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 250014
摘 要: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用户体验范式正在成为媒体兴衰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一类特殊的产品或服务,媒体用户体验是用户与媒体交互过程中的所有方面构成的用户感知整体,它具体包括媒体的可用性、媒体用户的情感体验和媒体的价值联想三个层面。“界面”通过“两微一端”来提升其可用性,在“新闻+”思维的指引下,打造了一个中产阶层生态圈,并将目标用户定位为“独立思考的人”,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媒体用户体验。数据新闻或可成为未来“界面”等新闻媒体的重要优化策略,亦是媒体用户体验提升的重要利器。
关键词:界面新闻;用户体验;媒体用户体验;数据新闻
一、引论
作为媒体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媒体融合的内涵涉及终端、网络、内容、组织和产业等多个层面,而就当前移动端智媒发展来看,媒体融合的形态表征大都体现为“两微一端”的现实,即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账号以及移动应用程序。2014年9月,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二者基础上组建的上海报业集团在商业转型和发展突破的内因驱动下,积极寻求与弘毅投资、国泰君安和小米科技等品牌企业的合作,联合推出了“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的原创财经新媒体——“界面新闻”。“界面新闻”在智能媒体浪潮的推动下势如破竹,很快便在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2018年年初,界面新闻与蓝鲸、财联社完成合并,新集团更名为界面·财联社,自此,界面作为财经媒体的特质尤为凸显。
作为传统媒体与智媒技术融合而成的融合新媒体,“界面新闻”自诞生伊始即在功能定位和需求分类方面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诸多特质:“小众化”的“中产阶级精英群体”格调;强大的运营和创作团队,核心成员多为业内财经领域权威媒体的创始人和高层专业人士;除此之外,“界面”还网罗了一大批商业精英、“微博大V”成为其忠实用户。建基于此,“界面”成长惊人:在上线之后的半年内和未做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界面的日均UV攀至240万,PV达到2500万,Alex全国排名500,注册用户也高达100万。
抛却上海报业集团雄厚的商业资本,“界面”在运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用户思维、对于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是其在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也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成功转型的重要法宝和必经之路。
二、“界面”的媒体用户体验设计
智媒时代,“界面”堪为媒体用户体验浪潮中的重要典范,对其用户体验的分析有助于系统把握智媒的用户体验设计思路,进而或可探索媒体用户体验的优化策略。宫承波等学者认为,媒体用户体验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媒体的可用性、媒体用户的情感体验以及媒体的价值联想。在如上三个维度的基础上论析“界面”的媒体用户体验架构,可以对其展开系统的分层考量,细致探究“界面”的发展。
(一)媒体的可用性:“两微一端”提升“界面”可用性
可用性指的是“根据一系列参数确定的交互质量,这些参数包括执行任务所需时间、出错的次数和成为一个称职用户所需要的时间”①;Nielsen认为,可用性“是用于评估用户界面使用难易程度的一个质量属性”②;或者,按照Shackel的观点,可用性是“一个人类的功能术语,用以描绘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指定范围内的用户可以在指定环境场景中,在经过特定培训、给定用户支持的情况下,完成指定范围内的任务”③。在此基础上,媒体的可用性还包括了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融合力,考察媒体在用户资讯获取、社会交往、教育和学习以及娱乐方面是否有效、高效和令用户满意。
在锁定用户群体的基础上,“界面”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筛选、编辑,实现了“小众化”的精准传播。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将人们湮没在了信息的海洋中,尽管如此,由于信息质量低和信息价值密度低等问题,用户面临着“到处是水,却无一瓢水可饮”的窘境。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与人们精力的有限性形成鲜明对比。始终抱持用户思维的“界面”,在将用户限定在“中产阶层”的基础上,专门生产和提供契合这一群体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精准传播和适配服务的提供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媒体的有效性和效率,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此外,“两微一端”的信息传播矩阵有效利用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庞大的用户流量,基于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和口碑营销充分整合了人际传播的优势,有利于促进“界面”对于用户的可接近性。除此之外,整合了200多位青年原创设计师的“尤物”和新近推出的“社区”等产品和服务还节省了用户浏览商品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消费效率,并且集纳了相似品味的人群,促进了用户的精准社交。这种从终端、渠道到内容层的可用性的兼顾构成了“界面”的高可用性。
(二)媒体用户的情感体验:以“新闻+”用户思维构建中产阶层生态圈
