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摘要:在城市发展集约化、地铁发展网络化的背景下,地铁发展结合城市开发的TOD模式日渐成为一种趋势,两者的结合可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提升空间品质,因此有效连接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西安地铁2号线凤栖原站为例,基于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和优化方案,以期对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地铁站点;TOD;联通
1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区域化的进程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其交通需求也日益广泛。轨道交通作为承担城市对内客流集散的重要方式,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准点率高、性价比高、便捷性好等特点,因而被乘客广泛接受,成为中短距离出行的首选方式。
TOD模式是在1993年由卡尔索普提出来的,利用公共交通当作导向的开发方式。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公共交通的集约用地等特征,经过对于轨道交通的站点周围地块进行多功能集约的复合开发工作,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土地的价值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还可以利用物业的增值效益对于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中所产生巨大成本进行弥补,所以变成国内外备受推崇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因而在TOD开发模式的引导下,在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和集约化建设背景下,如何有效联系地铁站和商业综合体,成为地铁高效运营和增强商业综合体吸引力的有效措施。
2 地铁站点与商业综合体联通特点分析
地铁站点与商业综合体存在多种联通类型,由于所处城市环境特色的差异、城市空间的开发强度与规模有所不同,所选择的联通方式也不同。目前,国内已建地铁站点与商业综合体的联通模式主要有四种:通道模式、上盖模式、相邻模式以及开放空间模式[1]。
(1)通道模式:由于车站上部空间城市功能和法规的限制,车站与商业综合体仅能通过地下通道进行连接。从空间利用层面来说,该模式对空间的集约化设计有所欠缺,建筑之间过渡生硬,轨道交通与外部商业结合度不足。对于商业来说,诱导交通客流进入商业综合体内部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但同时,该模式有较强的交通引导性,流线组织明确,且对于车站与物业来说,在施工、建设周期、权属边界划分等方面产生的交叉影响较小,同时能确保交通功能与商业功能的连接。因此,通道模式一般应用于改造设计的项目中。
(2)上盖模式:由于车站上方没有功能限制,商业综合体可结合地铁站点进行地上地下一体化高强度的开发设计。该种模式商业综合体内部设有对车站直接连接的空间,车站与商业融为一体。该模式的优点是车站可以为商业提供持续、稳定、大量的客流,与商业实现互惠互利。
(3)相邻模式:该种模式车站与商业综合体并列建设且紧邻,空间布局紧凑,分区明确,乘客不需通过过渡空间便可直接进入商业综合体内部。该种连接模式可以很好的处理好城市、车站、商业的关系,实现商业与交通换乘的良好互动,但占地面积较大。
(4)开发空间模式:交通空间与商业空间以下沉广场或地面街道等的开放空间连接;衔接空间的兼容性极高,可作车站的站前广场,也可作为商业空间的延伸;这种方式对于提高站点地区的人气具有显著作用,使站区保持持久的活力。
3 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1)问题分析
1)缺乏整体规划[2]。实际上,以地铁站点为核心的综合开发应该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予以考虑,包括了市区交通枢纽和商业、办公等功能的节点设计,以及在居民区大客流量地铁站周边服务一定范围的城市设计。这其中涉及到地铁站点对城市空间、周边综合体、城市交通的整合。但是通常情况下,城市发展早于地铁建设,有时候需要对站点周边的建筑进行拆迁或改造才能满足地铁建设的条件,对城市综合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
2)建设脱节。目前,我国大多数地铁的建设都落后于城市建设,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地上建筑基本饱和,周边预留用地少,已建成的商业综合体无法与在建的地铁有效联通。一些新区的地铁与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规划也没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没有将地铁站点的开发与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导致地铁与商业综合体的联通脱节,大大降低了区域内的城市活力及商业价值。
3)可达性不足。连接空间内存在较多高差,但多数情况下仅靠台阶和坡道解决,使得行进过程中非常不便;连接空间的通道过长、转折过多,行进过程中容易迷路,丧失方向感导致不安情绪出现;标识系统缺乏或不明显,进出流线重合,出现互相交叉干扰的现象,在高峰期易出现阻塞和混乱,不利于人流的疏导,降低了商业综合体的可达性。
4)形式单一,内部空间感受一般。空间狭小,层高较低,装饰不足。如果连接空间人流量较大时,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感受。
(2)提升策略
