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中医伤科医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至本院就诊的80例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组(n=40)与观察组(n=40),常规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踝关节功能(Kofoed)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手法;康复训练;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
近几年,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升,进行健身运动的人越来越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可有效维护人体机能、提升免疫力,部分人群采取的运动方式不够恰当、科学,运动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导致运动过度、运动不当,引发受伤,踝关节为运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损伤部位,踝关节在人体活动中主要发挥负重功能,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活动功能被限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踝关节运动损伤若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出现持续性、反复性肿胀、疼痛等症状,不利于患者踝关节日常运动[1]。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治疗效果有限。基于此,本院采取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对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至本院就诊的80例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n=40)与观察组(n=40);常规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1.83±4.29)岁;病程5~12个月,平均病程(7.75±1.27)个月;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2.01±4.17)岁;病程6~12个月,平均病程(7.79±1.25)个月。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常规检查诊断为陈旧性踝关节运动损伤;②本次研究经过相关部门(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③患者与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病史;②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③免疫系统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临床资料缺失;⑥中途退出。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为:患者保持站立状态,在单腿闭眼的情况下进行一次站立训练,1次/d,20min/次,以此提升患者踝关节平衡能力;建议患者接受慢跑训练,匀速慢跑,1次/d,1km/次,维持患者踝关节、四肢的协调性;加强负重提跟训练的训练程度,训练方法为患者两手均提10kg左右的沙袋,绷紧双脚,前脚掌为支点,周围肌肉与踝关节为患者力量的主要来源;提跟运动维持1min后,跟脚回落片刻开始下一个动作的训练,20个动作/组,3组/d。
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手法疗法,治疗方法主要为:患者采取仰卧位,在其跟腱处垫软枕,使患者膝盖以下肢体部分完全暴露,将膏药涂抹在患者踝关节周围进行润滑,按揉局部,持续5min,促进舒筋、消肿、活血。按揉结束后,沿着患者踝关节筋络的走向采取推法对其进行松膜、理筋,时间持续5min。推法结束后,取穴三阴交、悬钟、太溪、昆仑,进行点压,对患者踝关节采取反转按、牵引,手法1次/d,治疗时间持续5d。
1.3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划一条长度约为10cm的线段,线段左端标0,右端标10,各表示无痛和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两段中间的各个部分各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在线段上做标记表示自己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3分表示轻微疼痛,4~6分表示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表示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无法忍受。
②踝关节功能(Kofoed):85~100分为优,75~85分为良,70~74分为及格,<70分为差。
③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完全消失,踝关节活动自由)、显效(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改善程度明显,踝关节活动程度限制较小)、有效(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踝关节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踝关节活动受到严重限制);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小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根据表1数据可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s,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常规组 | 40 | 5.16±1.75 | 3.88±1.69 |
观察组 | 40 | 5.20±1.76 | 2.72±1.21 |
t | | 0.102 | 3.530 |
p | | 0.919 | 0.001 |
2.2踝关节功能
根据表2数据可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治疗前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 ( ±s,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常规组 | 40 | 68.43±5.62 | 77.66±4.97 |
观察组 | 40 | 68.37±5.77 | 84.82±5.03 |
t | | 0.047 | 6.404 |
p | | 0.963 | 0.000 |
2.3治疗效果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计算治疗有效率,经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X2=6.134,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n%)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常规组 | 40 | 3(7.50%) | 12(30.00%) | 17(42.50%) | 8(20.00%) | 32(80.00%) |
观察组 | 40 | 10(25.00%) | 21(52.50%) | 8(20.00%) | 1(2.50%) | 39(97.50%) |
X2 | | | | | | 6.134 |
P | | | | | | 0.013 |
3讨论
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及时接受治疗,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进到导致局部肌筋膜炎、肌筋膜粘连等后遗症,造成踝关节出现反复、长期性疼痛,康复训练虽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但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在中医范畴中处于“痹症”,康复训练不能有效疏通经络,改善气血不畅[2-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手法进行治疗,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对患者采取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其进行按摩、按压、推拿,可有效促进患者气血通畅,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肿胀症状。且手法可将周围挛缩组织逐渐变化至松散状态,恢复关节间的微小位置,康复训练可提升踝关节稳定性并促进局部感觉功能恢复,手法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提升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经对比,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4结论
综上所述,对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手法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毛庆友, 徐兆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32):91-93.
李军. 运用手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疗效[J]. 饮食保健, 2019, 006(030):43-44.
张璐. 康复训练结合短波,超声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1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