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沈阳市 11000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球运动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开始融入到大众健身运动的潮流中来,然而我国的网球运动起步较晚,尤其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方面,我国青少年网球的培养还处于不断探索和改革尝试的阶段,而美国的青少年培养体系己经相对比较完善,拥有一套完整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体系。本文以中美青少年网球的培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数理分析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对中美青少年网球培养体系中的管理结构、训练情况、竞赛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结合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实际,找出我国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近年来,中国竞技网球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整体水平与美国网球的竞技实力仍有较大的差距,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国竞技水平,尽快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就必须重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对两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选拔机制、运动训练、教练现状、竞赛体制等进行比较、探讨与分析。借助美国青少年网球的成功经验,研究并提出解决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的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中美比较
1前言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网球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女子网球的竞技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国际排名不断提升,但客观地讲,网球项目的整体水平仍然落后于世界网球强国,究其原因,是我们的青少年基础训练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单一“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为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竞技网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竞技体育市场化发展现象更是势不可挡。国内网球学校、网球俱乐部、私人教练不断涌现,单一的“举国体制”和市场化、职业化的发展模式之间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矛盾。随着大量青少年国际网球赛事登陆我国,增加了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与国外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交流的机会,但也让我们发现了自身在专项技战术和比赛经验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目前,一些国家现己形成了自己的青少年网球培养体系。其中,美国就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主要以网球学校作为青少年网球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小学培养和社区网球作为辅助。美国网球在世界网坛上创造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了阿加西、小威、罗迪克等世界巨星,这除了网球运动在美国开展较早以外,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为其提供了全面的保障,美国拥有醇厚网球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网球物质基础,这些都促使社会大众积极投入到网球运动当中去。世界知名的网球学校,优秀的网球教练员和先进的训练设备都是美国网球运动员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主要从管理、训练、竞赛方面入手,结合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实际情况,与美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进行对比,发现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培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为国内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我国青少年网球教练员研究整理发现,目前我国网球教练员现状比10年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改观,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青少年网球教练员年龄普遍集中在中青阶段,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但是教学经验相对较短,还处于经验积累的黄金期;技术战术水平相对较高的教练员大多有专业队训练经历,文化知识和学历程度则较低,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执教水平的提升。2.专项训练时间和运动技术等级方面良劳不齐,极大地限制了训练水平的提升。教授水平高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更优秀专业的运动员。而我国对于人力资源的运用存在几多不足方面。教练员的选拔和任用,运动员的选拔和参与都严重不足35。
我国教练员主要来自退役的优秀运动员。而他们的教授思路主要是他们在运动员期间的切身经验和他们的教练所“传承”下来的训练方式,有实践性但由于缺乏充足的文化理论知识积累和学习,所以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总体教授水平偏低,训练方式陈旧,训练思想不算科学。根据资料发现:我国网球教练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占到了。总体看,我国网球教练员学历层次不高且主要集中在中级水平,真正高级水平的教练员比较少。在访谈过程中还了解到,一方面,为节约开支,北京某体校在编教练只有一人,其余的教练人员都是外聘甚至兼职,教练员的流动性也较大,从而管理部门难以对其工作能力和态度有一个量化的考察。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很难想象外聘或者兼职教练能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去,把运动员的成绩作为最高目标而尽心尽力。另一方面,体育局等地方培养单位几乎没有为教练员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教练员再学习问题方面也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国大型青少年网球竞赛主要由中国网球协会(Chinese Tennis Association )负责组织,其中省级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全国性活动,地级市或者县级则组织更小范围的活动。上下级之间有一定的垂直领导关系,而各级之间、区域之间往往各行其政,基本没有沟通和交流38。近年来,随着网球的快速发展,国内网球赛事呈现蓬勃发展之势,除了由CTA负责的全国性的比赛以外,根据国际青少年网球比赛的赛制规定与特点,结合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实际情况,中国网球协会还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竞赛体制,创建了各种针对青少年的排名赛。