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中医医院 154199
【摘 要】目的:为探究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误差及其原因,为临床检验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血液常规检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方法:本文选择采用资料分析法以及对比法进行研究,选取某院半年间采集的血液采集标本300例,将其随即分为两组,确保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液标本各15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皮肤采血的方式,而观察组则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将这两种方法的误差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判断造成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结果:根据结果可知,对照组误差发生率为27.33%,观察组误差发生率为12.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所以观察组静脉采血方式的检验误差率更低。其中导致检验误差出现的主要原因和采血时间、标本容量、溶血情况以及标本凝块有关。结论:有关医务工作者需要重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误差问题,尽量选择静脉采血方式,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提高血液常规检验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标本;静脉采血;采集误差
众所周知,临床检验过程中,血液常规检验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这对于患者各项疾病的筛查有着较大的作用。故此,血液常规检验工作的开展极为关键,患者可以选择采用该手段确定病情。但是,在实际进行检验时,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误差,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对于疾病治疗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难以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也无法作为临床诊断的数据参考。对此,有必要加强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误差的控制,通过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其误差发生率。综上,本文将选取某院300例血液标本,对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液检验误差率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影响其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以期提供参考,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某院半年间进行血液采集的300例血液标本,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50例,男70例,女80例,年龄为18~47岁,平均年龄为(32.5±14.5);观察组:150例,男75例,女75例,年龄为17~45岁,平均年龄为(31.0±14.0);两组血液标本采集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性研究。
1.2方法
首先,对照组给以皮肤采血:准备好采血的相关仪器,之后患者采取坐位,并嘱咐其保持放松的状态。然后用碘伏对患者的左手无名指端内侧进行消毒,并进行采血,皮肤采血时局部有水肿、发绀、炎症、冻疮等病变的均不可作为穿刺部位。在具体采血的过程中,要严格在无菌的条件下操作,并按照一人一针一管一巾的方式进行。采血完成之后,嘱咐患者用棉签对采血部位进行按压,约为2~5mi n。则将所采集的血液放入到加有稀释液的试管中立即混匀,贴上事先准备好的标签。完成之后,进行血液标本检测分析。
其次,观察组则给以静脉采血:准备好乙二胺四乙酸盐抗凝的真空采血管,并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名患者的资料,以及检测项目等。操作人员对自己的双手进行消毒。采血过程中,患者取坐位,并保持放松的状态,然后将前臂放在试验台上,使得掌心向上,并在患者肘下放一枕垫铺巾,采血人员通过看、摸、拍等方式,找到患者肘正中静脉处的充盈血管,用碘伏消毒后采血。其具体采血流程同皮肤采血相似,按照一人一针一带一巾的方式,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采血。完成之后,让患者用棉签对其进行2-5mi n的按压,将贴有标签的真空采血管立即颠倒,混匀8次,然后送检。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统计两种采血方法常规检验不合格的例数,并计算误差率;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
1.4统计学分析
将300例血液标本患者的相关资料,输入到SPSS17.0软件中,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算结果值以t进行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计算结果以χ2进行检验。两种检验结果,以P<0.05为判断标准,判断其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采血方法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率对比
为探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液标本检验误差情况,将两种方法下的检验误差进行统计,并进行对比,其误差率对比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对照组150例标本中存在38例误差,其误差发生率为27.33%,而观察组150例标本中则仅存在19例误差,其误差发生率为12.67%,明显低于对照组。故此,观察组采用的静脉采血方法误差率要小于对照组常规皮肤采血检验的误差率,其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种采血方法血液标本检验的结果对比[n(%)]
2.2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
针对所产生的误差标本进行分析,将对照组的38例以及观察组19例存在误差的标本加以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统计出的具体原因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可知,由于采血时间不恰当、溶血问题、标本容量不够以及标本凝块问题,导致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出现血常规检验误差,但是观察组的各项影响因素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
讨论
为有效判定某项疾病,患者都需要提前进行体检与检验,而血常规检验为重要的检验手段,也是最为常见的检验方式,要求患者空腹在早晨进行检验,以便得出检验结果。伴随时间的发展,这项检验手段的应用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具体血液标本检测时,还是容易出现标本采集误差,一旦出现采集误差,将影响标本检验的准确度,其检测结果将不具备参考价值,容易延误病情或者错误诊断病症。因此,加强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误差的控制至关重要。如何进行控制则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这就不得不提到采血方法的选择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确定。基于本文研究下,可以知道,观察组采用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更佳,可作为临床上最佳的采血方式。但是,仍然会出现误差,这些误差主要受到采血时间、溶血、标本容量与标本凝块因素的影响。故此,要求有关医务人员及时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有效降低血液常规检验的误差率,以便推进血液常规检验工作顺利开展。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第一,注意进行规范采血。采血流程需要提前明确,并进行指导,始终坚持“一人一针一带一巾”原则,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无菌操作,并规范操作行为,主要遵循规定采血方法和步骤开展采血工作。最为关键地是,在具体采血过程中,必须选取适当的采血部位,保证血液采集量要合理、恰当,避免出现采血量过多、过少的现象,并及时做好采血后的密封工作,血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混匀避免凝固。(2)及时送检:采血完毕之后,要在2h之内进行检验,以免停留时间过长出现凝块、溶血等,影响检验结果;(3)严格核对:送检之前,要对采血试管标签上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核对,看其是否与采血者的资料保持一致,以免出现混淆;(4)选择正确采血时间:尽量避免在饱腹、运动、服药后等不恰当的时间段内进行采血。
参考文献
[1]丁倩倩,邹萍.有关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分析[J].心理医生,2018,024(031):24-25.
[2]刘莉,曹道军.降低临床血液检查误差的关键性策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025(024):176-178.
[3]唐丽红,杨洁,柴树红.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性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