1)应将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及周边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并提前规划好地铁站点在地下空间与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关系及连接关系,以带动周边的发展
[3]。
2)设置清晰明确的导示系统是合理组织流线的必要前提,
3)西安地区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在连接空间的设计时应该注重营造空间特色,使用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元素,并进行统一设计,展现古都魅力。
4 详细案例解读
(1)车站概况
凤栖原站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北长安街与凤栖东路交叉口,是西安地铁2号线的一个车站,2014年6月开通运营。设计有4个出入口,目前正常运营的有3个。地铁远期规划线路11号线沿西部大道敷设,于西部大道与北长安街交叉路口东侧设置站点。规划11号线与既有2号线凤栖原站相距约320m,换乘距离较长。
北长安街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0m。双向六车道,正常段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两侧主路各宽13m,各为三车道+非机动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7m,总宽40m。凤栖西路规划红线25m,凤栖东路规划红线40m。
凤栖原站位现状和规划示意图
(2)存在问题
因现状凤栖原地铁站东北角出口附近为地铁风亭设备区,无接入条件,故本通道只能接入原地铁设计西北角预留A出入口处,并保留远期地铁接口建设条件。此出入口原设计为临战封堵出入口,原预留出入口宽度为5m。
拟建工程临近既有地铁2号线凤栖原站、凤栖原站~三爻站区间、吉源商厦(7F,浅基础)、速8酒店(8F)。工程范围内道路地下沿线敷设有给水(DN200-300)、天然气(DN300)、雨水(DN400-DN800)、线缆沟(含军用光缆)等市政管线,工程条件复杂。
(3)解决策略
1)建议11号线与2号线连接通道沿北长安街东侧、综合体西侧市政用地敷设,尽量减少通道对商业地下空间的割裂,保证商业空间的完整性;
2)2号线通道可兼顾地铁、商业连通以及两线换乘功能,地铁和商业运营应综合考虑通道的换乘功能,预留运营条件。
3)11号线为远期线路,车站线站位存在不稳定因素,后期可根据具体工程实施条件,综合考虑非付费区换乘等灵活的换乘方式。
(4)方案优化
设计连接通道沿长安街西侧人行道地下往北至航空六院家属院住宅门口处过街接入新建商业用地直通地面,在地下商业负一层处用防火卷帘联通,通道总长为182米。通道共设置2个出入口,1号出入口位于凤栖西路北侧街角处,2号出入口及无障碍电梯位于北长安街西侧人行道,近信合小区出入口。通道内部标准宽度为6米,中部加宽处为11.5米。通道中部设置一部30米长自动人行通道,缓解走行距离过长的问题。
因现状凤栖原地铁站东北角出口附近为地铁风亭设备区,无接入条件,故本地道只能接入原设计西北角预留接口处。通道从预留接口接出后需沿长安街西侧人行道地下往北至航空六院家属院住宅门口处过街,接入北长安街东侧新建商业。并且过街段上跨既有地铁2号线凤栖原站~三爻站区间,无围护桩打设条件。
因此,综合考虑地面交通情况、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因素,本工程上跨既有地铁凤~三区间、穿越fc2地裂缝部分采用暗挖法施工,工法采用CD法。北长安街西侧通道均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结构型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结构外设置全外包防水层。
(5)小结
“栢丽广场”项目为航天基地商贸经济带重要门户,服务航天基地、长安区、雁塔区周边数十万群众,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区域商业氛围及商业环境,吸引大量人流聚集,在城市片区规划中,项目所处区域借助地铁2号线优势,可以为“栢丽广场”项目提供大运量交通条件。因此,本通道的建设,是实现城市规划中轨道交通与地铁协同发展的重要措施。
根据对项目周边地块现状分析及规划解读,凤栖原地铁站点周边目前西侧是住宅小区,东侧是少量住宅和商业,规划在站点东北角修建“栢丽广场”项目,未来站点东西两侧的交通需求量较大,而北长安街是城市的南北向主干道,交通流量大,大量的人行过街需求会对整个长安街交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本通道的实施,可以使过街人行客流与地面车行交通分离,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极大满足了地铁客流及过街行人的通行需求,同时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地铁轨道交通与周边物业的衔接。
5 结论
在城市发展集约化、地铁发展网络化的背景下,地铁发展结合城市开发的诉求越来越明显,两者之间的融合越来越重要。地铁站点与商业综合体进行一体化开发,可以使城市建筑与交通建筑结合成整体,通过用地整合、交通整合、功能整合等手段,将不同功能、形态的建筑物融合在一起,来创造出的更为综合、统一、协调的城市空间,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4-5]。
参考文献:
[1]彭亚洪.地铁车站与大型商业建筑的一体化连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
[2]张文娜.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站点的连接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3]彭帅. 商业综合体与地铁连接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4]何相聚.地铁站与商业综合体连接空间研究——以厦门地铁岭兜站为例[J].中国房地产,2021(15):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