例如全国青少年网球锦标赛、全国青少年网球团体赛、全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全国各年龄段网球排名赛(包括14岁组、12岁组、14岁组和16--18岁组)等。除中国网协以外,民间也有很多大型青少年的比赛,对其形成补充。其中运作比较成功的有“耐克杯”和“李宁王子杯”,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国际网联青少年大师赛。“耐克杯”C NJT, NIKE JUNIOR TOUR)一项国际网球比赛计划。由NIKE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推广,并由NIKE出资举办的国际青少年网球比赛,借此培养青少年网球选手和网球后备力量,扩展各国网球市场,提高网球运动在各国的普及和发展程度。“李宁王子杯”青少年网球排位赛是北京市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于2002开始着手策划并组织实施的一项青少年网球赛事活动。现己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网球品牌赛事。
2文献综述
2. 1国内研究现状
王瑶在《青少年培养特辑》指出,当前我国主要是国家来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也有其他培养作为辅助,但是这些培养形式还不够成熟,如:集体培养、家庭培养和经纪公司培养等,其中省市专业队培养是我国最主要的培养形式,是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石。“无论是从技术力量还是硬件设施来说,各级业余体校都是青少年培养的主力军”,俱乐部培养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培养力量,它可以弥补省市专业队和业余体校培养的不足,帮助国家储备更多的青少年网球人才,除此之外,家庭聘请私人教练的培养形式也开始逐步兴起。张辉在《湖北省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研究得出,我国青少年业余体校在资源配置和培养体制的发展上己经开始出现一定的问题,完整的立体网络在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中还未形成。造成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训矛盾的突显,他经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我们应当从青少年培养发展的整体趋势上考虑业余体育训练,重组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发展目标,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少年业余训练网络,合理安排文化学习与技术训练的比重,促进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刘庆山等在其研究中指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根基,在传统的青少年培养中,各级省市专业队和体校占用了较多的体育资源,使得我国大中小学的青少年体育人才Jn乏,影响了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脚步,并且还在文中提出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创新青少年的培养理念,鼓励各级普通院校积极开展体育训练,参与到各种体育竞赛中,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到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中来。
张红松等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改革》这篇文章中表明,扩大青少年后备人才队伍的根本途径是以体教结合为基础的体制创新,创新体教结合的培养理念,加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实现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依托教育系统加大对专业体育学校的关注力度,拓宽专业院校为重点大学输送体育人才的途径,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王晓东在《中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利益分配研究》中提出,国家投资是中外大多数国家对竞技体育投资的主体,然而从投资的性质上来看,我国是“一条龙”的训练投资机制,国外大多数国家的训练和培养大都是通过社会或公共教育系统,以学校为训练的中心,依托普通中小学进行青少年的体育训练,使运动员从小就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和专业的技术指导,在这些国家竞技体育己经变为一种商业活动,政府不会过多参与进来。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相关研究,陶志翔等根据对网球运动投入资金的不同来源,对世界各国的网球培养模式进行了划分:(1)家庭培养,青少年的训练、学习的资金投入和产出都有家庭自身承担,如小威、张德培等;(2)经纪人培养,即经纪公司或经纪人和运动员签订合约,运动员训练比赛和组建团队的资金由经纪公司承担,产出双方共享;俱乐部培养,由俱乐部或者企业投资;国际网球组织推广和发展战略性的投资培养,这种培养是短期的而且具有一定的义务性。刘青在对我国网球人才培养和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员培养的探讨中指出了我国前阶段网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我国的网球培养体系仍然是以“举国体制”为主,认为之后改革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机制是我国网球职业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文中提到,在欧美国家家庭把孩子学习网球看成是一种投资,这些国家网球的社会化程度较高,场地器材完善,所以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网球训练的比例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较高。
王亚乒在对辽宁省业余网球训练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有些地方市或县一级的球队当中出现场地短缺的问题;业余网球教练的数量不能满足青少年训练的需求,教练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科研水平较差,没有进行系统的考核与培训;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乏,文化课学习与网球训练之间矛盾突出,参加各种比赛的较少。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应当在全省建立健全教练员考核制度与管理体系,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到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中来,拓宽青少年人才的选拔途径,提高训练效率等。黄平在对中国职业网球俱乐部发展的研究中指出,我国单一的网球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一些俱乐部、家庭和经纪公司也都参与到了青少年的培养中来,建议国家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来适应网球发展的多元化培养途径。
