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再发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9
/ 1
摘要目的总结川崎病再发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因川崎病2次及以上入院的41例患儿(再发组)临床资料。并用简单随机数字法选取于本院随访至少6年无再发的123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再发组根据发作的时间分为初发时和再发时。总结川崎病再发的临床特征,采用χ²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初发时和对照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再发组41例患儿中男29例、女12例,其中33例(80%)于初发后2年内再发,8例(20%)于2年后再发。再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前发热时间、指趾端硬肿均低于初发时[15.2(12.8~18.8)×109比18.0(14.9~23.4)×109/L、5.0(5.0~6.0)比6.0(5.0~7.5)d、54%(22/41)比76%(31/41),Z=-2.462、-3.329,χ²=4.321,均P<0.05],再发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初发时[(116±8)比(107±12)g/L、(39±5)比(36±6)g/L,t=-4.124、-3.00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97.5 mg/L(OR=3.014,95%CI 1.350~6.730,P=0.007)、血小板>276×109/L(OR=4.099,95%CI 1.309~12.838,P=0.015)、丙种球蛋白耐药(OR=9.239,95%CI 1.178~72.477,P=0.034)、肺炎支原体感染(OR=2.585,95%CI 1.129~5.922,P=0.025)均为川崎病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模型预测川崎病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32(95%CI 0.647~0.817),截断值为0.241时,灵敏度为63.4%,特异度为70.7%。结论川崎病初次发作后应该至少密切随访2年,同时密切关注C反应蛋白值;初发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丙种球蛋白耐药、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值升高的患儿发生川崎病再发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