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实时荧光PCR检测腹泻患者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布。方法:此次研究,获取我院之中15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并借助实时荧光PCR检测,对病原菌做检测,分析不同大肠杆菌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样本中有肠致泻性大肠杆菌40例,检出率为26.67%;其中检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比47.50%,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占比 30.0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占比 12.50%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占比7.50%,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占比 2.50%;<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结论:腹泻患者的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中,以肠致病性、肠黏附性为主,年龄小于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几率较高。
关键词:腹泻;实时荧光PCR检测;大肠杆菌;病原菌
大肠埃希氏菌,通常又将其称为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常见的正常菌群,但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也会导致腹泻。根据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出血特点,将腹泻型大肠杆菌分为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毒性大肠杆菌、肠道侵入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粘连性大肠杆菌五种类型。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导致婴儿或5岁以下儿童腹泻[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通常易感,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儿童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可导致成人和儿童发病;侵入性大肠杆菌可导致成人或年龄较大的儿童的细菌性腹泻。肠粘连性大肠杆菌与小儿难治性腹泻密切相关[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实时荧光PCR检测腹泻患者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布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获取我院之中15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男性80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8.11±0.82)岁;患者在参与研究之前,需进行基础资料登记,以及数据统计,P> 0.05。患者提供亲签研究参与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收集粪便样本后,第一次使用GN浓缩溶液进行浓缩处理,然后收集1毫升的浓缩溶液,离心机在13000转/分的速度,消除离心后的上层清液2分钟,并删除100μl的DNA提取充分混合后,它被放在沸水浴水。10 min后,以13000 R / min的速度离心5 min,收集上清作为实时荧光PCR反应的模板DNA,然后通过实时荧光PCR反应系统和扩增程序进行操作[3]。
2、结果
2.1 150例样本检测结果
表1数据中显示,150例样本中有肠致泻性大肠杆菌40例,检出率为26.67%;其中检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比47.50%,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占比 30.0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占比 12.50%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占比7.50%,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占比 2.50%。
表1 150例样本检测情况调查表(%)
病原菌 | 例数 | 占比 |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 19 | 47.50 |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 | 12 | 30.00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 5 | 12.50 |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 3 | 7.50 |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 1 | 2.50 |
总计 | 40 | 100 |
2.2不同年龄段病原菌检出结果
表2数据中显示,<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
表2不同年龄段病原菌检出情况调查表(%)
病原菌 | <5(n=70) | ≥5(n=80) |
致泻性大肠杆菌 | 22(31.43) | 13(18.57) |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 12(17.14) | 5(7.14) |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 | 1(1.43) | 1(1.43)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 0(00.00) | 1(1.43) |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 7(10.00) | 5(7.14) |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 2(2.86) | 1(1.43) |
3.讨论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在各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感染性腹泻所占比例较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一些研究人员使用传统的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来研究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的分布。结果发现,在中国,引起大肠杆菌腹泻的常见类型有5种,即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4]。对大肠杆菌引起腹泻患者的治疗,需要掌握患者病原菌变化,进而制定治疗方案,因此加强对腹泻患者大肠杆菌分布的检测效果,对于患者临床治疗的意义较为明显。本次研究中,150例样本中有肠致泻性大肠杆菌40例,检出率为26.67%;其中检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比47.50%,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占比 30.0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占比 12.50%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占比7.50%,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占比 2.50%;<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研究结果指明儿童腹泻几率较高,肠粘连性大肠杆菌与小儿难治性腹泻密切相关。目前对这类病原体的鉴定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检测,其灵敏度高于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但相关腹泻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仍然较高,原因可能是:(1)改善卫生环境和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条件,降低了腹泻的发病率。②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小,选取的时间段窄,不能全面反映腹泻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所收集的数据也不能反映全年情况[5];③粪便标本采集是否标准化、标本保存和送检的条件、是否在服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腹泻患者的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中,以肠致病性、肠黏附性为主,年龄小于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几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钟宜科, 王永霞, 赵彤,等. 基于HAND系统5种致腹泻大肠杆菌多重实时PCR初筛方法的建立[J]. 食品与机械, 2019(10):46-51.
[2] 朱旭慧, 周俞, 侯红艳,等. 急性腹泻患儿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研究和耐药性分析[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 42(3):214-218.
[3] 聂静. 肠道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与流行情况分析[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 39(04):28-29.
[4] 邓丽丹, 申红卫, 梁肇海,等. 2015-2017年深圳市福田区致泻性大肠杆菌监测结果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19(4):493-496.
[5] 谭寅凤. 分子诊断技术结合传统分离方法在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中的运用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3):P.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