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发展方针调整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农村能源发展方针调整问题研究

赵保平

阜阳市颍东区农村能源发展中心 236000

摘要:现如今国内农村的经济、能源供需结构等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很多商品流入乡村市场,面对着能源结构更新的问题,以往的方针由于缺乏生态观,已不满足农村能源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给出了新的发展方针,也就是因地制宜、市场调整以及注重效益等,并且给出了执行新方针的举措,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能源;能源规划;十八字方针


引言: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以及追求效益等,属于农村能源发展方针,在农村能源缓解方面该方针的执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伴随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再加上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使得能源供需出现了较大的改变,调整这一方针,探讨新的方针以便能够更好满足农村发展需要,对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是相当必要的。

1.调整的必要性

对于农村能源来说其属于区域概念,伴随经济的持续进步,使得能源消费水平差异变得更大。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很大程度上被能源所困扰。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能源再生量不大,煤价由于远距离而偏高,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缺烧的情况。就生物质能源来说是围绕农户的,15千米的半径范围樵采,这一类农村区域,以往的发展方针是适用的[1]。不过对于能够进入商品煤的农区,缺烧范围变小,使得以往的人地关系被演化,进而形成人与市场的关系,能源辐射范围不再为点状,而是为线状以及面状。对于线状来说一般指能源供应结合公路线来布局,与交通线之间越近的农户,以煤代柴的强度就越为突出。面状就是基于线状彼此加密而产生能源供应的网状,像农区电网的加密。众所周知,煤炭属于我国重要的能源,为农区不可缺少的商品能源。总而言之,就生物质能源来说,其不可以当作促进乡村现代化的能源。原方针也不满足农村能源的实际。如何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如何踏入生态能源和市场融合的道路?需要给出新的发展方针来取代原方针,这是非常必要的,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2.新的能源发展方针研究

2.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为产业布局所需要遵循的规律。以往方针中的“地”,一般指人们可及的生物质能源与二次开发能源,注重资源的组合,在能源危机缓解上互补成为关键的出路。新方针中也包含着“因地制宜”的内容,不但包含生物质能源环境,而且包括市场上能够为农村使用的条件与因素。市场环境的不同为两个方针中“地”的显著差异,商品能源占据着更高的地位。在采樵方面农户不在扮演者生产者的角色,而体现着消费者的形象;基于对实物与价格账户的了解,来选择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2]

2.2生态兴能

在能源发展上“生态兴能”为需要遵循的原理,建立起新型的能源体系。这一原理的诞生取代了“多能互补”。由于不能影响生态环境,为了温饱而开展一切活动,难免会损坏到环境,随之产生恶性循环。现如今在我国的农村市场已经涌入了很多的化石能源,降低了能源过采压力,能够促进环境的修复。在这一指标体系中包含着较多的成分,比如经济效益。以下为构建该体系的原则:(1)将能源建设放至生态环境中加以分析,要素间产生和谐。(2)实行三废零排放,着重发展绿色能源。农户不集中,存在消化污染源的空间。(3)在消费量方面,相比于再生量,需要确保生物质能量较小,在废弃物转化上要建立生态工艺流程。按照不一样的区域构建相应的能源模式,其中包含能源的管理与设计等。对于“多能互补”结构的优化“生态兴能”为可行的途径。商品能源有着诸多的优势,这为该途径的外因,人们的需求以及购买能力为内因。

2.3市场调节

在消费结构升级方面,通过市场调节旨在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生态并非都高效,自然并非都合理,需要依托于市场杠杆的作用,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将生态与化石能源进行融合。能源消费取决于市场运行,建立1个沼气池(图1)一般需要耗用2吨左右的水泥,钢材在30千克左右,这些都源于市场。“市场调节”的实行基于以下几点:(1)更加依赖于化石能源,农村能源消费水平持续提高;(2)先进的生产以及生活设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很多设施的动力来源于石油;(3)农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高,很多家庭都拥有了电器,能源耗量持续增加。能源供需的改变与价格息息相关,并且在能源经济结构优化方面,价格为相当关键的杠杆。

6195f3489094b_html_3d6d987f3908f4f.png

1 沼气池

2.4讲求综合效益

获得理想的使用效益为实行发展方针的根本目标以及要求,最佳效益的获取与能源综合使用有关。一般存在以下几种产生形式:(1)横向使用,指组合多种能源类别,与效益互补使用,这样的能源如风能与地热;(2)纵向使用,指能源从开发至燃用,如将沼气当作燃气来使用;(3)交织性利用,也就是组合前两种形式,像沼气发电(图2)。

6195f3489094b_html_a52b532cd196f3ba.png

2 沼气发电

结论:总而言之,开展生态能源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农民增收,这就需要把商品能源贯彻到封闭性环境中,并对税收等多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应有计划地让农户移民至优异的生存环境中,让劳动力进入市场,促使劳务收入进行回流,从而将其投入能源工程建设中,构建“农家乐”旅游项目,促进农村资金循环利用。对农村能源进行创新,立足于增加农村能源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能源商业成本,对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开展“生态富能”实验区建设。针对各种能源类型的农区,应强化有关的指导工作。针对秸秆资源气化及生活污水净化等能源运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绿色能源同市场之间的整合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促进农村能源教育,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借助媒体来宣传能源市场信息,全面开展能源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翟辅东.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方针调整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21(01):81-86.

[2]聂德恒,蒋家亮.贯彻农村能源方针 发展多能互补局面[J].中国能源,2020(01):42-43.

作者简介:赵保平(出生1975年7月)女,汉族,安徽省寿县人,现就职于阜阳市颍东区农村能源发展中心,助理工程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农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