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中心 843013
【内容摘要】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背景下,教学活动已经从集中教学和区域活动延伸到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自主游戏作为游戏化课程建设的主要形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对游戏活动中的儿童行为观察,及时发现幼儿优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科学正确地评价幼儿游戏水平,是制订游戏活动计划的依据,也是有效的引领推进幼儿教育教学发展水平提升的途径,更是构建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儿童游戏行为 教师观察支持
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游戏中度过,孩子们通过自主选择、操作、调节、改造游戏环境,在游戏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在开放环境中与材料互动,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展开想象,通过游戏活动积累丰富感性经验,运用已有知识来认知世界,不断的在原有经验上探索和创新,有效地发展和提升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会用表情、动作、角色、言语、材料等多个特征去表现自己的行为。一项好的游戏活动其难度应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这既可以增加儿童行为的选择多样化,又有助于提升儿童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儿童可以通过游戏了解、获取知识,在自由、自主游戏中,大胆的创造、表现,才是最快乐、愉悦的游戏行为。
二、教师观察支持
在现实的游戏活动过程中,观察的现状就是教师们各种各样的困惑:“该观察谁”“要观察多久”“观察什么”“怎么才算有效观察”“我会观察,但是我理论知识不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分析是否科学合理。”“我什么时候介入,怎么指导才有效” “我是观察一个孩子还是观察一个区域?”“我要一边观察儿童一边记录,实在难以做到……”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用感官获取可视、可听的信息,用大脑解读外显信息的背后,在自然情境下,借助适宜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细察个体、小组或集体,记录有价值信息并展开分析的过程。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它要求教师去倾听孩子的对话、去发现孩子游戏行为背后的信息,然后通过幼儿的游戏行为找到能够读懂幼儿思维的细节,支持、帮助、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观察的重点不在于评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而应是倾听、发现孩子当下真实的“声音”。
(二)为什么要观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作为一个幼儿老师,掌握观察方法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指导幼儿的前提,更是幼儿园游戏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儿童,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当儿童游戏学习时,教师要做的就是站在他们背后,当他们有需要时,随时提供帮助;或是帮助儿童找到一些“工具”,或者给他们一些“建议”,让他们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观察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客观、真实地了解教育对象,使工作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这是教师工作的起点,也是开展游戏化课程活动的起点,更是做一个懂孩子的专业教师起点。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幼儿是为了了解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那么,教师到底应该观察些什么呢?
第一,观察儿童的能力。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游戏行为中的性格、动作、姿势,情绪等各种表现,在必要时采取言语介入、材料投放等途径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
第二,观察游戏的过程。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的言语、表情、行为等,便于有效的进行介入与支持,帮助幼儿解决出现的问题。
第三,观察活动的结果。教师要用心体会孩子的意图、需要、想法,用科学的理论和指标正确判断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随时调整制订新的计划,提升发展幼儿游戏活动能力。
(四)怎么去观察
观察儿童,需要教师深入教育现场当中,及时捕捉适宜的教育契机,真实描述幼儿的表征现象,因此,观察需要方法、计划和行动。
叙事记录:客观的记录幼儿正在与他人或物发生的行为,而不加以主观的推论、解释或评价。
轶事记录:观察者用日记的方式,将认为感兴趣的、者有价值的行为和反应描述下来,供以后分析。
