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梓潼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 四川 绵阳 622150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能否有效促进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方法:7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住院治疗期间分别接受阶段性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2.86%,P值<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长为(8.34±2.16)d,低于对照组的(13.58±3.47)d,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阶段性康复护理;颅脑外伤;住院时长
0.引言
颅脑患者住院观察治疗期间,为尽量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需搭配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旨在分析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是否能够有效促进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现梳理研究过程,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科室界定:本院神经外科、急诊科;时间限定:2020年1月~2021年1月;分析人员选定:共纳入70例颅脑外伤患者。
纳入标准:(1)因交通事故、高处跌落、受到钝器等打击(作用部位为头部),导致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生命体征紊乱等症状,经脑CT、头颅核磁共振检测,确诊为颅脑伤损的患者;(2)依从性良好,能够全程有效配合治疗的患者;(3)在意识清醒状态下,与家属共同签署关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的患者[1]。
排除标准:(1)颅脑损伤程度十分严重,在治疗期内因救治无效而死亡的患者;(2)除了颅脑损伤之外,合并脑出血(非外力作用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等脑部疾病的患者;(3)已经并发脑疝、肺部及颅内感染、脑积水等疾病的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35例,男女人数比18∶17,年龄区间24~62岁,平均(41.46±3.59)岁;病情严重程度分类情况: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3例;
(2)对照组:35例,男女人数比19∶16,年龄区间25~63岁,平均(41.52±3.63)岁;病情严重程度分类情况:轻度20例、中度12例、重度3例。
经比对,并未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分布情况中发现明显差异,P值均>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包含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意对呼吸道内异物进行清理;在患者意识有所恢复后,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等。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
(1)意识缺失期。此期间的护理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使患者卧床静养,避免受到任何刺激;其二,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在颅脑伤损前后经历过哪些事情,将相关信息告知医生,保证治疗方案的完善性。
(2)意识刚刚恢复时期。此期间内,患者机体耐受力较差,需在较长时间内卧床静养。因此,护理重点除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之外,应注重预防并发症。颅脑伤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肺部及颅脑感染,护理流程为: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以适当的力度按摩、拍打患者下肢,促进血液循环。严格监测患者的体温,若发现连续3天高烧不退,或是退热后短时间内再次升温,应考虑是否出现感染,及时给予患者抗菌素药物。
(3)意识完全恢复后的康复期。①帮助患者制定康复锻炼计划。②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保证每天锻炼质量,不可急于求成。
1.3观察指标界定
(1)比对两组患者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颅脑感染四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比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长(达到出院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2.86%,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观察项 | 观察组(35) | 对照组(35) | x2 | P值 |
压疮 | 1(2.86) | 3(8.57) | - | -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1(2.86) | 2(5.71) | - | - |
肺部感染 | 0(0.00) | 1(2.86) | - | - |
颅脑感染 | 1(2.86) | 2(5.71) | - | - |
总发生 | 3(8.57) | 8(22.86) | 11.313 | <0.001 |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长为(8.34±2.16)d,低于对照组的(13.58±3.47)d,P值=0.00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综合讨论
颅脑损伤一般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颅和大脑而导致的伤损。在现代生活中,交通事故、从高处坠落、跌倒、武器打击(钝器、锐器、火器等)等均会造成此类伤损。颅脑损伤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意识丧失、混乱,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临床治疗本病时,首先需要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相关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判断依据如下:主要检测患者睁眼、言语、运动三项反应,通过计分的方式,完成对病情轻重的判断。具体而言:第一,若患者受伤后的昏迷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0min),且损伤评分介于13~15分之间,则为轻度损伤;第二,若昏迷时间较长(超过20min但未超过6h),且损伤评分介于9~12分之间,则为中度损伤;第三,若昏迷时间超过6h,或是短时间内并未出现昏迷,但在受伤后24h内的某一个时段突然出现意识恶化,自此时段开始连续6h以上处于昏迷状态,加之评分介于3~8分之间,则为重度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掌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后,分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既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又可以缩短住院时长,减少康复时间,表明此种康复护理模式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印兰,杨列美,孙健.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颅脑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05):149-151.
[2]余育剑,谭雁娟,谭春燕,等.细节化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4):55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