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有”表示估量义的语义功能使得“有+(一)点(儿)”“有+(一)些”具备虚化成词的语义基础;增量算子“有”后要用表示高量、多量的数量结构,所以“有”和表示低量、少量的“(一)点(儿)”“(一)些”的量基矛盾致使“有(一)点(儿)”“有(一)些”在语义色彩上偏消极;“一” 的量词词性和语法功能造成“有+(一)点(儿)”“有+(一)些”虚化成副词后的形式是“有点(儿)”“有些”。
关键词:有点(儿);有些 ;估量 ;认知
一、引言
在汉语学界,“有点儿”和“有些”的句法性质普遍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动词+数量结构,一种是程度副词。动词+数量结构的“有点儿”“有些”是“有一点儿”和“有一些”的缩略形式,后边要用名词性成分(例(1)(2));程度副词“有点儿”“有些”的后边要用形容词性或者动词性成分,表示谓词性成分的程度较低(例(3)(4))。例如:
(1)我不知道这老头儿怎么养家活口。我想他大概有点儿家底。
(2)真不明白有些人怎么脑子就这么转不过弯来。
(3)对此他谈不上后悔,只是想起来就有点儿难过。
(4)他有些心疼她,她那无知的顺从又让他心生喜悦。
前人的研究中有对“有点(儿)”“有(一)些”的词汇化过程进行研究的,如战浩(2014)指出“有些”后所接的体词性成分“经历了有指成分到无指成分到谓词性成分的过程”,毕永峨(2007)指出“有点儿”的语法化过程是“点儿”后边的成分从“离散具体事物名词-非离散具体事物名词-抽象事物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地方/的味道/的样子/的意思……-形容词/动词”。前人认为,“有点(儿)”和“有(一)些”的词汇化是“点儿”“些”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还和“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点(儿)””“(一)些”是重要的制约因素,那汉语里应该还有一些“V.+(一)点(儿)”“V.+(一)些”虚化成的词。但汉语里目前尚未出现除了“有点儿”“有些”之外的、其他由“V.+ (一)点(儿)”“V.+ (一)些”虚化成的词,据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有”在“有点儿”和“有些”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对“有(一)点(儿)”和“有(一)些”中“有”的分析
在《新华字典》里,“有”的第四个义项是“表示估量或者比较”,如,
(5)我们化学老师....个子有 1.7米吧。
这里的“有”可以对名词的“量”进行估判。“有”也可以对谓词的“度”进行估判。如,
(6) 这只苍蝇在我显示一角停了一个下午了,它是有多喜欢 excel表格啊。
所以“有”后边可以用谓词性成分,即“有+……AP/VP””,表示对谓词程度的估判。 但是,“有”的后边必须先用表示量的成分后,才能用谓词,不能直接加谓词性成分。表示估量义的“有”字句,在句法性质上有以下几种:“有+数量+ AP/VP”“有+副词+ AP/VP”“有+代词+ AP/VP”如例(11)(12)。
(7)长颈鹿的舌头有 0.4米至0.5米长。
(8)不想评价现在的领导有多官僚,有多腐败,有多么丑恶,披着华丽的外表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因此,“有(一)点(儿)+AP”“有(一)些+AP”在语义上表示的是对主语在某个方面的程度进行估量判断,别的动词没有这个语用功能,语法性质上也同表示估量义的“有”不同,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可以和“一点儿”“一些”虚化成副词,别的动词不行。
(二)
在《新华字典》里,“有”的几个义项释义为“存在”((9)),“表示所属”((10)) ,“表示变化”((11)),“表示估量或者比较”((12))。
(9)桌子上有一本书。
(10)他有一本书。
(11)他有病。
(12)水有一丈多深。
不管是哪个义项,“有”的意思都表示“从无到有”,即“从0到1”,这里说的“无”和“0”指的是说话人在用“有”传达信息之前,听者关于具体对象的信息获得量。如例(9),在这个句子被说话人传达以前,听者的信息库里,“桌子上可能不存在东西”,说话人传达了“有一本书”以后,听者的信息库里才接收到“桌子上有书” ,且 “有一本”。例(11)里,听话人在听到这个句子以前,信息存码是“他没有病”,“他有病”则更新了听话人的信息库。如图1所示,表示“存在”“变化”“所属”“估量”的“有”,都向听者传达了新的信息,听者的原始信息量是基准量A,“有”传达新信息B以后,听者的信息量则是正向增加了,最后,听者的信息量变为C,C大于A。
