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园管理是落实“双创”的重要举措之一,民办高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把创业园管理作为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阐述了创业园现状,总结了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管理
在国际局势大动荡、大变局及新冠病毒疫情叠加时代,人类社会的行为方式和经济活动随之发生剧烈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企业不断涌现。民办高校也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瞄准新技术、新业态,及时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创新实践教育培训模式,为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
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概况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定位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现开设有英语等15个外语语种,3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6500余人。学校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试点高校,“浙江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
为响应国家“双创”号召,有效提升在校大学生“双创”实践能力,学校在原有SPT创业一条街基础上,2017年8月正式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浙江越秀大学生创业园隶属于跨境电商创业学院,共拥有450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可同时入驻40支创新创业团队、提供300余个专创融合跨境电商实训工位。近三年来,累计有81个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参与孵化创业项目的学生达612人。创业项目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占90%,创业项目成活率保持在40%以上。已办理公司注册登记的有22个,另有7个在园项目准备在一年内注册登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跨境电商平台先后培训600余人次,为社会输送400余名跨境电商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9年浙江越秀大学生创业园被绍兴市人社局评为“A类创业园”,获得50万元政府资金奖励。
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实践经验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载体,不断探索新的孵化培育模式,在营造新环境、提供新服务、拓展新技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严把项目入园评审关,保证项目的真实性
第一步初审。每一期入园项目招募公告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发动,广而告之。要求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写好《创业计划书》并填写《入园申请表》,经所在学院学工办签字盖章后,汇总到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创业园管理办公室的老师在对申请材料认真审核的基础上,逐个约见创业项目负责人,了解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准备、创业资源及创业者个人素质、创业能力等,并对其所选择创业项目在市场准入、风险识别、发展预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创业学生完善创业计划书。第二步路演。创业园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委按照项目创新性、团队稳定性、商业模式可行性、经营成果盈利性等方面进行评议。路演结果予以公告。
在初审和路演过程中,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注重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是项目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二是“盈利性”,一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都是浪费时间。因此,要着重考察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目标客户、盈利点,明确实现目标的路径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等。经过初审和路演,真正把那些想创业、能创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创业者的项目选择入住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孵化,保证了创业项目真实性。
(二)多节点搭建服务平台,做好入园项目跟踪服务
创业项目路演评审通过后,创业园管理办公室采取“创业项目+合约管理+创业导师”服务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跟踪服务:一是完善入驻园区手续,与创业项目团队负责人签订入园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签订安全承诺书,告知应注意的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等知识。二是实施“双导师”制,即在学校配备一名创业导师基础上,选择配备一名校外具有较高创新创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聘任制导师,为项目团队提供“导师+体系”的指导服务,满足创业团队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三是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通过校园大学生创业集市、企业家“越创大讲堂”、政府服务进校园、创业沙龙等系列活动,邀请创业成功企业家和工商、税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开办专题讲座,解读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创新创业者的支持、扶持政策,不断地激发和巩固创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有针对性的解决创业项目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拓展创业发展思路和社会人脉资源。四是在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创业导师工作室”和“职梦空间”职业发展咨询室,7名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学历导师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免费的个性化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完善创意、分析目标客户市场、理顺商业模式及渠道、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
