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本文立足于李立新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从五脏论治小儿抽动障碍,从肺失宣降、脾虚痰聚、肝风内动、肾阴亏损,阴虚风动、心火亢盛等方面来分析抽动障碍的病机;抽动障碍的社会原因分析;抽动障碍的具体表现;治疗等方面,浅谈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认识。
【关键词】小儿抽动障碍;病因病机;表现;治疗
抽动障碍,又称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TS)是一类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慢性、复杂性精神障碍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抽动障碍的发病越来越趋于低年龄,其特征表现为突发的、速度较快的、不可克制的、反复的、无节律性的多部位、多形式的运动性抽动 [1]。患儿情绪上易出现精神紧张、急躁易怒,胆怯易惊,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2]。男孩较女孩更易发病,发病比率3:1或更高。有部分医生认为 TS是自愈性疾病,然而一项由 22 个国家参与的研究中发现,在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仍有接近 1/5 的儿童在 16 岁后仍没有自愈的倾向,其中难治性 TS 往往与诊断及治疗的延误有关,所以本病应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3]。
1.1抽动障碍的病机
儿童抽动障碍按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目眨”“筋惕肉瞤”“肝风”等范畴。
1.1.1从肺论治
肺居膈上,其气肃降;肝居膈下,其气升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运行通畅,人体精气血津液得以运行。小儿受外邪侵袭,肺为华盖,先受其邪气,肺失宣降,水液运行不畅,治节无权,使津液停聚,化生痰浊; 肺气不降,肝气升发无制,亢而化风,风气上袭清窍,头面、咽喉为之不利,出现眨眼、皱眉、吸鼻、摇头、舔嘴、干咳、清嗓等抽动症状。
1.1.2从脾论治
《小儿药证直诀》曰“脾虚生风”,脾虚可引动内风,小儿属于稚阴稚阳的体质,先天脾常不足,后天喂养失当易致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脾气虚则运化水湿功能降低,湿聚则生痰,气机运行不畅。痰易搏结于喉间,会出现喉中异声,如发出“吭吭声”,呷咳,说脏话骂人等表现。土虚则易为木气所克,出现肝风症状。兼证可见患儿常见面黄、纳差、便溏、多汗、食积等脾胃虚弱的症状对于小儿,脾胃是百病之源,固护脾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脾同调,更好的治疗抽动障碍。
1.1.3从肝论治
《内经》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小儿药证直诀》云“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眨也”,认为抽动症与肝密切相关。小儿肝常有余,易激动、易兴奋、易多动任性,肝失调达,气机运行不畅,则肝气旺盛,气机郁结,肝阴虚损,肝失濡养,阴虚内动,患儿则出现头摇肢抽等抽动表现。
1.1.4从肾论治
小儿有其特殊的生理特点,“肾常不足”。肝阳旺盛,肾阴亏虚,不能上行灭其肝火,阴不制阳,阴虚阳亢,虚风内动,水不涵木导致小儿抽动症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五脏配五神,“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五脏精气充盛,阴阳平衡协调,则神智清明,情志平稳,行为正常,运动协调。
1.1.5从心论治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在五行中属火,小儿的生理特点中,“心常有余”心火亢盛,使患儿心神不宁,心绪不佳,出现一些情绪上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等。
1.2抽动障碍的社会因素
随着现在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家庭开始生育二胎,在这样的家庭中,儿童患抽动障碍的比率在不断上升,发病多开始于二胎的出生,小儿在二胎降生后缺乏安全感,感情上失去平衡,内心敏感,多出现抽动障碍。
在一些离异家庭中,父母造成紧张的家庭气氛,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在没有一个稳定和睦的家庭环境下,儿童安全感的缺失,情感上的不稳定,是患抽动障碍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就是社会家庭之间的冲突,儿童学习压力大,家长和教师的处理方式不正确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突然产生变化都是导致抽动障碍患病的原因。
1.3抽动障碍的表现
抽动障碍在生活方面的表现有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爱溜号、有一些不正常的冲动行为、有咬指甲的癖好、异食癖、情绪上的一些障碍、强迫行为等
大体来说,年幼者以恐惧胆怯为主,表现为爱哭闹、胆小易受惊吓、害怕陌生环境、粘人,12 岁以上患儿则以焦虑抑郁为主。
在儿童不断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慢慢脱离单纯的家庭生活环境,开始走向学校集体生活,接触更多复杂的人和事物,因为患抽动障碍的小儿心理上的不自信,性格敏感多疑,就面对比同龄孩子更多的心理压力,推测可能是因为患儿年龄越大,考虑的问题也就越多,由于性格上的敏感,从而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越大,对于周边人群的关注越在乎。
1.4抽动障碍的治疗
1.4.1西药的疗效不显著
西医对于本病多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硫必利阿立哌唑,可乐丁等药物的治疗,虽有一定的抑制抽动疗效,但因个体差异大、副作用明显,且服药时间长、不能随意停药、停药后症状易反复等,难以被大多数患儿家长接受[4]。西药的治疗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此病。而一些诸如反复经颅磁刺激的非侵入性技术,虽然对TD产生了积极效果,但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5]。
