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劳动好习惯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1

如何培养幼儿劳动好习惯的策略

马佳燕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有春幼儿园

【摘要】劳动是人维持生存的基本手段,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劳动的。应当重视劳动对人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劳动教育环境,重视劳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兴趣;好习惯

教育专家们认为,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应让其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承担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过分地宽容、宠爱孩子,会把孩子变成懒惰性、依赖性强的人,危害极大。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些父母习惯了“包办”。这就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帮助其成为生产型的、有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人,从而达到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培养其健全人格。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劳动好习惯呢?

一、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

1.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记得去年在中班的时候,一天,我在活动室里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看见一把小椅子被一位幼儿碰倒了,他没有把小椅子扶起来,其他幼儿看见后,有个别幼儿用脚踢,还有些幼儿从一旁绕过去;还有些幼儿把碎纸片扔在干净的地板上,没人捡;午睡时,有个别幼儿的衣服放在凳子上,不小心被小朋友碰到地上,也没有人捡起来;吃饭时,有些幼儿把不喜欢吃的饭菜丢在地上。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语言教学中,利用看图讲述,让幼儿了解我们吃的粮食、蔬菜都是农民伯伯用勤劳的双手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再通过故事等活动,让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知道劳动最光荣,明白只有懂得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好吃懒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样就激发了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兴趣。

2.在区域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教师在班中开设区角活动,激发幼儿爱劳动的兴趣。如:“娃娃家”给幼儿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厨房用具、娃娃、衣服、裤子、奶粉、奶瓶等,让幼儿扮演家中的成员,学做妈妈和爸爸在家中做饭、给娃娃穿衣服等,从而使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劳动。再如,在表演区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小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不由自主的去帮助同伴戴头饰,在故事表演中学习爱劳动的小动物,这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表演能力,而且劳动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3.利用午餐、午睡和起床的时间,提高幼儿的劳动兴趣

根据幼儿的特点,在中班午餐时,我让幼儿做一些饭前擦桌子,再分碗、分勺子的事情。饭后,擦桌子,收板凳,擦勺子等。起床后,让幼儿自己叠被子,互相帮助叠被子,系鞋带、拉衣服拉链等。这样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任务内容的难度,从而树立了幼儿的责任心,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劳动兴趣。

4.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兴趣。

由于幼儿生性好强,也好动,更喜欢游戏活动。他们乐于自己动手做些事情。如:在户外游戏中,有各种各样的器材材料:平衡木,大小不一的轮胎,钻山洞等器材。对幼儿来说,这些轻微的劳动就犹如一场有趣的游戏。幼儿们喜欢瞎忙乎就是这个道理。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交往,无拘无束,可以自由活动,没有压抑,这样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最后让幼儿把这些材料放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不仅使幼儿对游戏热爱,还养成了遵守规则,爱劳动的好习惯,也提高了幼儿的劳动能力。

二、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养成劳动好习惯。

1.鼓励孩子参与

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成为亲子关系的调剂。当孩子想要帮大人做家务时,千万别大声阻挠孩子,或用玩具、糖块将孩子哄开。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更不要因为怕孩子弄得更糟而干脆不让孩子参与做家务,家长要放手让孩子慢慢学习,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提升孩子对劳动的兴趣。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安排孩子做家务,要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方便孩子理解和执行。例如,对孩子说“把你的房间收拾好”,不如说“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这样孩子更明确该如何去做。做家务还要让孩子力所能及,可以先安排安全系数高,又非常简单的任务,例如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帮妈妈拿拖鞋等等,逐步增加难度。

3.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要求孩子将玩具摆放整齐,自己却随手乱扔物品。更不要当着孩子面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的不良信息。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动手,把家里收拾整齐。养成了习惯后,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家务,并不会认为这是负担。

幼儿时期正是幼儿发展各种优秀品质和能力的阶段,劳动对于幼儿的发展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一时期应注重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