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荷花池小学 245000
摘要:通过观看《我们做朋友》这堂口语交际课,我对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攻克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难点:一、平视孩子选择话题,唤醒孩子交际的渴望;二、情景创设的生活化,让孩子主动交际;三、预设贴近真实交流的可能,提高口语交际实用性;四、构建学习共同体,尊重每一个孩子。
关键词:口语交际 唤醒 情景创设 预设 共同体
尽管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口语交际作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但是相对于作文来说口语交际表达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没有指向性,老师在上此类课型时真的是很茫然。
前些日子我在网络上观看了一堂口语交际课——《我们做朋友》,授课的马老师对课例不一样的解读,让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这节课选自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根据教学进度,这些懵懂的娃娃们相处已经有个半个学期了,他们之间“纯洁的友谊”已经建立,所以教材编者安排这个话题作为口语交际是贴合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是一个“你来我往”的语言交流过程,这个特点决定了这类课型不能是听和说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听、说为核心的学生互动的过程。
对于这堂一年级口语交际课来说,引导孩子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完成交际任务,还原口语交际的真实交际性是一个难点。
一、平视孩子选择话题,唤醒孩子交际的渴望。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你的话题他感不感兴趣,和不和他们的胃口很重要。马老师在做话题切入时抛出了几个问题:开学这么长时间了,你在班上找到新的朋友了么?他叫什么名字?你想了解有关好朋友的那些事情?你还想和谁交朋友呢?
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其实内心非常渴望在新的班级中找到好伙伴。这样的话题,对于参与的同学来说表达上是没有门槛的,参与的同学都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进行言语交流,在这点上满足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口语交际只有在被需求的情况下才最有价值。李政涛教授曾指出:学生立场意味着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马老师对所教学生现有实际状态的了解和把握之后,以平视孩子的角度,从孩子身边真实交友事情出发选取了话题,真实符合孩子内心的需要的,满足了孩子交际的渴望,口语交际课的时效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情景创设的生活化,让孩子主动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余文森教授也曾指出:把学生带入或引入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2]教师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乐于被孩子接受的交际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堂课上,马老师创设了一个新朋友派对的情境环节,让孩子带上与好朋友的合影和交友卡参加本次派对。派对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好朋友分享会,一部分是交友会。先出示拥有最多好朋友学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能交到这么多好友的秘诀,然后交流如何交朋友。
特级教师王益民认为,最好的课,老师应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3]这堂课上,马老师创设贴近孩子的现实,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情境,分享好朋友结识的故事,这样的分享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师生间,孩子间的言语交往。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将教学目标不着痕迹地加以指导,这样孩子的主动性就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的内驱力也会增强,为后续的教学也打下了基础。
三、预设贴近真实交流的可能,提高口语交际实用性。
杜威提出“做中学”的理论,即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4]由此,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预设应多设计真实交流的可能,想办法拓宽学生交际的渠道,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口语交际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学生才能形成必须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课上,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其实也就是他们实践的过程,老师在预设交流环节要多几个真实交流中会遇到的可能。
比如在《我们是朋友》这课中,老师设计了多个交友的可能性。在交友会上,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开始交友派对,鼓励孩子和不熟悉的孩子交流,用“我怎么样”清楚的介绍自己,交谈时眼神不能游离,派对结束后和新认识的朋友坐在一起,反馈交友的情况。在这一环节后老师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改正不足,再次交友的环节。交朋友本身就有失败的可能,孩子失败了就会多想个为什么,总结后再来交友。由于学生交友的对象不一样,他们在对待不同对象交流是遇到的情况也就不会一样,在这时老师适时地提醒孩子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这样孩子的临场应变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构建学习共同体,尊重每一个孩子。
在本堂课上,几个细节让我十分感兴趣。一是孩子交流是轻轻的耳语,二是能看的出老师倾听孩子的说话是认真的,甚至还会“请教”孩子。整堂课孩子与老师都是学习的一部分,孩子学的姿势是主动的,老师教的姿势是如水般轻柔的。
在孩子中建立若无其事合作学习关系,这是很重要的。其实,低年级的孩子要养成先同同桌商量,解决不了再问老师的习惯的养成是先建立在孩子与老师一对一亲密关系之后,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培养孩子思维、表达、倾听、质疑的习惯。要做到这点,老师必须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发现并及时帮助每一位孩子找到学习的位置。
老师的工作并是不简单的教学,而是持续的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作为老师我们在面对孩子时,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要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藏起来,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去串联梳理而不是强调听老师说、听老师说。
在课堂上不可能是每一位孩子都是老师心中的模样,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口语交际课的小组合作。老师和小组交流俯下身、轻言语、注意听,这就是言传身教也是走进孩子内心的好方法。小组的之间的交流有序了,我们真实而有效的课堂也有了保证。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不同的感受,《我们做朋友》这堂口语交际课在精彩之余留给我的更多是对此类课例深入地思考和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思考与实践将随我相伴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政涛:教育常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9页。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204页。
[3]王益民:相遇语文好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1页。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227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