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路径研究

高芳

新疆社科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纪念馆牢固树立民族家国情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实践,2021年荣获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关键词:小白杨 民族团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之一。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符合各民族最高利益的正确道路和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必然选择。伊犁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应当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增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小白杨”精神及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位于察布查尔县扎库齐牛录乡政府089乡道至程富胜旧院落周边区域。扎库齐牛录乡辖区总面积214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社区),总户数5153户15113人,由锡伯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3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到71%,是享誉全国、传唱至今“小白杨”歌曲原型故事人物的发源地。“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建成以来,就成为县域内各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2019年荣获县级“退役军人之家”称号、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1年荣获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思想基础

“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展厅面积300㎡,展厅共分8个展出单元,总投资160万元,2019年10月建成投入运行。馆内规章制度齐全,设施完善,专门安排3名专职人员负责运行管理,每年乡政府投入运行经费5万元。扎库齐牛录乡把“小白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为干部职工及各族群众交往交流的平台,列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要议事日程,由点代面带动了全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全乡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历史文化传承促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

塔城裕民县塔斯提边防站哨所是“小白杨”精神开花结果的地方,扎库齐牛录乡的富吉梅老人是西迁锡伯族第八代后裔富佳氏。1980年,富吉梅老人的二儿子程富胜应征入伍,到塔城地区裕民县塔斯提哨所当了一名战士。富吉梅妈妈虽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见过大世面,但她知道当一名驻守哨所的战士责任重大。从小她就听家族老人说过,锡伯人驻守卡伦必须要栽树,寓意人虽换防,心不换防。富吉梅老人不识字,但她深明大义,记住了祖先留下来的话:锡伯人活着是守边的战士,死去是卫国的忠魂。“小白杨”故事主人公程富胜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小白杨一直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1983年,诗人梁上泉在塔斯提边防站哨所采风时,得知此事,有感而发,写下《小白杨》,随后著名作曲家士心为《小白杨》谱曲。1984年,中国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庆“八•一”文艺晚会上演唱了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掀起了学习“小白杨”热潮。

(三)用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

扎库齐牛录乡依托“小白场”戍边文化纪念馆,广泛开展民族团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用身边人讲述身边民族团结故事,宣传教育干部群众坚定坚决地维护民族团结、践行民族团结。在组织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充分发挥纪念馆的作用,县乡各族结亲干部带着自己的结亲户约8000余人次来参观纪念馆,感受“小白杨”精神,县直党政机关干部群众、中小学师生、各族农牧民群众约1.2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切实发挥了展馆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凝聚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了精神动力。

由程富胜本人讲述各民族团结一心守边固边的故事。通过这些真实又纯朴的人物故事,扩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实效。同时,展馆内又将近年来察布查尔县推荐评选并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吴秀芳、学勤等人物事迹设置了专版,进行宣传学习,扩大典型模范人物的影响力,使各族干部群众崇尚模范、感悟精神、学有榜样。“小白场”戍边文化纪念馆通过描述主人公程富胜参军入伍及转业复员直至退离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荣获诸多殊荣,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为典型,以小见大,展示了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好展馆宣传主阵地作用教育各族群众爱国爱疆谱写民族团结

“小白场”戍边文化纪念馆展厅用八到九幅画面拼接,每一幅表现一个民族,“卡伦”锡伯兵、哈萨克巡边员、维吾尔族民兵护边,柯尔克孜族巡边员,各族民兵巡逻、解放军边境巡逻,高高矗立的哨所等;通过展示“卡伦”守边沙粒画与卡伦遗址沙粒画,反映257年以来,锡伯族人民扎根西部边陲,驻守“卡伦”、保卫国土、兴修水利、开荒造田为天职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代代相传,融入血脉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戍边文化,特别讲述“卡伦”城堡内的大树。暗示锡伯族人民戍边栽树,保家卫国精神的延续。

扎库齐牛录乡借助寨牛录村锡伯族百年名村的影响力,依托“小白杨”故事原型人物,建设了“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建成了以守护边疆、戍边卫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将“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制作成网络展馆进行宣介,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各族群众达2.5万人次。吸纳县域汉族、锡伯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9个民族的干部群众建立了察布查尔“小白杨”志愿者服务体系,成立了“小白杨”志愿者协会、“小白杨”社工组织,志愿者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为拓展延伸“小白杨”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持续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实体化建设,依托乡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平台,组织乡村开展锡伯族贝伦舞、哈萨克族黑走马、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广场舞的培训,促进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集聚和传承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挑战与对策

民族团结进步是民族复兴之基,是精神力量之源。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展示,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牢固树立民族家国情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团结进步的有力实践。但“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夯实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一方面“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需要开展灵活的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学习小组等,因人施策,因材施教,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思想宣传教育引导,提高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覆盖面。 另一方面“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需要配套建设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施,增加丰富多样的体验型红色文化教育载体和设施,增加红色旅游的层次性,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经济发展。

(二)丰富和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形式和载体

机械式的灌输、被动式的教育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效不大,要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具特色,更具实效,要结合村情,利用“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特有的红色历史、红色资源、红色记忆等优势,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形式和载体,创新性地开展体验式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锡伯族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另一方面要树立传承红色文化、利用红色文化脱贫致富的典型,引领形成示范效应。

(三)开发体验式红色旅游资源,延展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

目前,“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主要以参观展览、听讲解满足浅层次听觉、视觉生理体验为主,“小白杨”戍边文化教育对心灵的洗涤作用停留在浅层次上,要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游客参与性强、寓教于游的旅游项目,在潜移默化中将“小白杨”戍边精神传递给游客,内化在游客的心中。同时,将“小白杨”戍边文化与中小学研学旅游相结合,打造中小学研学旅游实践基地,比如提供饮食,开展种植采摘等劳动活动,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和游客提供多样深层次的生理体验。

  1. 结语

红色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族团结进步为重要表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小白杨”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它所蕴含的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其精神内涵对于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面对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还需要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红色旅游经济两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