C
正向
A
B
图1
基于此分析,“有”可以算作一个增量标志,也可称之为增量动词。
(三)
表示估量义的“有”,在句子里,其后只能用表示积极意义的谓词,一般不用消极意义的谓词。如我们可以说“水有一米深”,但是不能说“水有一米浅”;可以说“这条缝隙有1公分宽”,不能说“这条缝隙有1公分窄”。笔者分析,这和表示估量义“有”的语用功能有关。说话人对某一对象的量或者度不确定时,在其内心首先要经过一番综合判断,然后心里得到一个大概的区间(A-B),A是最小值,B是最大值,说话人语言输出的时候,则会选择最大量B。比如,“水有一米深”这个句子,说话人心里对水深的判断区间应该是X米-1米(X<1),因而表示估量义的“有”后的数量结构表示的是主观大量、高量。上面我们分析了“有”是一个表示增量的动词,是一个增量标志,表示估量义的“有”后面的数量结构又是表示主观大量和高量,如果用极性来表示的话,二者的结合就变成了“正正”组合,那么后面的“AP”也需是正极(积极义),如下表示例:
语法项目 | 极性 |
有 | + |
数量结构 | + |
AP | + |
表1
三、对“有(一)点(儿)”和“有(一)些”中的“(一)点(儿)”“(一)些”的分析
朱德熙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已对“点儿”和“些”作出辨析:“些”常用于可计数的事物,“点儿”则用于不可计数的事物;“些”表示的事物量不一定很少,但是“点儿”表示的事物量都很少。朱先生这里描述地不是很清晰,比较概括笼统。前人对“点(儿)”和“些”的研究多认为,“点(儿)”和“些”在修饰具体事物的时候,“点(儿)”的量要比“些”少。如:
(13)北京市里头盖房用土取土的,后来这儿来成为一个水,四周围有点儿树。
(14)到时候儿我呀每个人给我收点儿钱,每个摊儿得给我收点儿钱。
当“点(儿)”和“些”在修饰表示抽象的事物时,量性上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如:
(15)安排他做顾问是给点儿面子,是一种待遇。
(16)咱们不光认识,还有些交情,让罪臣去说说看,尽力说服吧!
“V.+(一)点儿/(一)些”和“adj.+(一)点儿/(一)些”里的“点儿”和“些”表示程度、数量略微增加或者减少,在量性上也基本一致,都表示少量、低量。 如:
(17)反之,如果审计中的做法像做中国菜放盐一样,多点儿少点儿都可以,全凭厨师自己的口感和发挥来做,那么,审计就是一门总会带着作者个人色彩的艺术。
(18)但他们都拿不出什么“实惠”的东西来拉拢张学良,又因为职衔与张学良相比太低了些。
“有+(一)点儿+adj.”和“有(一)些+adj.”都是对形容词的程度进行限定,所以根据上边所述,这两个结构里的“点儿”和“些”量性上也都是表示少量、低量。
(二)
表示少量的不定量词“点儿”和“些”和表示估量义的“有”一起修饰限定形容词时,使得整个结构的感情色彩变成了消极意义。如:
(19)他明知以自己当时的地位和名望去攀求宋家小姐确是有点儿离谱,可是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实现。
(20)话虽这么说,但看得出他对结果有点儿不满意。
根据上文分析,表示估量义的“有”要和表示主观大量、高量的数量结构一起搭配,而“一点儿”和“一些”则是少量(低量),所以“有(一)点儿+AP”和“有(一)些+AP”和上文中的“有+数量+AP”的语用色彩完全相反,当“有点儿”和“有些”在修饰限定形容词时,其后的形容词则在色彩上偏向消极,这样才能和表示“少量(小量)”的“点儿”和“些”匹配。即使有时“有点儿”“有些”后的形容词是表示中性色彩或者积极色彩的,但是“有点儿+AP”和“有些+AP”在语用上还是表示消极的,不如意的。如:
(21)李东垣在这之前他还是一个比较有钱的一个书生嘛,还有点儿矜持,这个时候开始没有了,大家背起包全开始逃难。
(22)一件浅复色图案的短袖上衣束在银灰色的长裤内,那裤管甚至有点儿肥大,可依然显得潇洒。
用极性解释,“有”是增量,为正极;(一)点(儿)和(一)些是少量、低量,为负极,两者组合起来,即“正负”结构,所得的结果为“负”,所以,“有+(一)点(儿)”“有+(一)些”后的AP常是表示不如意的色彩。如下表所示:
语法项目 | 极性 |
有 | + |
数量结构 | - |
AP | - |
表2
(三)