连续记录:确定观察对象,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和地点,情景式观察个别发展水平,在轶事纪录法的基础上连续的跟踪观察并记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上观察方法,随时携带便签纸记录幼儿的各种游戏活动。这不仅仅是为了赞叹或关注幼儿游戏中的作品与行为,更重要的是对记录下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解读。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一个记录观察的墙面。墙面上有每个孩子的照片,或自画像,或标记。随时将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下来并贴在孩子的照片下,随时记录每天发现观察过哪些幼儿,未观察过哪些幼儿,进行自己总结和反思观察的方法和策略。
2.观察需要计划
计划就是行动的方案,观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观察目的。比如:依据《指南》找到观察的依据和关键指标;其次需要定好观察时间。比如:在什么时段去观察,观察时间多久等;最后需要选择观察方法,做好观察准备,比如相应的观察记录表,便签纸、相机等。
3.观察需要行动
行动一:看见孩子
在游戏活动中,首先教师眼里要有孩子,不管是个体还是集体,都要看见儿童在游戏行为中的语言交流、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合作交往等各种发展能力。例如同物不同材料的玩法(堆高的材料变化),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同变化(如体操垫的不同玩法);其次要掌握看见的技术。比如站在哪里看,什么位置看,看什么。再比如听孩子说什么,声音的后面想什么,有什么需求等;最后要会记录看见的信息,用精准形象的语言记录客观的记录事实,记录不起眼的细节,尽量记录幼儿的原话,描述儿童的情绪、语气等,用尽量科学的记录表,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用规范的语言填写完整的记录表,比如观察对象姓名、年龄、日期、地点、观察的背景、观察时间及时长,观察目的及内容、观察的方法及步骤等。
行动二:看懂孩子
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看懂孩子要树立专业的观察品质,就必须提升自身观察能力,比如要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适宜性游戏》等专业书籍;要掌握指南目标,运用理论评价幼儿目前已有、已达到方面及其程度,判断其缺失或未达到的地方;还要研究孩子的玩具、玩法,以及投放材料之后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这些材料的所有经验获得;最后结合《指南》中的各大领域的目标,分析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了什么,发展了哪些能力,幼儿目前已有、已达到方面及其程度,判断其缺失或未达到的地方,由此确定幼儿是否有特殊需要。
行动三:支持孩子
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支持孩子,最大限度帮助幼儿快乐健康的生长,
1.把空间还给孩子 优化孩子可去的环境。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地方。为了满足幼儿游戏化课程的需要,教师可以利用室内、外有效空间,合理规划,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区域,比如室内可以把相同年龄班的角色区的材料进行整合,同一地点放置,孩子们可按需取用,让他们在主题化的游戏区域中,自主性跨班级去体验、去探索,真正将游戏自主权还给孩子。室外可以因地制宜,分片区设置绳索、滚筒、爬坡、沙水、建构、技能拓展、科学探究、种植养殖等各种体验区域,最大程度的挖掘改造、优化户外可用的场地资源。通过这样的反复调整,让孩子的自主性逐步得到体现。
2.把时间还给孩子 提倡作息时间弹性管理。教师可以把用餐的时间还给幼儿,各班设立生活区。值日生协助保育老师做好餐前准备、餐后整理等工作,其余幼儿随着音乐自主打餐、用餐。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到生活区食用,同时记录自己食用的标记。家里吃过的或者班里先吃完的幼儿可以进入到活动区游戏。园领导可以把一日活动的时间放手给班级老师。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调整一日活动流程,本着室内外交互、动静交替等原则,缩短过渡环节,让衔接环节变得简单,并尽可能不让所有幼儿在同一时间去做同一件事情,这样就可以避免掉很多嘈杂、拥挤的状况。让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做到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做到材料上的自我收放,场地的自我选择。
3.把课程资源还给孩子 梳理、归纳,有意识地把孩子的优质资源引入到课程内容。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发现哪些内容才是孩子们喜欢的,更是他们所需要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孩子身上发生的,教师观察到的优质资源有机地引入幼儿园课程内容。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孩子自己讲解行为,进行集体讨论,对知识经验进行巩固和补充。让课程资源来源于孩子的发现、孩子的问题,让课程知识回归于孩子的经验、孩子的总结,建构属于孩子们的游戏化课程。
(五)观察注意事项
