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司马李航 雷聪 董敏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厚植于新经济的发展沃土,而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涵盖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高新科技应用,成为创新创业探索与实践的繁荣地。我国也通过开展新工科专业的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促进软件工程高等教育改革及其与各行业各部门的融合。国内各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如何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与时俱进,主动探索和改革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是当前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关键词:“双创”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探索研究

1、优化课程体系,支撑“双创”教育

首先,进一步增加与创新创业概念和理论有关的人文、商科、交叉学科等基础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更宽阔的知识架构和综合素质;其次,加强实训课等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环节,使得“双创”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贯穿大一到大四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为“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学生选修创新研究训练、创新研究实践、创业实践等校级创新技能课程。

2、发挥思政教育在“双创”能力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实践的思想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主动创业的驱动力。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思政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在对学生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将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精神扎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结合学风建设,为学生开展学业交流和学习指导,夯实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发展校企协同育人

由于软件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为了使人才培养更紧密地贴合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技术需求同步,加强与软件及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一方面,引进更多的知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授课过程,将最前沿的技术和方法引进课堂,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及项目式课程实践的组织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生走进企业实习,在企业实际项目训练中培养实践能力。

4、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基地

遵循体现技术前沿与专业特色的原则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为驱动的育人理念,依托各专业实验室或者合作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同时,整合各专业的实验室场地和资源,在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之外面向全校其他专业开放;允许跨学科组建“双创”团队,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充分释放他们的创新潜力,并积极推动校内校外的各级创新创业平台对接,为学生、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融资、市场推广等各项服务。

5、参加专业竞赛和国际交流等活动提升创新实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学生走出去,在研究和实践方面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的合作。并借鉴和融合国外高校先进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引进国际优质办学资源,开展全英教学,为学生提供与世界知名高校接轨的顶尖国际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软件技术人才。另外,积极推动和支持教师、学生加入国际国内相关公共开源组织和社区,在教学与实验、实习与实训、科研等各环节引入开源技术,并积极参与社区的讨论和建设,向社区贡献技术方案和代码,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特色化国产软件竞争力快速提升。

6、建立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6.1、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创新创业基地可以面向全校开放各类技术研究平台和实验室,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鼓励学生跨学科组建团队开展实践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团队的指导老师可以来源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等多个渠道。一方面,高校培养或鼓励有丰富产学研经验的校内老师积极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指导导师。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邀请合作的科研机构或企业委派技术专家和工程师进校开设技术创新课程或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使得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熟悉企业开发技术,还能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项目运作模式。

6.2、为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提供资金支持

为支持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和学生“双创”类项目的培育、开发、孵化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吸引和统筹安排资金。构建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成果孵化、产品推广的“双创”基地建设产业化链条,吸引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基金、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基金和学生自主创业风险基金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并建立相关机制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鼓励学生通过国家、省(市)、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相关研究。

6.3、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为驱动力,提高学生的求职就业成功率。在项目选题、企业对接、项目实施和成果落地等各个环节,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融入职业规划的“双创”教育课程、邀请知名IT企业参与和支持的专业竞赛,举办知名企业家讲座、创业成功优秀校友论坛等方式,在提高学生“双创”能力的同时,把“双创”教育与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力提升紧密结合,结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的质量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就业成功率和职业满意度。

结束语

综上述,本文所探讨和实践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的模式,后续还将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优化和提升,通过融合更多科学研究和产业前沿技术及应用需求,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实践训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辉辉,段艳明.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双创”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20,36(01):170-171+173.

[2]陈志刚,夏旭,师雷宏,漆华妹,沈海澜.“双创”视域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18-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