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经济师工作的科学合理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提升经济师工作的科学合理化措施

陈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七〇一工厂 北京市 100015

摘要:经济师的岗位主要是为政府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从事经济事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在任职期间,经济师对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工作内容和范围涉及的知识较广,对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有足够的了解。要进一步理清单位组织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不断优化和完善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弊端,使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经济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作用;分析

引言

目前,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改革的机遇。一个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依靠资金,也要靠人才的努力与贡献。引进和发展经济专业人才是单位内部发展的保障。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经济师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因素,探索科学创新的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1经济师概述和工作特点概述

1.1提升经济师工作科学合理化的要素

(1)关注社会发展进步

近年来,国内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经济学家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新的经济思想,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使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有利地位,经济学家必须积极开拓经营观念,从长远考虑,提前谋划,使单位的发展道路更加畅通。

(2)把单位看作一个整体

经济师要时刻关注单位的现状,从全局出发,对可能出现的疏漏保持警惕。要及时、准确地发现潜在的危机,就需要经济师对单位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以避免或减少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从生产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及时处理单位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使单位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轨道,走向预期的方向。

(3)参与员工各项工作

经济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工作,而且要与其他部门的员工互动,以便更好地了解单位的现状,准备出更符合单位现状的分析文档。透过沟通,经济师与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公司内部更加团结,营造友善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

1.2适应性分析

新时期对事业单位管理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管理的重要一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其适应性表现在:第一,经济师对管理、财务、业务发展有一定的认识;第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能全面分析思考问题,整体规划能力强,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利用,并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提高管理策略制定的合理性;第三,将经济学方法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加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使人力资源管理更科学,更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四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时俱进,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从传统的“降本增效”模式逐步向“精兵增效”模式转变。

2现状分析

2.1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学家、人力资源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缺乏对经济学家地位的正确认识。一是在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政策法规没有规定经济学家的岗位功能要求,没有配置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源规划。二是目前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使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中显得无用,从本质上讲,缺乏对组织整体人力安排的长期规划,导致了整体管理规划的短期滞后。另外,由于经济学界人力资源配置的协调以及资源管理制度的缺失,对其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2.2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为了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注重经济分析,加强流程管理。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学家更多地参与财务管理和项目决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参与程度较低,观念、建议、策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程度不高,未能有效地提高其绩效。例如,如何整合经济学家相关专业知识与评估,完善六大模块管理,如何提高员工绩效,如何进行有效激励等。

2.3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缺乏竞争意识

当前,我国许多机构过度强调单位管理,忽视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管理者竞争意识不强,部分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源经理缺乏竞争意识,日常工作缺乏创新和管理意识,导致员工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难以提升单位市场竞争力,阻碍事业单位目标的顺利实现。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学家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足,难以对优秀人才进行培养和选拔,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3措施分析

3.1做好长期的规划

对事业单位来说,要着眼于未来,对其长远发展做出相应的规划,重视人力资源经济学家的作用,对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评价。一是从单位内部角度,对员工进行权责划分,制定完善的绩效管理措施和完善岗位评价标准;二是要注重对国内会展人才的培养,要充分重视。同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根本上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使事业单位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员工给予足够的重视。

3.2注重经济学家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结合

经济学者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必须从人力资源的需求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和模型来分析人力资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经济学家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分别是: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和计划等。如绩效评估,经济学家要综合以往公共机构的财务数据、人力资源信息、业务信息,进行统一分析,理清相关部门与环节的关系,然后提出建议,明确每个人的绩效目标,合理制定考核标准,更加客观、准确;其次,经济学家在制定战略时,也要考虑到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考虑到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加强内部管理的协调性和意见的可行性。

3.3坚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机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事业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占领单位市场。因此,在事业单位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济学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员工的发展和利益着想,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实现单位和员工的共同利益。第二,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为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难,增强单位的信任,增加单位的归属感。要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3.4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

事业单位需要构建经济师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重视其考核机制,并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还应将所有员工积极纳入考核范围,规范其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综合性。此外,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要明确考核项目和内容,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并最终形成相应的工作目标

结束语

今天,社会资源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挥者,经济学人应对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考核体系,激励内部员工,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它的目标是在某种程度上保证公共机构能够更加有序、合理。

参考文献:

[1]方先超.经济师自身价值及职务特点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8(36):180-181.

[2]苏琳琳.总经济师工作定位和职务特点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7(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