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

田金霖

宁夏平罗县图书馆 宁夏平罗 753400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走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在新技术的升级中,人们对于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空间的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阐述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建设实践;发展策略

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社会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图书馆的功能与空间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人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作为提供人们休闲、交流、获取知识的综合功能空间,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公共图书馆在空间建设上更应当转型发展为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化的智能空间,打破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边界,将闲置的空间资源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在设计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上赋予图书馆新的活力和能量,从而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信息素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作为藏书、阅览、休闲、信息共享、学习、交流的空间,一直深受社会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图书馆的空间建设逐渐引进了该项技术,在图书馆建设智能空间也受到了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将“人工智能+图书馆空间”结合在一起,可以创新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和服务[1]。在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与发展中,可以将智能空间的顶层设计、人才的引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服务形式等方面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智能空间建设空间。在科技的深入发展中,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在图书馆空间的设计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能够促进图书馆转型发展,对于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图书馆空间的设计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点。

一、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空间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科学中也被称之为机器智能,主要是通过机器的智能和人类、动物展示的自然智能形成对比。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开展推理、学习、思考、规划等活动,以此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四次发展,特别是2017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进步,逐渐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态势。人工智能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控制论、数学、语言学等学科,具备多元化属性。现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创新的行业的形态、价值体系、服务模式,将公共图书馆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能够促进图书馆的转型[2]

(二)图书馆空间

建设图书馆智能空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过去图书馆的空间大多数是作为阅览室,来储藏书籍以及读者阅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逐渐向数字化转变,人们在阅读中也更加倾向于智能阅读,电子资源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从而促进了自助服务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当前读者对于图书馆空间的利用,不仅仅在于阅览室,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图书馆也向学习、交流、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智能空间发展。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空间服务,人工技能技术与图书馆空间相结合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建设中的局限性

公共图书馆作为读者阅读学习和休闲交流的公共场所,怎样对图书馆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调整,扩大服务范围,满足读者文化需求,成为了当前图书馆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一些图书馆的智能空间建设经验来分析,认为在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未考虑读者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学习交流的场所,应该提供人们自学教育和接触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但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在空间的建设中由于缺少技术的支持,不能够充分的考虑个体需求,导致图书馆转型较为困难。

(二)缺少文化交流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建设图书馆智能空间是为了把图书馆改造成本土化传承以及文化交流的中心。然而在实际的建设中,部分图书馆并没有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区与地区的图书馆没有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所以当地的图书馆难以实现成为地方文化研究和展示的场所。

(三)缺少资源整合

公共图书馆建设智能空间是将馆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交换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与发展中,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共建分享。但是从实际的实践研究来看,公共图书馆在资源整合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了难以协调资源、缺少技术支持等问题[3]

三、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转变智能空间的服务形式

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建设实践和发展中,其服务形式也应当进行转变。公共图书馆在智能空间的建设中可以依靠云平台来展开信息资源交换服务,能够集中、规划、整理资源,打造统一的检索平台,能够为图书馆读者提供参考咨询。于2015年学术搜索引擎 Semantic Scholar的发布,该引擎的诞生能够帮助用户来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具有自动筛选文章关键词、关键段功能,还能够检索文章设计研究成果图标的功能。将其应用于图书馆智能空间建设实践中 ,可以为开发新的智能搜索引擎提供参考。

(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融合

当下,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和实践,主要是通过“感觉型”的机器人来作为承担安保、图书分类搬运、读者咨询等较为简单的工作。在社会的发展中有许多的行业领域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比如:微软小冰、苹果Siri、无人驾驶等。如果公共图书馆能够应用这种神经网络、自主学习、智能空间、信息传感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中实现人与计算机,设备设施之间的自然交互,也就是利用计算机、空间便可以跟踪人的位置和状态,还可以理解人的声音和响应人的手势命令,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可操作性强、行为高效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和工具,这样图书馆便可以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全面的感知以及深度分析信息数据,并根据上下文规则和运算模型,来预测读者的行为,让人们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务[4]

(三)培养引进智能空间人才

在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和实践发展中馆员是其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建设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主干力量。在智能时代中只需要25%的劳动力便可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找找那个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当今社会,一些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作可以全部由机器人来替代,而机器人的运用能够开发馆员的全新职能。在人工智能不断地创新发展中,公共图书馆建设智能空间,图书馆馆员也应当注重自我价值的提升,成为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中的嵌入图书馆馆员、内容打包图书馆员、生活方式设计图书馆员等[5]。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知识,可以深入的了解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馆员提供业务培训的机会,深入的提升馆员信息检索、预测、管理、开发等能力,培养图书馆馆员在岗位中的服务能力与评判能力。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图书馆可以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建设智能空间,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智能服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建设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程,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展示实用化的角度来进行衡量。所以,智能空间的建设应当参照专家的理论,以及图书馆馆员的深入探索研究,以此处理解决智能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S1):9-12+22.

[2]周晓艳,耿殿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智能化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J].编辑之友,2020(05):26-31.

[3]王晓晨. 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王筱雯,王彤旭.公共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5):42-45.

[5]吴云,胡红忠,蒋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创新设计[J].长江丛刊,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