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及防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3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及防护对策

朱林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00010

摘要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开展临床工作时遇到的针刺伤时间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针对性抽调我院2019年247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甲组,2020年326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乙组,对乙组326名医院人员分别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及医疗垃圾处置流程相关培训,最后对比甲乙组临床医务人员遭所遇的针刺伤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组针刺伤不良事件发生率较甲组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其下降9.6%,通过对比分析来看,发生针刺伤事件的主要为实习医护人员及护士;而发生原因主要有:整理医疗物品、套回针头套及未对准或戳破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应注重对实习医护人员及护士开展严格的职业防护培训,提升其安全防护观念,减少错误的诊疗操作,以免发生血缘性传播疾病不良事件。

【关键词】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分析;防护对策

针刺伤是医务人员在开展临床医疗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由针刺伤造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远远大于黏膜及皮肤接触,其感染发生率较高,也是HBV、HIV及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身心造成严重危害[1]。一般“锐器”是发生职业暴露伤害的主要途径,其中包含刀片、针头及玻璃碎屑等,其中针刺伤是最容易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手段[2]。鉴于此,本次研究结合我院2019年-2020年共计573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并分析其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关防护对策,以期降低血源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具体研究流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性抽调我院2019年247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甲组、2020年326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乙组。抽调标准:均取得医疗资格证的医务人员;同意并支持本次调查研究实验。甲乙组医务人员资料情况见表1。

表1甲乙组医务人员资料对比

组别

人数

男性

女性

实习医生

实习护士

临床医生

临床护士

甲组

247

88

159

10

57

78

102

乙组

326

129

197

19

69

95

143

注※对比甲乙组医务人员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对比性。

1.2方法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针刺伤调查报表》,要求甲乙组医务人员对24h内发生的针刺伤不良事件时事报告。分析甲组247名医务人员针刺伤事件发生率;并从2020年起对乙组医务人员开展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工作及医疗垃圾处理流程等,分析其针刺伤医疗事件发生情况[3]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代表计数资料,用以x²实验,以P<0.05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甲乙组医务人员针刺伤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研究对比可得:甲组医务人员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14.2%;乙组仅为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甲乙组医务人员针刺伤不良事件对比(n,%)

组别

人数

实习医生

实习护士

临床医生

临床护士

发生率(%)

甲组

247

9(3.64)

16(6.48)

4(1.62)

6(2.43)

35(14.2)

乙组

326

4(1.22)

6(1.84)

2(0.61)

3(0.92)

15(4.6)






13.637

P






0.000

2.2甲乙组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不良事件原因统计,见表3。

表3甲乙组医务人员针刺伤事件原因统计

分组

人数

针刺伤原因

总占比(%)

套回针头套

戳破或未对准

整理物品

折断针头

针筒弯曲

其他

甲组

247

3(1.21)

8(3.24)

9(3.64)

5(2.02)

4(1.62)

5(2.02)

34(13.77)

乙组

326

3(0.92)

4(1.23)

6(1.84)

3(0.92)

2(0.61)

2(0.61)

20(6.13)

3针刺伤原因及防护对策

3.1针刺伤原因

通过表2对比分析可得,实习医生及实习护士是发生针刺伤事件的高危人群, 由于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完成大量输液、穿刺及抽血等治疗任务,考虑到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再加上对职业防护的疏忽,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事件的风险[4]-[5]。另外,实习医生及实习护士因刚从校园生涯步入到临床实践阶段,因其个人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操作能力也比较差,这也是导致针刺伤事件的高发因素。通过表3对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不良事件原因可得,发生针刺伤事件的主要因素便是“戳破及未对准”和“整理物品”,发生率均高于其他所占比。再者,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治疗后会将医疗废物归纳到处置室进行处理,例如注射器具及刀片等,在处理过程中由于锐器暴露也是造成针刺伤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3.2防护对策

医护人员在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时,首先,应注重对医护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的培训工作[6]。因对医护人员进行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培训将直接关乎到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安全,对此,应开展全员性培训工作,将个人安全防护意识灌输到每位医护人员思想中,以此提升其职业暴露防护能力,降低针刺伤不良事件发生率。另外,需注重对实习医生及实习护士的操作培训,尤其是规范其穿刺及拔针技术等,以此降低实习人员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所出现的针刺伤事件。其次,将各项诊疗操作纳入到常态化管理中。医护人员处理锐器时,可使用治疗车备锐器盒,以此减少因徒手操作带来的针刺伤发生风险[7]。医务人员处理裸露的针头时,禁止对裸露的针头进行回套,以免由于操作不当发生针刺伤问题。最后,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要求,制定相关预防针刺伤制度及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置流程。当医护人员出现针刺伤感染情况时,应立即对局部进行规范处理,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上报,最后由感染部门进行处理[8]

通过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对乙组医护人员开展相关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工作及医疗垃圾处理流程等,能够有效降低针刺伤事件发生率,其甲组针刺伤事件发生率高达14.2%,乙组仅为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医疗安全防护措施的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针刺伤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唐杰,陈雪娥,陈健,窦恒,徐小明,宋彩萍. 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处置实践与探讨[J]. 重庆医学,2021,50(11):1967-1970.

[2]袁梦雪,张静,胡贤菊,贾利勤. 防针刺帽在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效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4):65-66+95.

[3]赖丽英,赖晓帆,王瑞娜,陈曼,陈娟. 运用项目管理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实践[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6):2350-2352.

[4]李灏来,叶梅,刘漫丽,刘治清,宋付瑜,郑兴涛,梁新华. 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及防护器械需求调查[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05):641-643+648.

[5]吕春容,赵霞,邬晓丽,张丽,张晓艳,王印. 利器盒固定架对艾滋病病房针刺伤防护的效果[J]. 现代临床医学,2020,46(04):285-287.

[6]关坤,孙立庚,任迎娣,方丽艳. 2017—2018年北京市某区1993名医务人员针刺伤及抑郁状况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20,36(13):1732-1735.

[7]丁韧,倪明珠,方小芳,孙艳,朱玉婷,胡秀琼,磊彤华.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针刺伤职业暴露后处理方法探讨[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0,26(03):231-233.

[8]陈萍,刘勇,王燕,段晓菲,陈岚,林华.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在降低医务人员锐器处置环节职业暴露风险中应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8(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