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学龄前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

葛红梅

大连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 116013辽宁大连


摘要:根据儿童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七个时期,其中,自三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学领前期是为进入小学打下基础,是小学学习的预备。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根本,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学习开发同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用心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家长和教师都要做出重要的努力和改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字:学龄前儿童、学习兴趣

一、当下影响学龄前儿童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教育方法不当。家长不注重家庭中的教育引导,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了老师,老师的教育理念更新不够,传统思想较为严重,一些老师存在吃老本的现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做到与孩子的发展相结合、与现行教育的大方向结合,填鸭式教育、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依旧大量存在。

(二)给幼儿施加压力太大,存在超前学习的情况。过早培养幼儿的课本学习,盲目地对幼儿施加学习的压力会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厌恶学习,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也影响了幼儿将来的求知欲。家长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走出来,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入手,让幼儿能在轻松自如的在学习中获得益处,热爱学习、自觉学习。

(三)家长缺少规划盲目跟风。家长处于“内卷”状态,盲目奔走于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兴趣班,并没有真正考虑过孩子的自由时间、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的气质特点,没有规划,并且家长的焦虑状态持续传导给孩子,家长人为将教学知识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在疲劳和压力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学前教育机构给幼儿上课的内容太过单调,使幼儿提不起兴趣。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内心对职业的理解程度不够,职业倦怠,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缺少对职业高度的理解,管理者重视表面工作而抓教学深度不够,最终导致在课堂上呈现给幼儿的是枯燥、刻板、严苛、过时的内容,让孩子觉得乏味、无聊提不起兴趣。

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一)通过转变教育观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1.家长要转变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是孩子的第一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不仅限于学校和书本。家长要以身作则,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做好榜样;家长与幼儿之间应平等对话,多与幼儿进行交流,加强亲子间的互动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在幼儿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要耐心引导而非简单的训斥;让幼儿收听收看影视节目,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的同时,自发表达自己的愿望。给幼儿讲些童话故事丰富他们的词汇,同幼儿一起看书,并对其中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形成亲子共读的图书环境;创造条件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家长要多带幼儿走出家门到公共场所,在多种场合观察、体验,增加学习和表达的愿望,提高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家长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要转变观念

(1)转变教育方法机械的问题。很多学前教育推崇以老带新,难免会将传统教育中不足的地方继续传承,作为教师应当具备识别不足的敏感性,自觉改良教育中的不足,不断更新,避免教师吃老本现象。很多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产生了偏差,重视教,忽视育,认为教育就是教儿童掌握知识,这种理解缩小了教育的范畴,因为没有兴趣,也没有思考,这种“填鸭式”的学习,使幼儿智力没有得到开发,反而受到压抑,思维僵化,反应迟钝。而幼儿的天性要求其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各种能力。

(2)改进教育内容超前问题。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前早期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即超前把小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进行学习。这种不顾孩子年龄特点、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带给孩子的情绪体验是消极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既缓解了对孩子肌肉和骨骼发展的损害,也去除枯燥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不良学习习惯。

(3)改进教育评价单一问题。因为成人教育观念的狭隘,导致其教育评价的单一,以为让孩子掌握大量的知识就是好的教育,经过百分制测评就是好的评价,这是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些评价把儿童推向了唯考试的阵地,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启蒙教育,注重的是兴趣培养和习惯培养,从而为孩子的潜力开发搭建一个结实的平台。

(二)通过课程设计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在备课时结合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来选择适合幼儿的课程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东西,教育儿童着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一切鲜明、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新异多变的刺激物,都能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因此教育活动中的玩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形象生动、新颖多变。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也要生动直观、抑扬顿挫,并能为幼儿所理解,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用教育的艺术、爱的艺术来精心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兴趣

教师可精心设计,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学习中,只有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能有更好的专注力。如数一数、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感官进行参与学习,不但有助于兴趣的提高,还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进多感官发展。同时,教学中,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共赢,鼓励提问,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潜质的目的,通过实际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激发求知欲望,体验学习乐趣。

  1. 通过设计恰当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练习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复习,是将短时记忆储存为长时记忆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持续愉快的情绪、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设计适用于儿童心理的练习,既符合知识点的复习,又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形成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落实到纸面笔头的操作、角色扮演中的操作、口头表达的操作等形式。

4.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会表达得更强烈。可以通过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的方法来逐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习能够帮助幼儿调节对枯燥学习的逆反情绪。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身体协调动作都有积极的影响。会游戏的幼儿,从所扮演的角色中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把幼儿的游戏引向有目的学习。要破除游戏与学习对立的传统观念,在制定教育工作计划时从整体上考虑计划的设计,将游戏作为班级教育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考虑游戏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的位置和分量,使游戏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相互配合。其次,要考虑游戏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合理组合,在一周的幼儿游戏中,有创造性游戏,也有规则性游戏;有小型分散的也有大型的;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有班级为主开展的,也有各种游戏室或游戏角;有时可以组织竞赛、表演性质的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表演游戏等;有时也可以安排娱乐游戏日,总之要考虑游戏内容配以适当的形式。

5.通过讲故事来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儿童喜欢听故事,尤其学前的孩子们,教师、家长可以根据年龄特点,适时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收集一些有教育价值的故事来讲给幼儿听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表演,让儿童在未知的故事情景中展开学习。

  1. 做好家校之间链接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与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家长可以主动找教师,介绍幼儿的优缺点、习惯爱好、性格脾气,同时家长还可以了解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家校沟通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孩子的成长环境,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家长走出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为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环境。

总之,在家庭、学校、幼儿三者积极配合之下,能够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铺垫,做好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培养的多方面准备。

参考资料:

《幼儿心理学》 高月梅 张泓 浙江教育出版社

《唤醒儿童内驱力》梅拾璎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让孩子自动自发的学习》孙广春 辽海出版社

葛红梅,性别女,籍贯,辽宁,出生年月,1983.10月,学历,本科,职称,教师中级,工作单位,大连市社会福利院,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