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0 级 MPA研究生,上海 200000。
摘 要:上海目前面对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其中第二产业在上海市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二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优化,从而实现稳增长的趋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讲话中提出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如何在产业结构的优化中保持对就业增长的正面影响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就业岗位,就业弹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也随之急速攀升,但是由于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以及消费群体对于产品质量和个性化的要求日趋苛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剩产能无法对接与之相匹配的足够内需、亦无法获得能够维持其生存的足够利润,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迫在眉睫。第二产业曾经是上海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生力军,而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二产业逐渐屈居二线,作为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发展所要依托的实体行业,第二产业可以吸收社会中大量存在的低端劳动力、帮助维持社会稳定。然而上海的第二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产值的同时,就业弹性出现了下降,就业结构调整落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目前虽然就业偏离度在缩小,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上海第二产业现状
从2001年至2018年的上海市生产总值数据(图表1)来看,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从分布情况来看,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占比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占比则逐年提升,且目前已经超过了总体的三分之二。由于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和近年来对第三产业的推动发展,第二产业的总体占比在不断减少,但是仍在稳步增长。
由图表1的趋势图可知,2010年较2009年的增长幅度较高,增长率达20%,主要是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加快上海制造业新一轮发展的良好机遇,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新型产业体系,全面建设了与城市生态相协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新高地。2017年也是一个增速较快的年份,比上年增长约11%,主要得益于当年是经济回暖时期,进出口增长显著,尤其是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大幅提速,科技行业相关产品的出口增加明显。
图表1
由图表2和图表3可知,上海市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在三大产业生产总值的占比却是逐年下降,2001年,第二产业几乎占了一半的份额,但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变化,到2018年,第二产业的占比就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图表2 图表3
上海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对就业供给的影响
在《2018年政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稳增长首要就是为了保就业。由图表4中可知,从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之后,上海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上海市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在2014年达到峰值,之后便逐年降低。从图表5的趋势图里也不难看出,近年来,第二产业在经历产业结构优化中稳步发展,然而从业人数却始终保持平稳,近五年更有下降的趋势。
图表4
图表5
这样的趋势从具体行业也可以窥见一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是上海市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对上海市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六大重点行业近十年工业总产值也占全市约三分之二,从图表5可知,六个重点行业近十年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2.6%,呈平稳上升趋势,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数却在经历了2011-2013年产业调整后,从2013年起逐年下降,到2016年甚至呈断崖式下降。
图表5
为什么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率的提升呢?
近年来, 第二产业中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而在整个第二产业的转型过程中,落后产能被淘汰,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经济现状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1、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第二产业的发展一般是线性的,工业的产出取决于原材料、劳动力等因素,生产越多的商品则需要同样比例增加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为了提高产出、扩大成产规模、增加企业收益,降低成本是必经之路;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来实现,而降低劳动力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则是减少用工人数。如今,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智能机器的使用来让企业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并且由于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由机器来取代人力,尤其在制造业,约有60%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这样人力成本自然可以大幅下降。此外,第二产业作为传统产业,发展至今也到了一定的规模,就导致单件商品价格上不去,市场中供大于求,可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就形成了图表5的趋势,即虽然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从业人数却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工人们面临着失业的危机。
2、根据理性选择理论分析,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作为企业无论作出何种决策,最终目的都是要使利益最大化;传统的产业有着供给能力大、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因此当前,第二产业企业要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也是正常的现象。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呈指数型上升,同时也释放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相比较而言,第二产业有限的岗位对求职者而言求职的竞争更大,获得心仪岗位的概率更低,增加了求职的沉没成本。
在上海第二产业结构优化中提升就业弹性
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近年来都有所减少,但这种趋势不一定是带来负面影响的,从客观上看,相当一部分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从事苦、累、危险的工作,工作条件差时对劳动者本身还可能有一定的损害。这类岗位由机器人代替,也是制造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能在保持第二产业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较高就业弹性,这对就业增长也有着现实意义。
首先,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必然带来需求的变化,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而对初级技能劳动者的用人需求有所减少,这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并不是第二产业完全没有岗位空缺,而是企业的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对等。想要提升人才的素质,第一是各大高校应该调整教育定位,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一些符合需求的专业,有的放矢,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更对口”;第二是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水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在2020年印发了《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给予培训费补贴、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优质培训和认证机构引进和培育力度。
其次,加大政府投入,推动银企合作,支持银行加大普惠金融信贷投放力度、增加贷款额度来降低企业自身投入成本,不让“原材料”的成本压缩人力成本的空间;同时政府也加大减负稳岗的力度, 阶段性减免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等来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最后,通过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行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稳增长优结构继续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化落实投资促进政策,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动汽车、精品钢材、精细化工等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上海的六个重点发展行业中,无论是传统行业中的汽车制造业和电信信息制造业,还是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生物医药和石油精品化工制造业,都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即有着较大的劳动力吸纳空间。通过全面统筹就业和产业发展,逐步打破流动障碍,实现产业规模效应,发挥区域优势,实现新增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