教师在观察时出于对幼儿的安全考虑,往往会出现盲目介入且高控?不自知,教师们管不住手脚,闭不住嘴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介入,什么时候不该介入,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等待
教师要学会关注并尊重幼儿,让幼儿有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索,例如在美工区孩子尝试压瓶口想压出颜料,或者益智区尝试变化盒子的位置,让球滚动时,球从半途中改变轨道,幼儿在专心自我探索时,教师要学会等待。
2.及时调整
教师要学会把动区、静区分开,比如室内放置图书角、益智类;楼道设置小超市、小餐吧等;室外建构区要空旷没有外界干扰、娃娃家僻静有树叶?等便于取材,沙地水池要临近水源便于场地互通、绳索拓展区场地要大等,教师要及时调整环境和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3.把握时机
当游戏有序、有质量的时候,教师可不介入。例如幼儿安静、专注地游戏时;幼儿虽遇到困难但仍主动尝试解决时;幼儿虽没有按玩具本身的玩法玩,但按着自己的想法投入、大胆地探索时;幼儿与同伴积极商量讨论时;幼儿完成了游戏中的主要任务,愉快地享受成果时,教师万万不可介入,而是要随孩子入境入戏,陪伴孩子游戏。
当游戏混乱无序的时候,教师需要入心介入。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短句式询问,如 “怎么了”“在干吗”“想什么呢”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介入:
(1)当幼儿徘徊时,长时间不做任何选择时;
例如幼儿胆小、缺乏自信,选择游戏区域困难,不敢进区玩耍等现象出现时,教师要介入,及时进行交流,找出原因,尽快帮助幼儿选择适合的区域,或陪伴幼儿适应游戏区域。
(2)当幼儿之间发生动作冲突时;
例如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生肢体冲突或其他不友好行为时,教师要进行语言上的介入,对幼儿相互之间进行有效引导和调解。
(3)当幼儿感兴趣但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
例如大班户外自主活动搭高时,只靠单一的搬滚动作觉得无趣要放弃时,教师要及时介入,逐步提供绳、梯、板、地垫等不同难度的材料投放,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充分感知游戏材料更换带来的趣味性。
(4)当幼儿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时;
例如,在大班户外活动中,当轮胎在木板上滚动失败时,孩子向老师寻求帮助,教师可对底座的倾斜角度、速度和方向不断调整,让轮胎持续滚动下去,对于操作难度较高的活动材料。教师在空余时间可与幼儿交流和讨论,讲解其中存在的科学原理以提高幼儿探索的信心,点燃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让孩子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取的经验。
(5)当幼儿主动向教师展示作品时;
例如小班涂鸦区“你的小兔子在天上飞,是因为它是太空兔,长了翅膀或安装了机器么?”教师要给予作品正确的引导和评价,让幼儿在原有经验上得到暗示和提升。
(6)幼儿主动邀请教师加入游戏时;
教师与幼儿是合作的关系,当幼儿向教师发出邀请时,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扮演好游戏角色,从游戏中找到孩子的兴趣和想法。
三、观察的成效
有效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儿童游戏行为,及时把握适宜的教育时机,有机地生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实现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的游戏化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1.教师的收获
在观察中,教师需要睁大眼睛去细细的看,竖起耳朵去静静的听,教师通过儿童游戏行为观察懂得了儿童的想法,判断了儿童的需求,评价了儿童的游戏行为,由于经历了懂得-说准-巧引的三个过程,教师知道了幼儿教育的根在哪,因而变得淡定从容,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种植了教师的故事,一系列的故事因为观察而让教师变得专业。
2.幼儿的成长
观察、记录儿童的故事就是用心去看见他们的成长,记录他们的成长,是为了更好的去支持和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在不断发生属于儿童的独特故事,幼儿因为被教师关注而感到安全、自由、快乐,一系列的故事又因为教师观察而变得有温度。
做一个会观察的教师,就是在背后默默支持,提供适宜材料;就是在前面引导幼儿,丰富幼儿相关经验;就是在身旁静观成长,引发互助学习。做一个坚持观察的老师,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幼儿,发现自主学习的幼儿,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始于观察,追随儿童的游戏课程,把每一根稻草都变成美丽的童话,记录下每一个儿童的故事,用心去看见他们的成长,更好的去支持和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晨.儿童户外区域游戏中教师支持的实践自觉——基于一则户外区域游戏案例的叙事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02).
[2] 唐樊.略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优化[J].新课程研究,2020(23).
[3] 李姗泽,刘月倩.论儿童游戏中理想师幼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