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 晋中 030800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于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价值。方法:研究抽取院内治疗患者共344例,时间段控制在2021.1-2021.6之间,利用随机法实施分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172例。管理组采用品管圈活动静脉血标本检验管理,对比组实现常规样本管理,探究对比数据: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结果:管理组产生标本污染、文书错误、取样数量错误、样本收集时间错误的比例较小,与一般组相比更低,管理组静脉血标本合格率占据明显对比优势(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静脉血;品管圈活动;标本合格率;准确性
品管圈(QCC)活动是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时组成的小组。由于品管圈活动更加尊重人性特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检验数据结果是帮助临床大夫获取病人信息的主要途径,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实现整治方案确定、标本数据信息的正确获取,通过多部门进行相互支持及配合,使临床不合格标本率降低,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对于患者的救治产生延误和遗漏,降低疾病误诊率河漏帧率。本次对于我院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获得的成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为呼吸与危重症病区,设定床位53张,科室护士20名,护士长1名和19名护士,平均工作年限均在4年以上,主管护师4名,护师14名,护士1名。抽选病区内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患者344例入组,患者入组时间为2021.1-2021.6纳入标准: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研究者;排除条件:临床基础资料不全、存在血液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利用随机法进行患者分配,管理组共计入组男患者94例、女患者入组78例,纳入年龄域值为38-84岁,平均年龄计算得60.36±1.32岁,对比组共计入组男患者99例、女患者入组73例,纳入年龄域值为36-87岁,平均年龄计算得61.42±1.37岁;对于此次实验患者的基线资料实施统计学软件计算统计,统计对比结果P>0.05,表示对比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有研究比对意义。
1.2方法
对比组为患者实施常规静脉血检验样本管理,管理组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①品管圈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由科室20名护士构成,圈内成员各自设计圈名、圈徽,经过投票确定“同心圈”,实施活动计划拟定,全员进行临床意见收集,对于科室目前工作中本身的问题进行列举,最后选出候选主题,通过脑力激荡法根据紧急度、圈能力、可行性、迫切性、上级政策进行评分,最终将本次主题设定为:降低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②现状分析:通过对呼吸与危重症病区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送检采集各类情况进行调查,详细情况实施登记表制定,对其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数量进行记录,临床资料中显示不合格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凝血不合格、血量不达标、溶血不合格、试管选择失误、采血时间错误等。③目标设定:根据品管圈活动目标计算出文字活动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并提升护理人员的问题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④原因分析:全体全员通过脑力激荡法的方式提出导致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根据引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讨论,经要因性分析,最终确定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低的原因是①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缺少有关培训。②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 ,存在恐惧心理。③现有流程不全面,采集方法不正确。④病区危重患者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针对原因全体护理人员应用头脑风暴法实现措施改善,①对于全科护理人员实施静脉采血检验整体方法培训,(从接收到医嘱到送检标本到检验科)并注重考核,实现分重点、分层次培训,并提高宣传力度,实现标本采集须知人人熟知,每月定时在科内组织业务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整改。同时,对于标本采集程序进行固定,注重科室部门与检验科的全力沟通,对于血标本采集过程进行全程控制管理。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做好三查七对,要求采血时每次只能为一名患者采集,血量一定要达到刻度线,血常规标本一定要充分摇匀,避免剧烈摇晃。②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心里存在恐惧的患者,选取穿刺技术好的护理人员为其采血。③制定规范的采血方法,用真空试管采集血标本,避免反复多次向试管内注血,以免引起溶血。④危重患者多时,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静脉采血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品管圈活动效果中各项研究指标进行统计,采用SPSS22.0软件系统实施计算分析,通过卡方方法对于静脉血标本合格率指标进行检验,利用n%进行数据表示,检验统计后得出P<0.05,表示对比指标存在较强统计学意义,如P>0.05为无意义。
2.结果
对比组、管理组患者静脉血标本合格率对照
管理组静脉血标本合格率比较对比组,具备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组、管理组患者静脉血标本合格率对照[n(%)]
组别 | 例数 | 标本污染 | 文书错误 | 取样数量错误 | 样本收集时间错误 | 合格率 |
对比组 | 60 | 1(1.67) | 0(2.2) | 0(0) | 1(1.67) | 58(96.67) |
管理组 | 60 | 3(5.00) | 6(10.00) | 2(3.33) | 5(8.33) | 44(73.33) |
X² | | | | | | 12.8105 |
P | | | | | | 0.0003 |
讨论
本次针对产生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发现主要有:①血液采集不规范:标本采集要求及注意事项完整度不够,护理人员缺乏系统化学习的机会,引发标本采集方法事件、血样处理失误,②医生医嘱不规范:医生在进行沟通时存在沟通效率低的情况[1-2]。③标本运输问题:运输工人没有受到规范培训,导致标本被破坏。④医学检验问题:检验科在接到不合格标本时未与相关科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并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说明。⑤后勤设备问题:未能及时实现设备系统升级,导致条码无法正确识别。⑥制度管理问题:检验标准质量控制没有有效落实,各科室未实现有效沟通制度建立。品管圈为相似性、互补性的人员构成的活动团体,能够通过合作、活动程序等利用科学方法实现工作管理,实现问题有效解决,能够以质量为中心,全员提升工作效率[3]。
综述,临床中检验结果不确定性较高,会导致检验结果与表象存在差异,容易引发医生漏诊、误诊,因此,标本采集、运送及结果返回需要各个科人员全力配合,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标本合格率。
参考文献:
[1]岳明叶. 品管圈在提高自主咳痰法痰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173-175.
[2]王颖,郭雪,刘英慧. 品管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2961-2963.
[3]张云,詹凤丽,郭玮,王小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3):2115-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