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共情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柳婷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821

摘要:血液透析已经成为延长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生存周期的常用手段。调查研究显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低,原因与其背负的身心负担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乐观度具有直接影响关系,也是削弱其生存质量的重要诱因。共情护理为共情技术衍生出来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通过将自身置于患者处境并体会其感受,据此提供满足其所需的护理服务,实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故本研究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对应用效果展开探讨,内容如下。

关键词:共情护理;患者心理健康;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8.64±2.56)岁;原发病类型:肾小球肾炎24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7例;病程时间:5~15年,平均病程时间(10.24±2.22)年;血液透析时间:1.5~8年,平均病程时间(5.42±1.08)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8.55±2.71)岁;原发病类型: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7例;病程时间:5.5~15年,平均病程时间(10.17±2.34)年;血液透析时间:1~9年,平均病程时间(5.50±1.11)年。两组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案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均于本院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具备良好的认知功能,能够配合临床护理;如实知晓本研究方案内容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终末期恶性肿瘤,预期生存周期<3个月;血液透析期间发生急性并发症(失衡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提供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预,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强化生活护理,督促其适度运动。

观察组采取共情护理,措施如下:由我科1名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师为组长,3名护师/护士为组员组建共情护理小组。采取封闭式培训的方式学习共情护理相关知识。制定本组患者的主旨目标为改善负性心理状态、提升生存质量。实施共情护理。由共情护理小组成员组织患者进入共情互动室,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满足其合理要求,鼓励患者倾诉内心苦楚。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引导其走出心理误区。每个疗程结束后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实告知,询问患者主观感受,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对于心理状态检查的患者则将其安置于共情互动室,组织相似经历的“共情者”相互交流,了解彼此治疗经历,共享治疗经历、心得感受,宣泄负面情绪。共情护理小组成员站在患者立场和角度审视护理工作的事,利用多棱镜的移情和反移情心理各抒己见,识别自身以及患者情绪感应后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和文化出发提供护理服务。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临床护理。

1.3 观察指标

心理健康评分:包括躯体化(12个条目)、强迫症状(10个条目)、人际关系敏感(9个条目)、抑郁(13个条目)、焦虑(10个条目)、敌对(6个条目)、恐怖(7个条目)、偏执(6个条目)、精神病性(10个条目)9个维度,利用90项症状清单评定,每个条目采用0~4分评价,分值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生存质量评分:包括生理(7个条目)、心理(6个条目)、社会关系(3个条目)、环境(8个条目),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定,每个条目采用1~4分评价,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续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

61691309f2227_html_5f3adcb365cffe5e.png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61691309f2227_html_252a084e482f5ea9.png 注:与同组护理前对比,(1)P<0.05。

3 讨论

调查显示,我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30万,且随着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患者人均透析时间延长至10年以上,由此使其家庭每年支出6万元~10万元的费用。除此之外,步入终末期的肾脏病患者已经无法治愈疾病,延长生存周期成为血液透析的核心目标,在此过程中患者随时会因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面临死亡的威胁。在死亡的威胁以及沉重的家庭负担影响下血液透析患者普遍背负沉重的身心负担,生存质量急剧下降。故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生存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共情护理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本研究发现,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采取共情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健康评分更低、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共情护理实现了进一步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提升其生存质量的目的。总结原因如下:共情护理充分贯彻了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并且通过共情确保了护患之间信息的双向沟通和传递,避免了沟通不畅所致的一系列护患纠纷和冲突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灵活运用共情手段减少了患者的抱怨,重新审视了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使得护理服务实时的、动态的改进,确保患者始终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今后护理工作中使用共情护理,就需要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共情理论,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围绕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展开系统的训练。此点也将成为今后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景云,李争艳,李芷芬,等.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5):193-195.

[2]张俊霞.分期匹配式延续护理模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及SF-36评分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2):182-184.

[3]曹海霞,何淑红.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探究[J].甘肃科技,2020,36(9):156-158.

[4]陶承慧,李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现状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20,20(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