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疼痛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骨折术后疼痛护理进展

刘心素  卢东彩  张莉波

新疆军区总医院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骨折患者受到的创伤严重,容易在术后出现强烈痛感,且会因年龄、文化等影响患者疼痛感受,使患者预后受到不良情绪与心理的影响,不利于术后恢复。基于此,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疼痛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了解到疼痛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措施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骨折;术后护理;疼痛护理;进展


骨折多是因意外性事故造成的,老年患者易因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手术是临床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术后患者会因多种因素而产生疼痛,使患者情绪及预后恢复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疼痛护理便成为了骨折术后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且科学对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护理也成为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重点技能。

1 疼痛的发生机制

当患者发生骨折时、接受骨折手术的过程中会因骨折部位的伤口以及末梢神经损伤而使患者神经系统更敏感,与此同时患者机体也会释放血浆激肽等致使患者疼痛的物质,因此患者疼痛感受强烈。当患者受伤骨折后,骨折部位会因水分渗透至血管外组织进而发生局部肿胀,加重患者疼痛。以上情况为骨折患者疼痛内因。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患肢进行外固定时,或采用石膏、夹板固定时过度用力,使患肢受压过度血流受阻,加重患肢疼痛感[1]。另外,术后并发症,如骨质增生、滑膜炎等也是影响患者并增加痛感的重要原因。因此,骨折手术完成后患者必须接受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以此缓解疼痛。

2 影响疼痛的因素

2.1 患者自身因素

若患者自身对于术后疼痛认知不足,在护理过程中便会出现配合度不高、依从性差、不良情绪增加等情况,且患者若是掌握的自护知识不足,在发生疼痛时便难以通过自身缓解疼痛,进而使得患者疼痛愈加剧烈。此外,患者文化水平、年龄等也会使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性,比如老年人较年轻人疼痛感知迟钝,更为耐受疼痛;男性对相同刺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高于女性;体力劳动者较脑力劳动者对疼痛的耐受力高;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者由于表达欠佳,对疼痛主诉相对较少,得到缓解疼痛的机会少等[1]

2.2 护理人员因素

若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疼痛程度存在错误评估,后续采取的护理措施便缺乏针对性,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当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不过关,在进行护理干预时便会缺乏专业性,会出现护理不到位的情况,如用药不合理、按摩位置错误等,也会使患者术后疼痛受到严重影响。

3 评估疼痛工具

3.1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Verbal Rating Scale)

VRS即是患者通过自身的感受(是否能够忍受、是否影响正常生活、是否干扰睡眠)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主要是以清晰易理解的语言进行疼痛情况表达的。这一工具将疼痛分为四个等级,即0-Ⅲ级,分别对应无痛、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虽然方便易理解,但是缺乏精准性与客观性,在临床研究中不够实用。

3.2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估工具,它主要采用带有刻度且可移动的标尺进行评价,长度为10cm,1cm即为一个刻度,操作简单。在评估过程中也容易理解,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感受将标尺移动至合适刻度,0为无痛,10为最痛,护理人员可根据所指数值了解患者疼痛分值。但是这一方法也缺乏一定程度的精准性。

3.3 数字分级法(NRS,Numeric Rating Scale)

NRS主要是患者通过对疼痛程度的描述,选择相应数值,其与VAS存在一定相似之处,都是由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该评估方式方便记录,应用简单,但是只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对于低龄或者没有数字概念的患者缺乏适用性。

3.4 面部表情量表(FPS-R,Faces Pain Scale-Revised)

FRS是通过6种面部表情进行表示的,由微笑到哭泣分别表示患者疼痛由无痛到剧烈疼痛,使用方法简单,且因其比较直观所以适用范围广。

4 疼痛护理措施

4.1 基础护理


根据患者认知情况展开健康教育,如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体位调整、疼痛发生机制等,使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疼痛,减少负性情绪,并叮嘱患者主动诉说自身诉求、疼痛情况等,以便护理人员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2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分为药物镇痛与非药物镇痛,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模式选择的。非药物镇痛方式有热敷、冷敷、按摩、音乐播放、精油熏香、转移注意力等,热敷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冷敷可以消除局部水肿,按摩则能够舒筋活血,也可指导患者掌握一些放松的动作,如叹气、腹式呼吸等,帮助其减轻疼痛;药物镇痛则是结合患者个体病情情况,按医嘱使用合适剂量的镇痛药物,把握好用药时机与用药剂量,在患者还未深切感受疼痛之前进行预防性药物使用

[3]。另外,心理护理也是有效的非药物镇痛措施,通过加强与患者交流,能够掌握患者疼痛部位、程度,进而能够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也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4.3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锻炼可以通过肌肉泵的作用,加快患者患处静脉血流,减轻水肿,降低肿胀的发生率,同时又能加快愈合时间和减轻疼痛,因此针对患者患处或患肢肿胀程度的不同,可以采用个性化的康复锻炼方式[4]。在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当在一旁协助指导,以便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得到恢复。另外,在患者训练初期,应当避免训练强度过大,以免患者肿胀程度与疼痛感加剧,影响预后。

5 结论

综上,针骨折术后疼痛患者应用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可使唤痛感大幅减轻,有利于减少因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预后。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疼痛程度等进行评估,能够确保护理更具针对性,进而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增强患者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焦闪云,王静,徐玲,等.整体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3):2992-2994.

  2. 张艳,李冰冰,孔祥燕.踝关节骨折围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5):4293-4297.

  3. 李艺.疼痛护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7):888-890.

  4. 张崇芳,邢齐宁,张刚.上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3):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