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式以图导学教学策略及时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问题驱动式以图导学教学策略及时效性研究

秦珊珊

乳山口镇中心学校 山东 乳山 264500

古人言:“赠人以鱼,只为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问题的方式加之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相结合,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地理创造型人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事实上是决难达到教学大纲中确定的教学目标的。因此,如何采用问题驱动式以图导学教学策略来多快好省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广度,一直是工作在地理一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我就几年来地理的教学实践,谈谈问题驱动式以图导学教学策略及时效性。

一、问题驱动,明目标,有的放矢

刚跨入中学的小少年,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读图学习习惯尚待养成,加上传统的偏科思想的不良影响,包罗万象的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显然对他们是个负担。教学生用问题驱动来“浓缩”知识,把书读“薄”很重要,抓出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逐一突破。因此,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堂地理课起,就应从问题驱动式以图导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的基本了解,明确“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新一代跨世纪雏鹰少年展翅飞翔的基础。

如在期末总复习前突出强调大纲中地理“双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复习中就能有所侧重的逐一涉及而减少疏漏。根据大纲在每一章节的具体教学要求,师生教与学的深广度和分寸也较好掌握,可见“有的放矢”之重要。

二、以图导学,抓读图,保智益学

地图是地理事件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前提和便捷之路。地理图表作为地理内容的概括说明或补充,常是某些地理知识的“浓缩”和再现。

教学中抓地图和图表,有促智益学,事半功倍之高效。如总复习中,强化“放眼世界”的目标后,在黑板上通过标画主要经纬线和绘画世界轮廓简图的过程,就可以掌握巩固有关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范围界限等基本特征,由此开始复习大追踪最是时机。根据复习时间长短,总复习分二至三轮进行。以“合——分——合”形式,先细后粗,把知识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

第一轮要细,以地理图辅佐,将目录与课文内容小标题等挂勾,看文思图,读图想文,对比差异变“文”为“图”,变“死”图为“活”图,也就实现了变“厚”为“薄”。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被认为难点重点合一的第四章“世界气候”,若以世界地图为据,以影响气候的四主要因素入手,巧用适当简图分析,学生掌握其实不难。世界各地区主要纬度和海陆分布及主要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等的直观教学很重要,不仅能深刻形象地帮学生理解记忆有关知识,且遇类似问题,学生也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第二第三轮时可粗线条,简言之,即按目录依简图,凭线索大追踪。

问题驱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地理教学从问题目标定位、问题过程编制、问题评价机制三方面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地图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学案中设计问题来驱动准确的学案目标,目标问题是一份好的学案的统领,可以分为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两个方面,即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与学案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其中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为第一层次。 有针对性的问题驱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  

好的地理课堂,如同一首优美的旋律,节奏明快轻松,紧张时高潮迭起,低回处凝聚心神。通过问题设置和地图的运用,让地理课程中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如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景观照片等,让学生不断变换信息获取方式。阅读、思考、讨论、绘制图表、练习等,活动有机穿插,交错纷呈。通过问题的呈现,提供思考、创新、表现自我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通过问题的探究,解疑释惑,思维更加灵活。干旱时节,我国东部地区的人们盼望阴雨天气,而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人们在干旱时却盼望睛天,这是为什么?思源于疑,由于产生疑惑而促使思维更加活跃。青藏地区纬度比西北地区低,为何气温反而比西北地区低了呢?在对规律的质疑中深化知识、提升能力。通过问题驱动的探究,建构知识体系,思维更加综合。欧洲西部的学习,让学生剖析多瑙河比亚马孙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学生大多从自然方面进行比对,体系建构不全,这时候我适时牵引转向,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综合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板。再如讲《气候》这一节的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驱动教学,“暑假期间,乳山的学生乘坐飞机参加了一次地理模拟大赛,这是乳山中学生的骄傲。他们沿图中路线先到达欧洲西部的英国,后到达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接着穿过非洲到达最南端的南非。问题设计:1、沿途依次经过哪些气候区?2、当到达意大利后,此时炎热干燥,而到达南非时这里温和多雨,同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这样的问题驱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然后对照地图,进而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地理应用意识,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地理素养。以问题的迁移为落脚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进行比对迁移。日本、俄罗斯海岸线漫长,而俄罗斯的海运业不发达,原因何在?通过迁移、比对,学生能够从共性中寻找差异性,引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将地图教学和问题驱动相结合,在教学时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案”中将问题示意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问题驱动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问题的确立应该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