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选择:以人为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高校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选择:以人为本

王杰

云南师范大学

摘要:目前,对教师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评价是按照一定价值标准对教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高校作为教师评价的主体,在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更多的是注重“事”而非“人”,也就是说高校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往往以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忽略了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教师评价注重“以事为本”的现状,探讨高校在教师评价价值取向上的弊端,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教师评价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师评价 价值取向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方案对高校教师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目前只注重外在评价,以唯论文、唯帽子作为评价依据,评价与教师本身脱离的现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成为了亟需讨论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评价价值取向中的“人”和“事”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说法。哲学领域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把人看作根本与本源,人是物的创造者与运用者;人与人之间是两个互相尊重的主体,也就是,“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人”。2]经济上的“以人为本”,是国家的一切生产都必须以人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处理好发展与自然间的关系。政治上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还要兼顾人与个人、国家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讲,就是要以人的标准去看待人。不管他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等,他都享有基本的人权、自由与尊严。3]

前面分析了以人为本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层面的定义,那么,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蕴是什么呢?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需要人的参与,人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以人为本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4]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育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能够挖掘和发展个体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价值,从而实现个体完美人格与人性的形成,使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5]教育中的以人为本通常是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尊重和关爱学生的生命本性,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教师作为知识文明的传播者,在师德建设上,要求教师应当自爱、自尊、自重、自律。但是教师在塑造自身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同时,也应该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以教师为本,让每一位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展示自己高尚的道德人生。

(二)以事为本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主导者,在人才培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建设水平。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的是否高效取决于高校教师评价价值取向选择的正确性。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的考核标准依然是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存在一种“工具人”假设,奖惩性评价占主导地位,评价方式单一,在评价价值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功能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教师被作为产生学术成果的工具,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只注重教师的学术结果而忽视教师的学术过程。同时,“唯帽子”的倾向导致人才称号脱离学术性和荣誉性,并将其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一些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特意出丰厚报酬聘请具有人才称号的学者来学校任职,使教师的个人价值取向倾向于追求科研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国家整体科研水平较低。此种现状呈现出了高校在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仅倾向于“事”而非“人”,这种“以事为本”的价值取向使教师评价脱离了人的发展,以“唯论文”、“唯帽子”作为教师评价的唯一依据,这种外在的评价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本质力量,走向了一种工具理性的评价观。

二、高校教师评价价值取向的正确选择:“以事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价值主体总是依据价值取向对有关目标、方向、手段及各种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决定取舍。高校教师评价如果价值取向的正确性有偏差,评价目标本身的正确性也就会出现问题。虽然目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改革中被反复强调,但是许多高校在教师的评价标准上往往还是以“以事为本”为依据,重结果而不是重过程,使教师成为了学术成果的生产工具,而不是学术创造的真正主体,这可能就是现实压力所造成的“以人为本”变形的结果。高校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改革未来所期望的一个结果,针对目前依然存在的“以事为本”的教师评价价值取向,高校也要因此付出努力,扭转目前的现状,更多去关注人的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能够感到自豪感、荣誉感与幸福感。这样才能为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提升,国家的建设水平提高打下坚实的根基。因此,高校教师评价工作者要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建立自己的教师评价价值观,知道教师的价值在哪里,它将给学校带来什么样的前景。只有在明确了教师的价值导向后才可能把教师评价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价值取向,改变目前“人”和“事”的分离状态,让人在做事的过程中成人,也就是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专业发展。

三、如何使教师评价价值取向回归人的本位?

(一)评价方式的人本化,体现全面参与性

教师评价的人本化就是让教师自己也能参与到评价中,发挥自身的评价作用,才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除此之外,也要发挥其他评价主体的作用,其他评价主体都是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人,这些评价主体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对评价客体的价值判断以及评价的效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就是评价人本化的关键所在。

(二)评价内容的人本化,体现发展性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人类思想历史上源远流长。目前我们认为以人为本就是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从人本身出发、突出强调人的地位、作用。高校教师评价的内容要体现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特性,就要改变目前评价内容的不科学性,改变传统的以结果为主的甄别与选拔,强调重视诊断、反馈与激励、选取科学的评价内容,体现评价的发展性,通过发展评价促进教师主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三)评价标准的人本化,体现科学性与针对性

在评价标准上,各高校应制定符合各自校情的评价标准,让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的主体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公平、公正,从而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学校也应检验评价标准的信度和效度,做到少而精,多考虑教师的意见,让一线教师能获得参与感、满足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徐遥,陈志尚.准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志尚[J].党建,2006(06):9-11.

[4]姚姿如,杨兆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32(03):17-20.

[5]崔新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人民教育,2004,(23)



61712f259c762_html_96b39f82c4ffea6c.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