媒体用户的情感体验,决定着用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用户黏度、活跃用户数以及用户流失等问题。情感体验的划分方式可以依据不同维度展开,但总的来说,可以把情感体验划分为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和消极负面的情感体验两类,前者可以促进用户规模的扩大、用户忠诚度的提升、用户粘性的提升等积极层面的改变,与之相反,后者则会导致媒体用户流失、品牌影响力下降等不良影响。
媒体行业中“内容为王”和“用户为王”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博弈。易言之,“内容为王”体现了媒体从业人的职业操守,“用户为王”则突出表征了用户在双方互动关系中的中心位置。笔者认为,鉴于媒体产品不同于其他纯粹商业化的商品的特质,内容驱动和用户驱动两者缺一不可。
前文提及,“界面”的运营和创作团队集纳了诸多业界贤能,网罗了为数不少的高端媒体人。“界面”每天都会推出300篇原创报道,涉及时尚、营销、职场、管理、体育等数十个版块的内容,其中80%来自“界面”记者,其余来自“界面”的合作伙伴;界面还集结了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界面联盟(JMedia),旗下汇聚了2000多个公众号,覆盖到财经、企业、科技、生活、文化、地产、汽车等20多个领域,辐射人群达到2亿;除此之外,在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 Content, UGC)不断重构新闻传播生态的全民记者时代,“界面”敏锐地捕捉到了用户主体性意识地崛起,积极引导和触发用户参与到新闻生产和创作过程中来,赋权用户,让非新闻专业学习背景的普通用户和其他领域从业者也可以在线参与选题讨论、投稿,甚至成为高级行业观察员,通过用户生产内容和用户编辑内容代替媒体生产内容、专业人士编辑内容,革新和重构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这种高度的参与感和自主意识促进了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的产生。
媒体的功能有哪些,能否解决用户的多元需求,这是决定用户存流的基本问题,也是影响媒体用户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作为媒体融合浪潮中头角峥嵘的新闻媒体,“界面”7×24小时实时更新全球商业动态,力争问鼎国内最好的时政报道;通过“天下”,让用户了解全球各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要闻;通过“正午”为用户提供长篇特写故事;通过“歪楼”,为年轻用户提供“有趣、有爱和有文化”的资讯;通过“数据”,用事实说话,端肃和凸显了新闻的专业主义和客观性。
“界面”不仅作为一个新闻媒体,提供着各种各样的资讯功能,同时还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考虑在内;它不仅是互联网技术逻辑和思维的践行典范,同时还努力开拓和延伸着“新闻+”的智媒时代的创新思维。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界面”在提供商业新闻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该阶层用户的多元需求,诸如投资理财、购物消费、求职招聘和社交等,立志打造一个以“中产阶层精英群体”为中心的新兴中产阶层生态圈,实现用户通过“一站式使用”解决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的目标。
(三)媒体的价值联想: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价值联想,涉及媒体的品牌特征、美誉度、媒体文化和用户的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等社会文化层面的问题。胡智锋认为,“品牌首先是一个商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那些有稳定品质、独特理念、鲜明标识及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广受欢迎和瞩目并产生了较高价值(远远超过产品本身成本价值)的那些产品”④。一个优秀品牌对于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对于衍生价值的增值以及对于用户消费和使用行为的号召力都是无穷的。
“界面”作为一家较为成功的商业新闻媒体,将目标用户牢牢锁定为消费社会崛起的新兴中产阶层,“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教育观念白皮书》显示: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已经形成了相对可观的人口数量和财富规模,并且在不断扩大;中产阶级群体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在社会各个领域起到中坚力量的作用,通过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带动整体消费,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⑤由于人口结构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极速性,中国不存在阶层固化问题,中产阶层并非稳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除此之外,人们在客观阶层地位和主观阶层认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尽管“界面”宣之于口的服务对象为“中产阶层”,但实际上,其用户散落分布于各个阶层,“界面”的服务对象更适合概括为具有“中产阶层”品质追求的个体的集合。
“界面”针对中产阶层这一用户群体量身定做了多类适配产品。“尤物”是我国国内最大的原创设计师汇集场域之一,集结了200多位优秀的青年设计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彰显品味和具有设计感的定制化艺术产品,满足用户具有区分度的审美需求;“天下”为用户提供有关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万象等方面的宏观视野;而作为专业投资资讯与服务平台的“摩尔金融”已作为独立网站呈现并运行良好。“界面”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依循和满足了中产阶层的用户心理和需求,体现了该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区分度,真正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由此催生的品牌价值和用户黏性是可以想见的。
