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特色康复联合功能锻炼对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分析中医特色康复联合功能锻炼对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毛银鲜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中医医院 云南宾川 671600


摘要:目的:剖析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予以功能锻炼与中医特色康复联合干预的价值。方法:74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施加中医特色康复。剖析两组病患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功能锻炼与中医特色康复的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践。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功能

吞咽障碍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且多发并发症,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临床多采用功能锻炼来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但经观察发现,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联合施行中医特色康复更利于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本实验以74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观察案例,剖析中医特色康复与功能锻炼联合使用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4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观察案例。以双盲法为分组手段,将所有患者按规则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有男性人数21例,女性人数16例;年龄最大值78岁,最小值44岁,平均年龄为(61.03±9.29)岁。观察组有男性人数22例,女性人数15例;年龄最大值77岁,最小值45岁,平均年龄为(61.07±9.32)岁。纳入标准[1]:症状表现及体征均符合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未患有精神疾病,意识及认知良好;临床资料无缺失,患者及家属自愿同意参与。剖析两组病患的基线资料,性别及年龄等指标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缓慢吸气后,屏住呼吸施行空吞咽训练,并鼓励患者自主进行鼓腮及龇牙等动作。加强患者的舌部运动,亲身示范并指导患者进行舌部的伸缩及反转,以此促进舌部功能改善。向患者讲解发音训练要点,指导患者深呼吸后进行a、o等简单元音的发音;每日进行2次发音训练,一次持续半小时。针对吞咽功能有所改善的患者,酌情进行摄食训练,先给予少量水,随后逐渐过渡至流质饮食。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施加中医特色康复:(1)针刺干预;对患者进行针灸护理,择取风池穴、内大迎穴、廉泉穴、天柱穴、金津穴、玉液穴及合谷穴等穴位,以无菌毫针用补虚泻实的手法予以针刺,直至患者舌部出现酸麻胀感,咽喉部出现瘙痒感;1天1次,每次留针半小时。(2)中药干预;基于患者的辨证分型施护,对于气血瘀滞的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干预;针对肝风内动的患者,予以镇肝熄风汤加减干预;对吞咽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酌情给予解语丹使用。(3)按摩干预;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适当进行咽喉部肌肉的按摩放松;对患者头面部以及颈面部的风池穴、翳风穴、金津穴、玉液穴以及廉泉穴等穴位,以指揉法和指推法的方式进行按摩,促进经脉疏通和血液循环;1天1次,每次半小时。(4)低频脉冲电治疗;选取双向通道模式,将仪器参数的波宽设置为700ms,波幅设置为0~25mA,频率设置为80Hz。将电极分别置于患者的舌骨及甲状软骨处,直至患者的咽肌出现轻微震感;每天1次,1次30分钟。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两组病患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择取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进行分析,分值范围为18-48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差[2]。剖析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施行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以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用均值(X±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研究,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的吞咽功能分析

干预前,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相近,且差异未存在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的吞咽功能分析(X±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7

32.37±5.19

26.57±2.52

观察组

37

32.26±5.11

19.15±1.38

T


0.0919

15.7091

P


0.9271

0.0000


2.2 研究两组病患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发生率为5.41%,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2:

表2 研究两组病患的并发症情况[n(%)]

组别

窒息

吸入性肺炎

营养不良

脱水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

4

1

0

8(21.62)

观察组

1

1

0

0

2(5.41)

X2





4.1625

P





0.0413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作为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且致残风险大,让不少患者饱受后遗症困扰。吞咽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饮水呛咳,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以及脱水等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的生命危险。众所周知,功能的康复锻炼是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机体康复的必要措施,可促进受损功能的恢复,并预防并发症发生。实践显示,通过对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予以吞咽、呼吸及发音等相关的功能训练,能切实改善患者的摄食和吞咽能力。中医特色康复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也主张辩证康复,旨在通过中药、针灸按摩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而康复。低频脉冲电治疗是,能通过对患者口咽肌肉的刺激,促进相关肌肉群恢复活动能力,提升口咽肌以及舌肌的收缩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研究表明[3],在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中,综合应用中医特色康复与功能训练,能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并有效控制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施行功能训练与中医特色康复的联合干预,能切实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桂华,张哲. 中医特色康复联合功能锻炼对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影响及BDNF研究[J]. 四川中医,2020,38(7):205-208.

[2]陈怀花,颜克香. 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2):192-193.

[3]刘春英. 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202-203.

作者简介:姓名:毛银鲜(1988年7月~)学历:本科 民族:汉族 籍贯:云南宾川 职务:针灸康复科护士长 主要从事:针灸康复护理,中风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