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刘芳

永州市中心医院零陵院区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和相关护理对策。方法:2020.1~2020-12.从我院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患者共计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并探究相关护理措施。结果:相较于夜间(20:00~2:00)和凌晨(2:00~8:00),日间(8:00~20:00)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天和2天,凌晨(2:00~8:00)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夜间(20:00~2: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包括精神不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饮食过饱、用力排便、活动过度以及其他,占比分别为24.19%、35.48%、45.16%、19.35%、14.52%、9.68%以及19.35%。结论:精神不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饮食过饱、用力排便、活动过度均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且存在一定的发病规律,通过实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室性早搏的出现,有利于患者并且的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发生原因;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具体主要指患者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部坏死,属于危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典型临床症状可分为心率失常、胸闷以及休克[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能伴发多种疾病,比如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等,其中室性早搏最为常见,若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性早搏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发展,继而演变成为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大大增加了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和猝死的发生概率。由此可见,积极探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并给予良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性早搏的味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则具备十分重要的价值[2]。本研究于2020.1~2020-12.从我院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患者共计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则回顾性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和相关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1~2020-12.从我院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患者共计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时回顾性分析。所选研究对象均满足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性早搏相关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介于Ⅰ~Ⅲ级之间,排除心功能分级Ⅳ级、心源性休克患者。12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性早搏患者包括76例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36至81岁,平均值(50.33±6.65),梗死发生部位包括右室梗死、侧壁梗死、下壁梗死、前壁梗死,分别有12例、18例、34例、60例。所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认可。

1.2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均接受全方位的检查,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对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以及NT-proBNP检查等。与此同时,所选研究对象均接受为期72小时的心电监护,选用仪器为心电监护仪,型号:hPilips M3046A型,美国。应用可记忆储存功能保存并打印实时心电图,分别记录夜间(20:00~2:00)、凌晨(2:00~8:00)以及日间(8:00~20:00)发生室性早搏的概率。

1.3观察指标

诊断室性早搏时以《内科学》[3]内有关诊断标准为依据,具体内容如下:(1)呈现出多源性改变、多形性改变或连律性改变;(2)存在完全性代偿间歇期;(2)QRS波群提前出现,同时时限超过0.12s,波形宽大,同时呈现为畸形变化,QRS波群的主要波防线和T波和ST波方向相比[4]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614aee4f9c645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室性早搏发生规律

相较于夜间(20:00~2:00)和凌晨(2:00~8:00),日间(8:00~20:00)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天和2天,凌晨(2:00~8:00)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夜间(20:00~2: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室性早搏发生规律分析比较(n,%)

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天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天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3天

病例数

122

90

64

夜间(20:00~2:00)

18(14.75)

18(20.00)

14(21.88)

凌晨(2:00~8:00)

38(31.15)

28(31.11)

16(25.00)

日间(8:00~20:00)

66(54.10)

44(48.89)

34(53.13)

2.2分析室性早搏的发生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包括精神不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饮食过饱、用力排便、活动过度以及其他,占比分别为24.19%、35.48%、45.16%、19.35%、14.52%、9.68%以及19.35%。

3 护理对策

3.1强化危险时段监护

首先,强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第一天监护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试试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持续进行床旁心电图检测,1小时对检测结果进行1次记录。此外,积极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对对预测可能改变方向,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5]

3.2急性心肌梗死晨间监护工作

晨间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性早搏的高发时间段,需严密检测,要求护理人员准备好各种急救设备,熟练掌握各种仪器使用方法,针对危重患者,应配备除颤仪。此外,尽可能将患者安排在离护士站最近的病房中,及时观察患者情况。积极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并加设帮班,着重加强是晨间2:00-8:00,因清晨诊疗操作相对集中,加之护理人力资源往往较为单薄,加设帮班人员可充分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指标变化,从而有利于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异常,并快速通知医生处理[6]

4 结论

精神不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饮食过饱、用力排便、活动过度均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且存在一定的发病规律,通过实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室性早搏的出现,有利于患者并且的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明敏, 刘育, 熊亮,等. 选择性去心脏交感传入神经对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 33(02):154-159.

[2]单世富, 张慧, 高淑萍,等.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 宁夏医学杂志, 2019,41(05):76-77.

[3]夏萍, 谢开华. 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便秘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462-2465.

[4]房国栋, 徐婧. 急性心肌梗死92例患者焦虑情绪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分析[J]. 饮食保健,2020,007(001):160-161.

[5]丁华忠, 范学普.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J]. 系统医学, 2019,67(07):41-43.

[6]王军. 四逆加人参汤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收缩压,舒张压及室性早搏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34(0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