(三)创建“学生自治,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业园管理模式, 规范创业园日常管理
学生参与大学生创业园日常管理。大学生创业园隶属于跨境电商创业学院,由学校定岗定编,选聘有丰富创新创业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负责创业园的具体管理。创业园日常管理采用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治方式,目前有专职管理教师2人,兼职管理教师4人;另有30余人的学生自治管理团队,主要由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部分勤工助学学生组成。在创业园入口处设立“党员先锋岗 ”,由大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义务轮流值班,协助老师做好创业园日常管理工作。
为保障创业园的规范有序进行,建立高效自治的管理模式,创业学院先后由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职责》、《创业园安全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园日常管理制度》、《创业园值班制度》、《大学生创业园入园标准及评审办法》等制度规定。
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对入驻创业园团队建立档案,把《创业计划书》、《入园申请书》、《入园协议》、《入园承诺书》以及半年总结、年度总结等装入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踪考评,对于创业经营业绩良好的项目团队,每年按照在园团队总数的20%评选“创业之星”,颁发证书和奖杯;对于经营困难的项目团队,经过创业导师辅助指导业绩仍无明显提升的,及时终止协议,退出创业园。
(四)多渠道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助推产学融合
学校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融合社会资源,引入企业实务前沿课程,聘请企业高管合作授课,让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转化为实践能力,为部分创新创业学生打开了通往新经济、新业态的成功之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创业学院充分利用15个外语语种的优势,与绍兴市商务局、杭州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创设“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多语种教学资源对接社会企业需求,找准人才培养的痛点,为社会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互联网+思维的、高素质的、复合型的跨境电商应用人才。跨境电商创业学院与杭州普特、浙江天齐国际贸易集团、宁波豪雅集团等十多家跨境电商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和协同育人协议,开设“3+1”特色定制实验班,面向全校本科大三学生定向选拔,招募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跨境电商知识意愿强烈的学生,建立弹性学制、创新创业课程学分转换和学分替代制度,实施为期一年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专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园内建立跨境电商协同育人基地,由合作企业派遣富有实战经验的讲师常驻学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亚马逊、wish、Ebay、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经过基地平台培训的400余名学生,有近三分之一直接开店创业,涌现出一批年跨境电子商务营业额在千万元以上创业典型。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我们与杭州阿里巴巴、杭州普特教育集团等合作,在大学生创业园开设直播电商培训班,聘请杭州直播电商领域知名专家授课,紧随风口,紧贴实战。组织培训班学生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等直播电商头部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现场感受直播电商的魅力。大学生创业园装修有五个标准直播间,供培训班学生训练或实战。直播电商培训班的学生,有80%活跃在直播电商领域,有部分学生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成为“网红”。
(五)持续推进对外交流,创建区域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联盟
以“双创”为主线,发挥学校学科优势,深化校企、校地、校际、国际合作,创建区域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联盟,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开放式、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平台”。
首先,充分利用绍兴市地方政企资源,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发展机会。大学生创业园与绍兴市海智汇科创园、柯北科创园、198文创园等地方创业园签订合作协议,每学期开展一次创业交流活动。大学生创业园选拔一些经营业绩好、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项目团队参加地方科创园的路演,寻求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的合作与支持。
其次,浙江越秀大学生创业园已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展示窗口。三年来,先后接待国内外高校及社团参观交流167批次,参观指导、洽谈合作者460余人次。创业园的创业氛围营造、创业园的运营管理、创业团队的持续孵化、创业项目的孵化成果等是国内外来宾的主要关注点。有些来宾对一些创业案例很感兴趣,与创业者沟通交流意犹未尽,相互留下联系方式,明确合作意愿。来访者对我校大学生创业园的管理及运营成果纷纷留言,给予高度评价。
再次,走出去开拓视野。组织师生到杭州、宁波、义乌、上海等地企业参观交流,重点考察新经济业态发展情况;比如,到杭州云创直播小镇、微辣新零售等企业,现场感受新业态的运营流程,并与企业创始人座谈,了解创业过程和创业感受。同时,广泛开展高校间的创新创业交流合作,与温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台湾中台科技大学等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及创业团队经验交流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国际化办学定位所带来的丰富国(境)外办学资源,实施国(境)外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参与国(境)外实习和创业训练营活动的人数每年保持在150人以上,为今后出国(境)深造及申请跨国企业就业增加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郭孜一.民办高校创业基地管理研究——以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例[J].品牌研究,2020(02):63-64.
作者简介:刘筱楷,男,生于1967年1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学士,任职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高级经济师职称。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和公司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