1.4.2中医中药的治疗
现在患儿家长对中药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很多患儿都口服中药治疗抽动障碍,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天麻、钩藤、石菖蒲、郁金、荆芥、蝉蜕、柴胡、炒白芍、生甘草等都是抽动障碍的常用药。
1.4.3针灸治疗
除中医中药的治疗,针灸也是很好的选择,也更适于对中药难以接受的患儿,阴阳穴位相配,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减轻抽动症状及发作次数,根据小儿血少气弱的生理特点,宜浅刺,疼痛轻,患儿也更易接受,现使用督脉经和阳经的穴位,同时配合阴经的穴位,多选用躯干部穴位,大多选取具有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疏经通络、安神定志作用的穴位,如百会、四神聪、风池、承浆、合谷、颊车、迎香、内关、神门、廉泉、曲池、太冲等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1.4.4 穴位埋针
对于针灸接受度低,有恐惧情绪的的患儿可采用穴位埋针,皮内针可持续刺激穴位,通过对大脑皮层活动过度的兴奋的抑制,以恢复皮质功能活动,调和阴阳,调达脏腑,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4.5社区推拿
可以进行社区保健的治疗,运用推拿手法刺激相应腧穴,激发经气,沟通表里,调整脏腑,以平衡阴阳,有利于患儿消除疲惫,减轻紧张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对于小儿患病,我们更要花费心思去想出适用于不同患儿的治疗方案,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更有益于提高患儿接受度,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1.4.6人文治疗
抽动障碍不仅仅是需要中药针灸推拿的治疗,更需要的是家长,老师,患儿多方共同努力,由于家长、学校对TS的认识尚不足,应该定期安排家长和患儿共同参与健康教育讲座,告知家长患儿病情相关注意事项和配合治疗的措施等,调整家庭环境,改变沉闷负担重的家庭环境,给患儿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和自卑心理,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不要让患儿有压力,让患儿拥有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异常行为进行管控,尽量不要采取严厉训斥的方式,这样可能会加重患儿的病情,在有异常行为的时候多采用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的方式,鼓励患儿树立正常社交的信心,克服遇到的阻碍。对家长在面对病情的迷茫和焦虑给予一定的疏导,建立家长和患儿的自信,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提高患儿家属对本病的认识,共同配合指导患儿学习如何控制行为,不将消极和急躁情绪影响孩子,多鼓励孩子,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家属的遵医行为。
1.4.7运动疗法
运动能使患儿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增加患儿的户外运动时间,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中放松心情,还有利于加强患儿的体质,凸显了中医的未病先防思想。
1.4.8减少环境刺激
避免外界环境对患儿的影响,抽动障碍患儿常因外感疾病,如感冒、咳嗽等发作而复发,要求家长积极防治患儿各类感染,减少外感疾病的发生,增强患儿的身体素质。
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尽量少观看刺激,恐怖类型的电视节目,这都会使患儿的情绪出现较大波动,从而加重抽动的症状,而且长时间电子产品的使用,会让患儿眼部不适,会加重患儿眼部抽动的发生。
抽动障碍的患儿日常护理至关重要,医护需与患儿和家属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患儿的个性及心理,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肯定患儿的进步和努力,及时发现病情无变化的原因并调整。我们作为中医医生仍该不断进步,需不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尽早治疗,以缩短患儿病程,降低儿童抽动障碍的发作次数和发病程度,提高患儿日常生活和学习质量,减轻家长经济和时间压力。
张骠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治特点及其研究述略 [J]. 江苏中医药,2004,25(9):1-3.
[2] Cavanna AE,Eddy C,Rickards HE.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tourette's syndrome[J].Discov Med,2009,8(43):191-195.
[3] 郑毅 . 抽动障碍新观念及诊疗进展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11-112.
[4] 曹晓芳. 心理干预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7,30 ( 11) :120-122.
[5] DANIEL M R,JOOHI J S,FREDERICK L J,et al. Efficacy andsafety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Tourette syndrome: theinternational Tourette syndrom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publicdatabase and registry[J]. JAMA Neurol, 2018, 75(3): 35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