冯加付认为:从国际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网球运动职业化和商业化己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我国目前以国家主导的网球培养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世界网球发展的潮流,因此,对网球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成为我们日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赵丰在《浅谈青少年网球运动培养模式》一文中指出,家庭培养模式和专业网球学校培养模式在我国所占的比例还很小,而在当前国际上这两种培养模式己经成为主流,在我国要想为孩子找到一个专业的教练进行网球训练,不但要花费昂贵的费用,还要考虑到专业教练紧缺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专业网球教练都在专业队任职,一些业余教练员又缺乏执教经验,不能够担负起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专业训练的任务。韩津良在《浅谈青少年网球训练科学化途径》中提到,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应当根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阶段性特点,根据不同青少年的运动水平和训练年限,科学的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应当高度重视各个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科学安排技战术、体能、心理训练的比例。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一套适用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训练体系。
2.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关研究张晓琳在《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中》指出,以政府管理为主的举国体制是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管理的本质特点,美国的竞技体育管理则是以社会管理为主;中国以政府统一制定竞技体育发展政策,美国则是以社会体育团体根据竞技比赛的需要来制定各自的相关体育政策;训练方面,中国以政府组织重点运动员定期集训为主,而美国则是以竞技体育的市场化机制为主导,体教结合,大力发展学校体育。Charles在《体育教育与体育管理》中谈到,中美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又有各自的优点,为了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双方都在吸收对方的精华,文中尤其指出,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竞技体育的改革也在有序的进行当中,在某些方面中国也在学习美国的一些经验,如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举办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联赛等,这些尝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美国也从我国乒乓球的管理和训练机制中吸取了经验,延长集训时间,增加政策干预等。
孙旭龙《中美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一文中表示,俄罗斯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基层中小学为代表来普及青少年体育运动,教体委选拔后进入体校进行训练,后选入高级运动技术学校和国家训练基地,国家队成员的选拔也主要从这中间来。洪晓彬在对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研究后发现,在美国有完整的体育法律法规来规范青少年体育活动,美国管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组分为6类:单项体育联盟、青少年国家组织、俱乐部组织、体育娱乐组织、校内体育组织和校际体育组织。美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校外的体育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是美国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运动的力量源泉,另外,媒体的宣传、高水平的教练培训系统和青少年体育科研中心的科学保障,这些都是美国青少年体育运动普遍开展的基础。蒋玉跃认为:自由理念和职业化价值观在长期的融合中形成了美国独特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理念,也造就了美国竞技体育高度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现状。美国中小学体育深受自由理念和被高度重视的业余体育精神的影响,体育活动逐渐变成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使得美国在中学时代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同时,美国还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整套完整的培养体系,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紧密衔接,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网球协会顾问道格拉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网球协会都在运动员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会安排本国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定期参加国际间的旅行比赛,为运动员创造与其他国家优秀运动员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像捷克、法国、阿根廷、美国等都建立了国立网球中心,将顶尖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西班牙网球协会拥有2个国家网球训练中心和17个地方网球训练中心,他们为优秀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提供资金和专业教练指导,西班牙网球协会的资金储备虽然不够充裕,但其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方面却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捷克和斯洛伐克建立网球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Kristy Harris在《美国1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网球的发展》中指出,全美体育协会高度重视1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网球运动的发展,其根据相应的标准对1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网球赛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赛的设定应当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大小团体比赛的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但也应具备一定的特殊挑战性;让学生能够在有特殊规定的小场地上进行练习和比赛,并对球拍和网球做出了严格的要求。Christopher在《工n-house Project》中指出美国网球协会2007年正式启动“创造未来星计划”,美国开始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中投入大量的精力,他们与埃弗特网球学院合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青少年,为他们提供训练和住宿,美国网球协会还在加州建立了多个青少年网球训练基地。
王建等在《中外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中对美国青少年网球的培养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认为美国当前己经形成了其固定的青少年网球培养模式,即以网球学校培养为主,其他模式作为补充,专门性的网球俱乐部却很少出现,其训练经费来源主要由家庭承担。并指出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存在早期专项化现象严重,青少年时期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但进入职业网坛后,竞技水平就会出现停滞或下降。摩卡在其文章中谈到,英国草地网球协会推行了“未来之星”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计划,包括聘请国际上高水平的网球教练,投资新的网球训练中心,并且还从其他国家招收优秀的青少年儿童,如澳大利亚。英国草地网球协会俱乐部提供资金帮助,让他们在俱乐部接受网球训练。他还总结了这个计划的三个目的:让英国有更多进入世界前100的运动员;培养更多14-18周岁的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吸纳更多的青少年网球人才。
