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 平阴县实验小学 250400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对小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提升小学生感知和体会音乐艺术美、情感美的能力。情感教育是小学音乐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几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以供交流。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教育;教学
引言:
情感教育是认知教育的补充,在对学生进行提升智商的认知教育之外,有必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和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智商和情商共同提升,有助于学生今后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好的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正能量,并能展现音乐艺术美感。因而,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中的情感能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情商和音乐感的方式。小学音乐课堂是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开展和实现情感教育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个性不同、爱好差异,以及学习音乐的态度差异,即使是在完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学习音乐,小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歌唱能力也会有极大的差别。为了使那部分“没有音乐细胞”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音乐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己丰沛的感情感染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感触,让“没有音乐细胞”的学生也能被音乐的“美”触动心弦,进而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
提升小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小学生普遍对自身内在情感感知能力、对他人情感理解能力较弱,对外在的环境也缺乏识别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不管是关于人与人的情感,还是对某种事物、某件事情的感受,皆切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正确适宜地展开情感教育,学生能慢慢地增强情感觉知度,提高认识“美”和欣赏美、鉴赏音乐艺术美的能力,并使小学生逐渐学会正确地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情绪,正确地认识外在世界,身心健康地成长。
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
小学音乐课本中选择的音乐素材一般具有代表性,部分歌曲具有指导、教化学生思想的作用,以使学生接受美的音乐的熏陶,形成正确的观念[1]。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能深深体会到歌曲和乐曲中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爱国之心、乐观坚强、愉快等情感,能使小学生在与音乐产生共鸣中,情操得到升华,得到“德育”教育,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今后成为品行高尚的人才打下一定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情感交流氛围
小学音乐教学中,既包含音乐知识的认知教育,也包含情感体悟的情感教育。小学音乐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建立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氛围,是教师展开音乐情感教育的前提。只有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与音乐教师交流,愿意跟随音乐教师一起走进“音乐世界”,学生才能较好地正确体悟音乐中的细腻情感,体会到音乐的美[2]。
例如,在教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中的歌曲《噢!苏珊娜》时,为了让学生在熟悉节拍和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发声练习,教师采用一句句领唱、制定手势动作、做“发声填空题”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轻松愉快的互动,使学生在与教师愉悦的互动中,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与教师共情,进而身心投入地学习音乐。
合理导入情境,触“景”生情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对与自己生活不贴近的歌曲可能完全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学习这些看似与小学生生活不贴近的歌曲却能打开小学生的视野,提升小学生的精神层次。为了使小学生能较好地体会、理解这些歌曲,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构建的情境中更好地把握歌曲中的情感。
例如,在欣赏和教唱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中《草原》《放牧》这两个单元的歌曲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心准备的有关草原和小牧民放牧的图片、短视频、音频等,让小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保持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草原上赛马的欢快心情、小牧民乐观向上纯朴的品质、民族友爱等。有了这些“情境”的铺垫,学生对歌曲的陌生感转变为亲切感。“马儿跑,羊儿叫,这里风光好”,学生学唱蒙古族民歌《草原上》时,歌声能够更加甜美、生动。
(三)借助文字、声音的感染力,体悟细腻的情感
歌曲由“曲调”和“歌词”构成。曲调高低起伏,节奏或快或慢,往往表达了歌曲创作者细腻的情绪;歌词或叙事,或写景,也往往凝炼着歌曲创作者的情感、态度。为了使小学生对歌曲中细腻的情感有深层次的触动、体悟,教师可以把歌曲中那细腻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话语、歌声中,亲自向小学生展现曲调的“声响感染力”和歌词的“文字表现力”,使小学生在教师歌声、语言的感染中,现场体会那些歌曲中的细腻真挚情感
[3]。
例如,教唱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中《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儿歌,教师哼着曲调,让学生们判断“曲调是高亢的,还是柔和的,还是低沉的”然后用多媒体呈现几幕场景,让学生从中选择出这个曲调最适合的场景,培养学生对曲调的辨别和感悟能力。经过这些引导,学生了解到这首柔和的曲子是以“小孩子的角色”唱给母亲听的摇篮曲。
为了让小学生能辨别出这首歌的曲调与“妈妈为孩子唱的摇篮曲”曲调风格的区别,教师深情哼唱一首“妈妈角色”的摇篮曲,让学生能体会其中曲调节奏、风格等方面的区别。对这首歌曲调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歌词,让学生在一遍遍诵读歌词中展开回忆和联想,使学生触发心中自己“爱妈妈”的情感,最后使小学生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出内心深处理解妈妈、感谢妈妈、爱妈妈的细腻情感。
三、结束语
情感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感情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时,适宜恰当的情感教育能陶冶小学生的品格,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加强师生互动、导入情境、借助文字和声音的感染力来使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效能扩大、加深,使所有学生在学习音乐、体会音乐的过程中,得到“美育”“德育”,健康、阳光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蓓丽.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与落实策略[J].环球慈善,2020(12):1.
[2]张草仙.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数码设计(下),2019,000(011):374.
[3]董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J].北方文学,2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