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鉴海小学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中开展节气课程,无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节气课程中融入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也成为一个重点课题。选择运用合适的培养策略,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体验自然生活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克服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心理。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积极心理品质 培养策略
二十四节气是自然之道,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特定的节令,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中开展节气课程,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去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关注自己的内心,从而努力克服负面情绪的影响,养成积极心理品质并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
一、在二十四节气课程中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有机会能能深入地接触和了解大自然,更别说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村劳动活动,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当然也就只停留在表面。缺少了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孩子们的幸福童年似乎总是缺了点什么。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H(幸福)= S(遗传)+ C(景况) + V(个体可控行为)。前两个因素遗传和景况留给人们有所作为的空间很小,因而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第三个因素——个体可控行为变量上。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通过塑造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使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真正完整幸福的童年。这对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目的,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影响孩子的“可控行为变量”,帮助孩子战胜消极负面的情绪,养成健康积极、正面乐观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节气课程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的选择。
当代孩子由于缺乏与大自然的交流,以及爸爸妈妈日益严重的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孩子们不再需求大自然的感官体验,渐渐就失去了对世界的探索之心,情绪也容易因季节、天气、环境的变化变得负面,甚至极端,心中的希望越来越少。然而,“作为人类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心理,希望代表了对未来的一种积极幻想,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线,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任俊语)。在节气课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自然,关注自然,亲身体验花鸟虫鱼的生命之美,体会探索发现未知的快乐。
如立春节气到,意味着春天来了。带上孩子到野外去进行踏春活动,去真切地感受一下春天来了是怎么样的。让孩子闭上眼睛,吹着和煦的春风,听着鸟儿的鸣叫;睁开眼睛,看见抽出新芽的树枝;深深地吸上一口气,体味着空气中弥漫的青草气息;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去触摸躲在草丛中的小昆虫,感受一下充满希望的新生命;肚子饿了,吃一口提前准备好的春饼……通过感官体验,孩子们很快就了解了立春节气的最重要特征:风和日暖,万物复苏。相信不用老师过多的引导,孩子们就能告诉你,春天是怎么样的。老师再乘热打铁,组织孩子们背诵、理解诗歌:
立春偶成
张栻[宋]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在秋分节气,可以登高望远,直抒胸臆,体验秋高气爽,海阔天空;也可到田间帮忙收割,感受“在希望的田野上”,到处是农民丰收的喜悦;又或者去野外郊游,放放风筝,吃吃野餐。总之,尽量让孩子亲自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尝,启动所有的感官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勤劳、希望的心理品质。
四、知识积累策略,为培养自信自强的孩子奠定厚实的心理基础。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包括每个节气的渊源、习俗、气候、物候,相关的农谚、诗词,节令美食养生等,内容十分丰富,如果采用老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来教学,学生不容易接受和消化知识,效果肯定不理想。我们经过精心设计,推出了形式多样的“节气魔法课堂”:唱节气歌、小精灵讲习俗、节气物候画下来、节气诗歌唱起来、节气故事讲一讲、节气视频看一看……还有开展读书会,先给孩子们观看视频《典籍里的中国——天工开物》,再引导孩子阅读《天工开物》原著,让孩子了解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农业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学习作者宋应星作为一位科学家所具有的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每个孩子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节气相关的知识就这样不断地积累,而且印象特别深刻。有了这样丰富的知识积累,孩子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
五、动手实践策略,让感恩与奉献植根于孩子的心理特质之中。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做是学之中心”。可见,实践行动在教育教学中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本身就与农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通过节气课程将相关的植物种植、美食烹饪等付诸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感受生活,在“做”中完成积极心理品质的升华。
在适合种植的节气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利用家里的阳台小花盆进行植物种植,主要是种一些不需要太多地方、比较容易种植的小植物,如葱、蒜、韭菜、番茄、辣椒等。从松土、下种、浇水、施肥等等,一步步指导孩子去做,而且要求学生每天都进行仔细观察,将植物变化的情况拍成照片,并记录下自己每天观察的感受。等到所种的植物成熟,还可以做成美食(如葱油饼、韭菜饺子),与父母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收获的喜悦。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带着孩子到田间观看甚至参与水稻播种、插秧、施肥、收割等过程就更好了。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到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浩如烟海,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也非常丰富。节气课程中精选一些节气内容的古诗词,教给孩子鉴赏的方法,或者到户外实地体验,或者将节气诗词编成节气操,或者以歌唱舞蹈的方式表演……总之,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节气之美,鉴赏诗词之美,从此成为爱“美”之人。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云去哪了
鸟儿去哪了
闻一闻,尝一尝
我尝出了小暑的味道
节气课程中运用诗词鉴赏策略,不仅教会孩子们体会诗词之美,还让诗词创作欲望也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了。
[3] 刘红梅 崔敏 洪珊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心力"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
[5] 董珂良 《二十四节气地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