综合上述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关于国内外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有许多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是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某一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尤其是我国的文献,很少有对外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进行研究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外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做进一步的研究,而在当今世界,美国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处于世界前列,也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培养体系,本文对通过对中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管理、训练、竞赛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在新时期重新审视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相关问题,借鉴美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认真剖析中美在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方面的利弊,以期为探索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科学、合理的培养道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3、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状况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属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网球协会和中国软式网球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又是对我国网球运动行使全面管理职能的部门。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统一组织、指导全国网球运动项目的发展,推动项目的普及、提高,并通过开展多种经营,为网球运动的发展积累资金;广开经费渠道,增强网球运动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网管中心的机构设置包括:办公室、职业部、竞赛部、青少年发展部、事业发展部、国家队。青少年发展部,即青少年发展委员会,于2013年成立。其成立初衷,在于细化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广泛普及网球知识,加大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吸收更多优秀的青少年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扩大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基数。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进行全面管理,并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各项青少年网球赛事。青少年发展部在“网球进校园”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组织筹划的校园网球的训练和竞赛活动,为中小学网球运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源保障。
3.1教育部的青少年网球管理机构
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简称:学体联)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组成,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内和国际各类学生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的组织、研究、策划、训练、竞赛、市场开发及其他相关工作。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下设大学生网球协会,负责组织全国大学生网球赛事,传播网球运动文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未设专门的单项分会管理网球运动,但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仍对中学生网球的赛事和教学行使管理职权,如主办中国中学生网球锦标赛等。各省市青少年网球管理机构,各省市体育局下设青少年体育处,对地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竞赛、文化教育等相关活动进行指导监督,领导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俱乐部开展工作。各省市还设有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如北京市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等)负责本地区网球训练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工作,推广和普及网球运动,组织竞赛、培训、等相关工作。
3.2青少年网球运动管理社会组织
“中国网球协会少儿网球发展联盟”。中国网球协会于2015年初组织成立了“中国网球协会少儿网球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它针对的对象是4-12周岁的少年儿童。“联盟”是根据市场需要而自愿结盟的社会组织,并以注册会员为主体,走进校园和网球俱乐部,致力于向全社会普及网球运动。“联盟”是借助社会力量发展的网球组织,它的成立使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行政审批程序,促使青少年网球运动的组织与开展具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由于“联盟”未来的工作是向全社会普及青少年网球运动,工作量将会非常大,仅仅依靠网球中心青少年发展部进行管理将难以承载,因此,中国网球协会与超达国际网球运动推广公司合作成立了“联盟服务中心”,这样做既有利于网球运动的市场化运作,又有利于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网球运动的全面发展。“联盟服务中心”的目标是向社会和全国中小学推广网球运动,并开展网球教学活动,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积分赛,这样也将有效的促进网球运动从“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转变。