在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BC)中,在“多领域”条件下,检索“有一点儿+AP”,得到的总例数是194例;检索“有一点+AP”,得到的总例数是3033例;检索“有点儿+AP”,得到的总例数是3938例;检索“有点+AP”,得到的总例数是86057例;检索“有一些+AP”,得到的总例数是4805例;检索“有些+AP”,得到的总例数是50809例。在每种语法形式的总例数中,分析得出表示消极意义的例数也是不尽相同,如下表所示:
形式 | 总例数 | 表示消极意义例数 | 表消极意义例数占比 |
有一点儿+AP | 194例 | 147例 | 75.77% |
有一点+AP | 3033例 | 2548例 | 84.01% |
有点儿+AP | 3938例 | 3748例 | 95.18% |
有点+AP | 86057例 | 82404例 | 95.76% |
有一些+AP | 4805例 | 3203例 | 66.66% |
有些+AP | 50809例 | 48575例 | 95.60% |
表3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有(一)点(儿)+AP”和“有(一)些+AP”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形式复杂的(即字数多的)结构使用频率稍微低些,形式简单的(即字数少的)结构使用频率高很多。
“有(一)点(儿)+AP”的四种形式使用频率从低到高的分布是:有一点儿+AP<有一点+AP<有点儿+AP<有点+AP。“有(一)些+AP”的两种形式使用频率从低到高的分布是:有一些+AP<有些+AP。这一现象正体现了语言使用和表达的简洁性规则,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使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
2.每种形式的总例数中,表示消极意义的例数都比表示积极意义的例数多很多。
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种形式的总例数中,表示消极意义的例数占总例数的比重都在60%以上,占了总例数的大多数,也说明“有(一)点(儿)+AP”和“有(一)些+AP”的语法意义多表示消极色彩。
3.“一”对各种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有较大影响。
从表1中看,“有(一)点(儿)+AP”和“有(一)些+AP”的各种语法形式里,有“一”时,表示消极意义的例数少很多,没有“一”时,表示消极意义的例数多了不少,占比都在95%以上。从语法上分析,“一”是一个数词,“一+点(儿)”“一+些”是数量结构,在汉语语法中,数量结构的后边用名词,“一点(儿)+NP”“一些+NP”的语法意义是中性的,没有消极和积极意义之分。如:
(23)在脚底涂芦荟,如果再加上一点儿盐 ,则效果更佳。
(24)一碗大米稀饭、一个煎鸡蛋、4个蒸包、一点咸菜 ,合计20元。
受数词“一”的影响,“有一点(儿)”“有一些”在语法结构上更多倾向于和名词搭配,所以“有一点儿+AP”“有一点+AP”和“有一些+AP”在语料库中搜索到的例数不多,它们在语料库中的总例数分别是197例、2548例、3203例。而“有一点儿+NP”“有一点+NP”“有一些+NP”在北语语料库(BBC)的多领域条件下的检索结果分别是466例、7745例、20561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一)点(儿)”“有(一)些”虚化为副词的形式是“有点儿”“有些”,而不是“有一点儿”和“有一些”。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有”表示估量义的语义功能使得“有+(一)点(儿)”“有+(一)些”具备虚化成词的语义基础;增量算子“有”后要用表示高量、多量的数量结构,所以“有”和表示低量、少量的“(一)点(儿)”“(一)些”的量基矛盾致使“有(一)点(儿)”“有(一)些”在语义色彩上偏消极;“一” 的量词词性和语法功能造成“有+(一)点(儿)”“有+(一)些”虚化成副词后的形式是“有点(儿)”“有些”。
参考文献:
毕永峨.不定量词词义与构式的互动[J].中国语文,2007,(06):507-515.
战浩.“有些”的词汇化过程、程度及其机制[J].文教资料,2014(0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