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连县民族中学
何为高效课堂?答曰:学生对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且学生在实现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掌握知识,充分体现出课堂的自主性。围绕初中语文学科素养,进行分解细化,语文课堂需要科学方法,让“学生的舞台”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文字绽放出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热情,需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所以,语文课堂中应添加“诱人作料”,酸甜苦辣咸—— “五味俱全”。形成个人课堂才会独特魅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
一、激发生命之情,调出语文之“味”。
课堂是师生和生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课本就是达成效果的“载体”——承载和传播情感。课堂中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倾注真情,学生真情与文本的情产生碰撞与共鸣,就会在课堂中达到“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新语文育人育情效果。以此践行语文学科“读、思”特质。读中走进文本体验情感,直接有效诵读方式有齐读、单人朗读、自由读、分段读、全篇读、放声读,初步感知读、强化体验读。从字词的掌握,到主题的把握,再到朗读技巧的运用,指导具体,其中示范读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比如在讲《黄河颂》时,通过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在乐曲旋律的变化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全诗语言奔放,意境开阔高远,气势磅礴,充满力量,读来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要读得紧张、热烈、豪迈,催人奋进。深情地诵读使学生很快沉浸在诗境中,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齐读了起来。读完之后,我让学生联系苦难中国遭遇,再自由诵读本段然后谈谈感受。学生说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精神的象征。黄河的气势、黄河的力量正是这个民族的气势和力量,黄河象征着全民族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力量,气势豪迈,不可阻挡奔流在亚洲的原野之上;最终的胜利必定属于这条河流以及她的子孙。学生精彩发言赢得了满堂喝彩。声情并茂的诵读,改变了原来由教师串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抓住语文之“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目的。
二、抓住语文之根,凸显语文之“色”。
语文课堂关键是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并运用语言,使学生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最终来训练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轻松驾驭文字。
在我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小说时,先通过分角色诵读,使学生很快走入文本。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探讨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分析刘姥姥语言:“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让学生细心品味,学生发现刘姥姥短短几句话,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跃然纸上。仔细品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刘姥姥这几句话这可谓生活气息浓郁,她简直是一个人际关系处理大师,也是一位心理学高手,就是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目的做到语言得体。语言得体不仅是语言的艺术问题,还关乎人的生存能力。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还原语文学习致本色,落实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三、深悟细挖文本,确立语文之“标”。
一个轻松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鼓励,赞美学生。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这样做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开启了学生思维。
课文《社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却描写景物时,随着人物的行踪,景物也了发生不同的变化。描写了孩子们月夜出航中所见的江南水乡美丽图画和“我”的陶醉之感,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气氛。全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融进了作者的感情,写出了诗情画意,优美的景物烘托了欢乐的气氛,衬托了孩子们的迫切心情,并陶醉于笛声中的美妙感觉。对都市戏园情景气氛及人际关系的厌恶和不满,重点落在“我”的心灵感受及审美评价上:此种环境气氛及人情人际关系不适合于“我”的生存。当学生能分析出“我喜欢情景交融,但绝不为写景而写景,总是希望把景色描写与文章内容有机在结合起来,景是优美的景,情是真切的情。”
所以说,“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学生配合得好,落实才有成效。我们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听讲,吸收精华。那么语文学习就是引导学生想象会更丰富,思维认识也会更全面更深刻,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易于学生形成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从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给学生一顿既营养丰富又具高品质的精神大餐。这样的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过渡,一更是种生命的成长。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活”与“实”这个中心,给学生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扎实的语文功底,还原语文“色香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鼓励学生活学活用,敢质疑,勇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认真研究,努力教得灵活多变,以教师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从而达到真正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科育人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