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栓通用于脑梗塞治疗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注射用血栓通用于脑梗塞治疗的临床体会

周松

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桐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苏州 215026


摘要目的:脑梗塞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故提出注射用血栓通的治疗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经过本院诊断后确定为脑梗塞的患中选取56例作为样本量,使用计算机序列软件进行样本的编号,并下载随机分配软件,将样本分到两组,其中28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视为参照组;另外28例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视为研究组。记录两组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结果:进行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研究组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参照组也有所改善,但前者优势明显,而两组患者情绪状况比较同样是研究组优势明显;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比参照组有明显优势,上述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脑梗塞有较大的危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使用注射用血栓通,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并提高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脑梗塞;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效果

引言:本研究提出注射用血栓通的治疗方法,为了分析其效果,选取院一年中收治的部分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根据结果对报道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整个研究期间脑梗塞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从本院1年内收治的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样本,即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完成样本收集和相关研究,在此期间设立研究组(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和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将所有的样本量排序后使用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配到上述小组,各获得28例患者。49岁为最小年龄值,88岁为最大年龄值,年龄平均67.29岁;资料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相比,表现为(P>0.05),可见有明显的可比性。

    1. 方法

参照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对其血脂、血糖和血压进行合理地控制,稳定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在此基础上使用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国药准字Z14021962)进行治疗,每日20ml,8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4d。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选择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效公司生产的注射用血栓通(国药准字Z20025652)进行治疗,每日300mg,8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4d。

    1.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详细的了解,详细记录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2)所有的患者接受治疗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对比,依据患者的症状情况及临床表现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可通过四个层次进行划分。首先,患者治疗后其各项体征和症状消失,且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降低明显,无残疾现象,该情况视为治愈。其次,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体征和整张有明显的好转,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明显,有轻微病残,该情况判为治疗显效。再次,患者治疗后无论是体征还是症状均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降低,该情况判为治疗有效。最后,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视为无效。将治愈、显效和有效患者的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同时在同单位下计算总有效率,将结果作为差异及统计学分析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的表示方式通过两种方法表现,一种为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标识,另一种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识,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t检验计量数据,X2检验计数数据。比较差异过大时说明统计学意义明显,此时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比较不同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情况详情见表1。

1 比较不同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x±s

组别

例数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中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

红细胞压积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8

6.51±0.41

4.76±0.42

6.71±0.63

5.22±0.44

8.75±4.98

6.24±3.88

2.51±0.21

1.56±0.11

43.92±2.77

37.47±3.31

参照组

28

6.52±0.22

6.16±0.48

6.88±0.61

5.97±0.52

8.41±5.13

7.88±3.24

2.45±0.19

1.92±0.09

43.99±3.19

39.47±2.66

t


0.129

13.087

0.978

6.685

0.196

2.123

0.697

17.135

0.113

2.9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为27例(96.43%),参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22例(78.57%),相比后者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较为很常见,其发生率较高。常在中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中发生[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随之提升,加之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脑梗塞的发生临床呈现出上升趋势[2]。该病发生阶段常会有脑缺血的情况,且病情呈现出迟缓发展态势,常发生于睡眠和安静状态下[3]。据相关研究表明,患者脑组织长期缺氧和缺血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中应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抗凝、融酸和营养神经是常见的治疗方法[4]。本研究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对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脑梗塞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注射用血栓通用有明显效果,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剑雄,邱玉明. 注射用血栓通用于脑梗死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03):305-307.

[2]崔文芳. 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7):113.

[3]罗艳,刘冠萍.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运用进展[J]. 大众科技,2019,21(05):78-80.

[4]袁庆,殷孟兰,赵磊,徐耀,柴丽娟,王少峡,郭虹,胡利民. 注射用血栓通对脑缺血损伤的药理研究现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16):252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