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1

浅谈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

陈韵龙 伊丽丽

山东理工大学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9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金融;乡村振兴;探讨

一、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概述

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全面开展和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金融机构、产品等各种资源工具的全面合作和整体协同。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措施,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给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农村金融支农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可以说,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强力支撑,农村金融也应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多有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了农村金融一直以来不能跟上农村改革的节奏、步伐或者说不能满足社会对农村金融期待的纠正机会。

二、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支持力度。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支农、支小再贷款金额不断增加、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有序投放。在促进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方面,尝试开展了新的设备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收费权质押,丰富抵质押品种,与农机公司、农资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等合作,丰富担保主体,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化解担保难、控风险问题。同时,多家农村金融机构相继与当地社保部门、交通部门等政府部门合作,推出了集合社会保障功能、公交卡功能、银行支付结算功能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银行卡。农村地区ATM自主服务网点、金融便利民服务站等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街道商户、村级小卖部的收单、代理业务开通率与使用率逐步增加,金融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农村普惠金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仍旧突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依然不足。在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中,政策性的银行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网点,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虽然提出了业务下沉,网点下沉的口号,但在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布设足够的物理网点,农村地区的金融主力军仍然是农村信用社(部分地区机构改革为农商行、农合行)和邮储银行,而部分乡镇的邮储银行又只负责揽储而无放贷业务,村镇银行与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的力量还很单薄。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资金实力薄弱,数量较少,科技支撑缺乏,风险防控与处置能力差等特点,导致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多样化和农村农民日新月异的金融需求。

资金外流较为严重。金融机构倾向于向城市、房地产等收益更高、资金回流更快的区域和行业投入资金,而另一方面,农民借款后有向城市房地产、商业贸易等非农村非农业项目挪用资金的倾向。

信用体系建设缺乏。由于农村农民教育水平偏低和正确引导不足,法律意识薄弱,信用意识淡薄,导致农村地区的债务回避情况不断,担保方面又存在政策类担保主体不足,商业类担保要求严格等问题,对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的风险不能有效分担,导致金融机构的损失也较为严重。

三、改善措施

农村金融要想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一是制度改革与创新。有条件的减少农村金融机构跨地区经营限制,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竞争,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应主体;尝试以农村村集体、村集团等作为信贷资金借款人,盘活集体经济,激发集体活力,扩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引进社会资本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担保主体,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农民逐步树立正确的信用观、金钱观。扩大城乡融合范围,尝试城镇集体支持农村集体,城市金融机构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共享。

二是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需求的持续变化,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进入到了由科技支撑到科技引领的金融创新飞速发展时代,各类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传播迅速。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政府的监督管理和当前金融产品的创新必定存在着制约和冲突,甚至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对同一金融产品也持不同态度。这需要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大兴调查研究风,深入金融机构,深入基层网点,深入百姓农户,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有担当敢尝试,努力做到适应社会发展阶段的金融监管水平,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政策环境。

三是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人才队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把到农村一线、农业现场、农民家中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手段,加强乡村振兴工作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配置和管理使用,形成人才流向农村基层的用人导向,从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物质补助等方面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惠农民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