3.3我国青少年网球的相关政策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2012年6月,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和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组织指导下,新版修订的《中国青少年网球训练教学大纲》,对提高我国青少年网球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保证国内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9年中国网球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本次大会对《网球项目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09-2016年)》(下简称《纲要》)和《网球项目青少年发展规划(2009-2017)(下简称《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纲要》为中国今后的网球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则紧紧围绕《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对青少年网球的培养进行组织安排。这次大会确定了今后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具体目标,并且以当时即将举办的青年奥运会为契机,全面推进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使其能够与国际接轨。
国际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在《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11-2020)》和“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对青少年网球培养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规划,旨在全面提高网球青少年的素质。通过与普通大、中小学和体育运动学校和各类公共体育实施为载体,加大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训练氛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网球人才。在我国相关青少年网球政策的指导下,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网球运动人口基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网球场地和设备的规格和质量也不断提升,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国际排名不断上升。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开展己经初具规模,在这些地方无论是场地设施、教练员执教能力还是赛事数量、后勤保障都己经具备了培养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土壤,以上海为例,2012年上海网球协会官方统计信息显示:上海网球人口(每周至少打一次网球的人数)从2006年到2012年上海网球人口6年的总增长率为20. 91%,从54万迅猛增加到92万。上海市的网球硬件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它的网球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上海的网球赛事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4国内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研究
4.1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
国内研究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文章较多。主要观点认为,中国网球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举国体制”。所谓“举国体制”,是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体育所实施的一种特殊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中国当代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与基础。其特点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开发、利用及配置竞技体育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科技、制度等资源,重点发展国家需要的重要领域或重大项目‘。而历来学者对于举国体制褒贬不一:其中赵瑜在《强国梦》一书中强烈批判到:“金牌的背后是什么?靠一支没有多少文化的队伍,怎么去实现体育强国之梦?高尚的体育竞赛何以变得如此低俗?绝大多数人只有‘看’的机会,却无‘干’的场合,金牌的意义何在?当我们为金牌而欢呼的时候,可曾有人想过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
秋风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给所有的比赛参与者制造出超乎寻常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人们的行为必然趋向扭曲,搞出违规、舞弊、贿赂等等花样3。更多学者则呼吁采用辨证发展的思维看待举国体制。陈芸在《中国网球的举国体制及职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中详细介绍了举国体制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以及网球运动发展过程中举国体制的优势与劣势,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受制于计划经济的举国体制政策己经无法满足高度商业化、职业化以及国际化的网球项目。田园,刘青在《“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中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网球取得的伟大战绩,离不开举国体制。只有举国体制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办体育的优势,才能聚全国之力,培养出李娜这样世界顶尖的选手。孙军在《现行体育制度下对我国网球职业化的思考》中则明确提出,举国体制不是一层不变的,为了顺应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浪潮,举国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与市场化经济相结合,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化发展路径。但是具体怎么结合,结合到什么程度并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方式,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水平,而没有深刻剖析实施中国特色举国体制需要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条件以及相关可行性研究。
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美国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较多,网球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技战术训练,对于青少年培养体制的研究非常少。胡乔在《中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比较分析》中从管理体制、培养模式、竞赛制度、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美国的青少年网球培养机制在多方面值得借鉴。同时提出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王建,孙正在《中外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分析—对中国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启示》指出美国青少年网球的培养模式主要有网球学校培养、家庭培养为主,俱乐部培养学校培养以及网协和企业赞助培养为辅。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和大满贯冠军。指出这种多元化培养模式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历史方面的渊源。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研究的较为详细,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日益普及以及欧美国家的在大满贯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大家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国外,尤其是领跑体育的美国。希望借鉴国外的培养体制经验,提高我国青少年网球的整体实力,打好坚实的基础,抓住机遇,发展我国的网球事业。