三、“界面”优化策略的可能取向
归纳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界面”用户体验设计的两大法宝为“小众化精准传播”和用户参与。通过市场细分和精准传播,试图同时解决“信息过载”和“重口难调”的问题;通过用户主体性的激发和引导,让用户积极投身到内容生产创作中,进而解放用户的创造性、积极性和参与感。然而,这种源自媒体的预设框架未必能赢得每一位用户的满意和赞誉,也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
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在其影响甚著的代表作《大数据时代》中曾对大数据技术作出定义,在他们看来,大数据技术指的是不使用随机分析法(如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将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处理的技术。大数据具有“5V”的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密度低)和Veracity(真实性)。在《纽约时报》于2014年4月推出的The Upshot栏目中,对大数据的搜集、整理、提纯、挖掘和可视化叙事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数据新闻这一新的新闻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不宁唯是,《卫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国际知名媒体均在数据驱动新闻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并提供了有益经验。通过智能分析、写作、数据可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式,各家媒体诉诸互动新闻报道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媒体产品的对话性和服务性,通过个性化的双向互动方式,促进了作为受众的个体特殊价值目标的实现以及整个社会层面用户信息素养的普遍的和全面的提升。
各家学者就数据新闻所作出的定义不胜枚举,但大都围绕大数据技术的实现手段和新闻的创作规律两个维度展开。总的来说,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或称之为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通过对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提纯,探索和挖掘数据背后的关联模式和作用机制,并通过双向交互式的可视化呈现和传播进而创作生成的新兴新闻报道方式。“界面”在师从彼处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之际,可以参考和借鉴如下思路:首先,立足于高可信度的权威数据和制作精良的可视化设计;其次,构建有效的双向互动模式,为用户提供经过提炼和筛选的价值密度高的信息;最后,培养“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以适应数据驱动新闻的新型传播矩阵。
四、结语
“界面”是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转型成功的突出典范,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立足于“用户思维”的媒体用户体验设计。值得庆幸的是,业界和学界已然开始注意到了用户体验于智媒行业的重要意义,有关智媒用户体验的研究不断攀升,一些媒体也不同程度地开始依循用户思维革新媒体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大型新媒体公司内部专门增设了“首席体验官”(CXO)这一岗位,足以体现出用户体验思维范式的普及、其内涵和重要性的深入人心。
然而,“用户思维”或曰“用户体验”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的转变,这只是媒体转型的第一步,如何将之具体化、操作化才是媒体转型的重中之重。在依循媒体的可用性、媒体用户的情感体验和媒体的价值联想等三个层面建构的媒体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如何整合大数据技术并将之可视化,如何通过追踪用户数据、提炼数据价值以实现用户的个性化使用,如何在获取用户数据的同时规避信息泄漏和隐私侵犯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未来媒体学人和从业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① Benyon D, Turner P, Turner S (2005). Designing interactive systems.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Edinburgh, p.52.
② Nielsen J (2003) Usability 101. http://www.useit.com/alertbox/20030825.html. Accessed 1 May 2020.
③ Shackel B (2009). Usability-context, framework, defini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Interact Comput 21, p.340.
④ 胡智锋:《电视品牌的特征及创建》,《中国电视》2003年第9期。
⑤ 《2017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教育观念白皮书》,http://www.199it.com/archives/575498.html.
项目:
1. 2020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智媒时代建设性新闻的价值理性与本土化实践路径研究》(编号JNSK20C65)阶段性研究成果;
2.2021年度山东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研究会研究项目《融媒时代基于移动短视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郭潇雨(1984.0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新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