根据患者满意(不满意)程度评分为5-1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医护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计算分析过程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t和x2进行检验,( ±s)作为计量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种方案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于研究组方案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低,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种方案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静脉血栓 | 皮下血肿 | 脑栓塞 | 脑出血 | 发生率 |
参照组 | 42 | 5 | 4 | 2 | 4 | 15(35.71%) |
研究组 | 42 | 1 | 2 | 1 | 0 | 4(9.52%) |
x2 | - | - | - | - | - | 8.230 |
P | - | - | - | - | - | 0.004 |
2.2对比不同方案下患者满意度评分的变化
于护理前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相近(P>0.05)研究组方案下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其数据于组间及同组差异明显(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不同方案下患者满意度评分的变化对比( ±s)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参照组 | 42 | 56.36±5.34 | 62.45±4.24 | 5.788 | 0.000 |
研究组 | 42 | 56.33±4.42 | 77.25±4.31 | 22.243 | 0.000 |
t | - | 0.028 | 15.864 | - | - |
P | - | 0.978 | 0.000 | - | - |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多发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头晕、跌倒、昏迷等症状,其神经功能受到的损伤较为严重。临床多以介入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在治疗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生命安全,但患者治疗后多有并发症出现,对其恢复极为不利。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护理工作的质量会对患者的恢复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常规护理方案下,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的体征监测及操作配合,术后的相应指导等[3]。这种模式下患者的临床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治疗后各方面的恢复效果不佳。而质量控制理论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调对各环节工作的分析和评估,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制度和措施等进行完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处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于研究组方案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低,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5)。于护理前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相近(P>0.05)研究组方案下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其数据于组间及同组差异明显(P<0.05)。可见,在介入治疗中以质量控制理论指导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降低,对医护工作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对医护工作更加满意,提升治疗的效果,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亚芳, 唐晓琴, 黄青青. 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甘肃医药, 2019, 38(5):472-473.
[2]汪里萍, 范芹.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21):3585-3588.
[3]王淑君. 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6):11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