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管理对促进小儿肺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体位管理对促进小儿肺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

杨金华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448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体位管理对于促进肺功能康复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1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0例患儿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31例患儿加用体位管理干预,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小儿肺炎患儿护理管理后的肺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体位管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指标,加速肺功能的康复进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体位管理;小儿肺炎;肺功能康复;干预有效性

小儿肺炎主要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现象,主要是由于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其他因素等等导致的,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呼吸音粗糙或减低、鼻翼煽动等等,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1]。临床中针对小儿肺炎患儿一般给予药物治疗的干预,治疗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体位管理对促进小儿肺炎患儿肺功能康复的效果,我院针对儿科收治的61例小儿肺炎患儿展开了对比护理管理的观察及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1例分成两组,参照组3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6:14例,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6个月,平均年龄为(3.23±1.05)岁;研究组31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7:14例,最大年龄为8岁,最小年龄为5个月,平均年龄为(3.21±1.07)岁。

统计学处理两组小儿肺炎患儿的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可比性高。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30例患儿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两组患儿均先接受对症的降温、抗炎、吸痰等治疗干预,还应在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密切的关注患儿体温的变化、病情的改变等等,采用一对一健康宣教的方式强化患儿家属对于肺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肺炎的发生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案、护理技巧、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对策等等。

针对研究组31例患儿加用体位管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的对症治疗方案及基础性护理方案与参照组一致,在此前提下采用体位管理:将床头抬高30度后协助患儿采用仰卧位,让患儿的头部始终偏向一侧,每三小时为患儿实施翻身叩背的操作一次,沿着患儿支气管走向由外及里、从下至上的方向节律性的叩击。床头抬高30度后微微屈下肢呈蛙式外展,微屈上肢在臀部下方垫一软枕,维持这一体位半小时,结束后用自由体位或仰卧位即可。3小时后将体位更换为头底脚高的左侧卧位,屈曲四肢在患儿头部、臀部及背部垫上软枕,保持头高脚底30度及臀背部30度的斜度,维持这一体位半小时,结束后更换为自由体位。3小时后改为头高脚底的俯卧位,在患儿臀部、背部垫上毛巾,使得背部和臀部保持15度的斜度,维持这一体位半小时后更换为自由体位。患儿在每次更换体位前均先给予叩背的处理。

1.3观察指标

针对参照组与研究组小儿肺炎患儿护理管理后的肺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肺功能指标、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家属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30例患儿护理后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0%(24/30),研究组31例患儿护理后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77%(30/31),两组相比:X2值=4.22,P值=0.04;研究组小儿肺炎患儿护理管理后的肺功能指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参照组小儿肺患儿(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1:两组小儿肺炎患儿护理管理后的肺功能指标、住院时间

组别

住院时间(d)

FEV1(L)

FVC(L)

PEF(L·s-1

参照组(30)

10.24±1.36

2.25±0.69

1.97±0.65

3.50±1.03

研究组(31)

7.36±1.05

3.65±0.87

3.65±0.90

5.62±1.15

t值

9.28

6.95

8.33

7.58

P值

0.00

0.00

0.00

0.00

3讨论

以往的临床护理过程中,一般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较为基础的用药护理、症状观察及对症护理等干预手段,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但护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无法优化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2]。临床报道显示,体位护理管理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儿的康复进程,改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本次观察中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体位管理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小儿肺炎病变部位一般在肺底及肺后叶部位,通过头底脚高的侧卧位能促进下呼吸道分泌物的快速排除,减少分泌物在呼吸道内滞留现象的出现,有效保障患儿的呼吸状态,使得肺叶和肺段的通气得到改善,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3]。此外,头低脚高位能减轻肺后叶充血及水肿严重程度,对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改善,提高肺活量。而自由体位可以更好的促进呼吸道内痰液的引流排出,使得肺泡扩张改善患儿肺部通气状态,改善及缓解患儿缺氧的机体状态,促进患儿预后[4]

综上所述,体位管理对促进小儿肺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护理干预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芳. 抚触护理联合体位转变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 青岛医药卫生, 2019, 51(003):185-188.

[2]丁晓薇, 沐艳君, 周漪晴. 转变体位护理联合抚触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肺功能,心理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09):1617-1620.

[3]李小娟. 程序化体位转变护理对新生肺炎患儿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 41(17):124-126.

[4]曹静. 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中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3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