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安装工程精致建造技术的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关于建筑安装工程精致建造技术的分析研究

郭鲁见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BIM技术在预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施工队掌握建筑图纸和施工方向,提高设计水平和建筑结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安装工程精致建造技术。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安装工程;建造技术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绿色环保的理念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就必须改革更传统的设计和构造方法。BIM技术的出现是必然趋势。BIM技术可以通过链接不同的链接来集成每个过程的信息,从而防止最终的建筑链接分离,控制结构零件的需求,为建筑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并有效地促进中国的建筑行业进一步的发展。

1、项目简介

目前我国建筑业还属于粗放型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使用仍较传统,工程质量、经济效益不能得到保障。建筑安装工程精致建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我国现有粗放的建筑产业模式,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并满足人们的相关要求。本项目旨在对建筑安装工程精致制造技术进行创新研究,通过对管道井预埋施工研究,设计出一种预留精准的管井专用定位模板,提高管井套管预埋精度;对电井桥架预埋施工进行研究,研究一种桥架预埋件精准定位直埋技术,提高后期安装工效和整体观感质量;改变传统避雷带连接方式,采用新型连接安装方式,增强避雷系统导通率,提高安装质量。

2项目意义与必要性

当前所承接工程对质量均要求较高,甲方业主不仅仅局限于户内安装施工质量,对公共部位等施工及观感质量也愈发关注。管井在前期预留洞口时,受现场各方面因素影响,预留位置易产生偏移,增加后期安装成本,管道安装完成后管道根部渗漏问题大规模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传统电井桥架施工中采用预留洞的方式,楼板内预埋的各类管线需二次施工与桥架连接,洞口预留偏差后期需剔凿修补,造成桥架外部防火封堵难度大,影响电井施工质量;传统屋面避雷带焊接连接中对工人焊接技术及施工环境空间要求较高,焊接部位易锈蚀、成品观感质量难以保障。

本项目旨在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可周转使用的、定位精准的专用模板,提高管道洞口预埋精度避免后期剔凿,加快施工进度;研究一种桥架预埋件安精准定位直埋技术,节能降耗减少二次施工成本,提高后期安装工效和整体观感质量;改变避雷带连接安装方式,提高避雷系统导通率,提升安装效率及观感质量。

3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采用预留定位模板技术进行管井施工,实现模板及套管预埋一体化施工,使得套管预留更加便捷、精准,提高后期管道安装效率及施工质量。

通过新型桥架预埋件精准定位直埋技术研究,使楼板内预埋的各类管线与桥架连接一步到位,降低二次施工成本,预埋精准无需剔凿,省去桥架外部防火封堵,提高安装阶段工效及安装整体观感质量,节省施工成本。

避雷带采用卡压式连接方式,施工操作更加安全便捷,对操作环境空间要求低,利于现有成品保护、无污染,连接处无需后期防腐处理,导通效果好,降低施工作业对高技术水平工人的需求,减少用工成本。

4、项目实施方案

4.1管井模板及套管一体化施工技术研究

传统洞口预埋套管由于定位预埋不准,加固不到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易造成预埋套管产生偏移,导致后期管道安装难度变大,需要二次开洞剔凿,存在施工质量隐患,尤其以管道井等洞口繁多的位置最为显著。针对以上问题对管井预埋技术进行研究,改进套管预埋方式,设计一种预留定位模板,替代传统模板支设管井区域顶板,提高套管预留精度,避免套管发生位移,无需二次开洞减少后期封堵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成本,简化施工工艺,免去后期吊洞封堵,提高施工效率及后期管道安装质量。

4.2桥架预直埋技术研究

传统桥架预留洞施工方式中楼板内预埋的各类管线需与桥架二次施工连接,洞口预留偏差后期需剔凿修补,造成桥架外部防火封堵难度大,影响电井施工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对桥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创新桥架预埋件精准定位直埋技术,提前做好洞口位置桥架预埋,并精准控制定位,使楼板内各预埋管线可直接与桥架预埋件连接,减少二次施工成本,节省吊洞、桥架外围防火封堵费用,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整体观感质量,减少因定位不准导致的施工维修成本。

4.3避雷带新型连接件及安装方式研究

传统的避雷带施工,连接方式为焊接,焊接工艺对工人技术及施工环境要求较高,焊接处易锈蚀,观感质量难以保障。通过对避雷带连接技术进行研究,运用卡压式连接方式进行避雷带连接,操作安全便捷,减少对现有成品的破坏,导通效果好、观感质量佳,降低施工作业对高技术水平工人的需求,节约用电,符合绿色建筑施工要求。

4.4可视化建模

BIM技术提供三维可视化影像,可以帮助设计单位快速抉择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实现复杂结构的自动出图以及全模型的自动联动更新,彻底解决设计人员专业协同问题,使得工程结构的仿真数值模拟工作量大大降低,设计人员绘图时间缩短,增加工程设计占比,提升设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作为全寿命周期建设项目管理的首要环节,设计单位可通过BIM为业主及施工方提供项目管理技术服务,实现跨界资源整合,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和业务领域。通过BIM技术良好的三维呈现效果,施工单位从多方位剖切工程对象,全面了解工程设计意图,缩短施工人员学习图纸时间,有效控制施工准确度;根据工程建设场地条件进行施工模拟,有效降低因施工组织不当而增加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利润;在复杂项目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方法及过程,控制施工进度,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5我国智能建造发展展望

目前,围绕着智能建造这一主题,建筑机器人、建筑工业互联网、建筑产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建筑、城市信息模型等技术和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相关理论和实践体系正得到不断完善,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基于现实中出现的短板和不足,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实践。①应以多学科融合、多思维模型综合为理论出发点,以实际场景需求为原始驱动力,将技术体系与应用体系紧密融合起来,实现有机的、简洁的、科学的相互渗透,争取在短时期内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建筑产业和城市建设特点的智能化发展新路径。②加强对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这类偏工业化基因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投入,在工业智能化的驱动下大力发展绿色智慧建造和绿色智慧城市,并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新方向。③坚持系统思维,打通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的边界,不断探索和实践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相互赋能、相互促进的新型发展模式,基于中国市场给出中国方案、中国模式。

结束语

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良性的、集约化的、低碳绿色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必然颠覆传统建筑行业,促使其革新除弊攻坚转型。以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协同化发展为载体,运用BIM技术实施智慧工地管理,可以统筹施工现场综合信息,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人、财、物力的投入,加快施工进度,缩减工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郑钧.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应用[J].江西建材,2019(7):102,104.

  2. 田少华,刘建国.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70.

  3. 张超.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4]杨金凤.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