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 476000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髋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各33例。全髋置换组患者接受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置换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12月和术后24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这三个指标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在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有明显的不同;全髋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骨头置换组。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手术风险更高,但人工全髋置换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对于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可推荐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
关键词:人工全髋置换术;股骨颈骨折;疗效
前言
股骨颈骨折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类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加之在受伤前往往会合并一些慢性疾病,故而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保持制动,这不仅会加剧慢性疾病的发展,还会诱发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危急生命安全[1]。临床上常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本病,该手术又可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置换术两种[2],目前临床上就选择何种髋关节置换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还尚无定论[3]。本研究比较了人工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病例来源及分组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骨科住院且可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进行依次编号,将奇数组命名为股骨头置换组,偶数组命名为全髋置换组,两组所纳入的患者例数均为33例。
1.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①CT或MRI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②年龄60~75岁;
③可耐受手术;
(2)排除标准:
①同一侧肢体有多处骨折;
②合并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或神经损伤;
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④精神异常,不具备读写能力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进行手术。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采用双极非骨水泥型假体,全髋置换组患者接受人工全款置换术治疗,采用生物型假体。术前术后治疗操作均按照标准流程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
1.3.2 Harris评分
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进行系统评估[4],该量表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越好。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在术后12月和术后24个月统计Harris评分。
1.3.3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随访2年内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关节假体脱位等。
1.4 统计分析方法
问卷由研究者对患者进行发放调查,收集的资料由双人核对录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随后采用 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 和 表示。自身前后、组间进行比较的方法主要有student’s t 检验、Chi-square检验,统计量显著性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student’s t 检验、Chi-square检验后没有明显的不同,两组基线一致性良好。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项目 | 分类 | 股骨头置换组(n=33) | 全髋置换组(n=33) | t或2 | P |
性别 | 男 | 11 | 22 | 0.477 | 0.490 |
| 女 | 13 | 20 | | |
年龄 | | 69.42±3.08 | 69.89±2.97 | 0.880 | 0.382 |
受伤原因 | 车祸伤 | 5 | 6 | 0.917 | 0.632 |
| 摔伤 | 19 | 20 | | |
| 坠落伤 | 9 | 7 | | |
骨折分型(Garden分型) | I型 | 1 | 2 | 1.652 | 0.648 |
| II型 | 5 | 6 | | |
| III型 | 14 | 11 | | |
| IV型 | 13 | 14 | | |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除了在住院时间外无明显不同外,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这三个指标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表2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分析
分组 | 例数 | 住院时间(d)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术后引流量(ml) |
股骨头置换组 | 33 | 24.51±7.31 | 71.45±19.79 | 373.86±56.24 | 147.96±85.41 |
全髋置换组 | 33 | 25.14±8.63 | 89.25±14.62 | 782.51±41.96 | 242.61±96.52 |
t | | 0.859 | 2.139 | 5.594 | 2.292 |
P | | 0.394 | 0.036 | 0.001 | 0.029 |
2.3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分析
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在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有明显的不同。
表3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分析
分组 | 例数 | 术后12个月 | 术后24个月 |
股骨头置换组 | 33 | 68.63±5.27 | 74.96±4.67 |
全髋置换组 | 33 | 80.67±6.59 | 91.25±4.56 |
t | | 6.351 | 7.529 |
P | | 0.002 | 0.001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
随访2年中,股骨头置换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术后严重疼痛,2例发生关节假体脱位,3例髋臼磨损,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全髋置换组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1例关节假体脱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全髋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7%。全髋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骨头置换组(2=16.237,p=0.014)。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又可分为人工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二者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比较了人工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发现人工全髋置换术有如下的特征。
(1)手术风险较高。研究发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而全髋置换术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危险系数较大[5]。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人工全髋置换组。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文献的研究结论,对于身体状况较好、手术耐受度较高的老年股骨颈患者可选择人工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
(2)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经过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全髋置换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Harris评分要明显高于股骨头置换组,这表明全髋置换术能更好地促进老年股骨颈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这与刘清鹏[6]、吴宝岭[7]等人研究结论相似。大量研究证实[8][9]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人工全髋置换术,接受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假体稳定性较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为迅速,髋臼假体与股骨假体的匹配度更好。
(3)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例数更多,典型的是出现髋臼磨损,此外还有严重的疼痛感、关节假体脱位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访2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全髋置换组,这表明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要更好,这与刘希伦[10]等人研究结论相似。
4结论
本文探讨了人工全髋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得到如下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手术风险要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身体机能更好、手术耐受度更高的患者可选择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人工全髋置换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对于能耐受手术的60~75岁患者应当尽可能推荐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庾明,王进,吴治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21,27(3):443-447.
[2]刘亚威,呼鹏飞,朱俊,等.人工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实用医药杂志,2021,38(3):226-228,231.
[3]朱立家,李念龙,宋春雨.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1,18(6):125.
[4]邱学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界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19):80.
[5]苗壮.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7):110-111.
[6]刘清鹏,余万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健康必读,2021(12):243.
[7]吴宝岭.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7):40-41.
[8]陈为民,王卫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大医生,2021,6(4):46-48.
[9]高啸.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健康必读,2021(13):19.
[10]刘希伦.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1,34(1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