4.2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选材方面的研究
后备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是竞技体育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和成长模式都是呈金字塔型的,其塔底宏大,基础深厚,塔顶就会伸展更高,竞技成绩就会更突出5。张晓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选材体系初步构建》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网球运动员选材的详细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及现有技战术水平等方面。并把选材的过程分为包括初选、复选、精选三个层次6。黄忠辉在《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选材文献综述》从身体形态、机能状态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对国内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选材文献进行分析整理,认为已构建出选材指标体系的初步模型,指出选材研究不足,提出研究方向和建议’。赵智燕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初始选材》中指出科学选材是决定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要素之一,科学选材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选材效率。吴彪,魏家俊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指出,近年来,中国竞技体育选材方面成才率低且培养效益差、人才资源开发的不平衡、教练员的学历教育不足以及运动员的退役生活保障体系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并指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没有上升到体制机制改革的层面,可行性不大。
国内学者对于美国篮球、足球、排球在选材方面的研究较多。由于网球在中国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于美国在网球选材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只存在于一些中美竞技体育的比较研究之中,但是对于具体选材方式并没有做详细介绍。事实上在美国,青少年网球选手的选材是寓于网球文化的推广和网球人口的发展中的,跟美国网球深刻的历史渊源有关系。在美国网球的发展历史中不难发现,网球最开始传入美国只是作为一项游戏。USTA(美国网球协会)各级和社区体育俱乐部为了更好地发展网球人口,特别设置了网球启蒙活动并逐步发现有天赋的网球选手。例如PLAY DAY利用俱乐部、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公园免费开展一些针对小朋友的网球游戏活动”。综上所述,国内的研究对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选材的过程有着详细的介绍,也指出了其中的弊端。而美国的选材方式是一种开放的、自由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选拔方式。这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在选材的起点上就有较大差距,但是具体差距在哪?怎样缩小这种差距?还有待研究。
4.4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方面的研究
国内关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文章很多,主要集中在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训、康复训练,伤病预防等方面,有相当多的文章指出了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主要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李绍晗在《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与体能测试分析研究》中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存在专项体能、赛练脱节、伤病预防、场地器材,训练方法和康复训练不足等各方面问题。北京体育大学赵响在其硕士论文中则明确指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方面存在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训练内容分配上有所失调,在体能训练时间和效率不足,训练效果不佳,。冯加付在《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改革发展之路》中从体制机制的角度出发,指出我国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存在场地设施条件差、学训矛盾突出,管理效率低下等多方面的严重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问题都关乎到中国体制机制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协调好并获得事实上的转变,常常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例如学训矛盾问题,这不仅是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一个部门的能够协调的问题,在中国国情下,一方面中国没有哪一个家长愿意让孩子冒险走成材率极低的竞技体育的路子,另一方面,走上竞技体育运动员,把拿奥运金牌当作唯一的使命,相比之下学习理论文化知识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对美国运动训练方面研究文章和书籍很多,主要集中在网球教学训练方法,技战术训练方法,体能以及心理训练方面的文章不多。美国青少年主要的训练场所在网校、俱乐部或者大学。翟横嘉在《中美高校大学生网球人才培养比较研究》里详细介绍了美国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与宗旨、招募、训练、竞赛以及日常教育管理的几个方面‘“。陕威、度权在《中美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比较研究》中提到,美国高校主要采用以赛带练的训练手段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每周除了常规的训练外,每周末都会与邻近高校或俱乐部进行彼此间的邀请赛或交流赛,旨在增进学生的交流,增强比赛能力。
4.5对青少年网球教练员方面的研究
国内对教练员的研究并不多。然而体育教练员是中国体育人才资源的核心资源之一,网球教练员队伍素质是中国网球整体实力的重要保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加强教练员培养工作,全面提升教练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大部分研究表明教练员水平较低是制约中国网球发展的较为突出的因素。张品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中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外语水平、运动技术等级、执教经历、薪资水平等方面对中国网球教练员的现状做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王建在其一篇有关中外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章中明确指出我国担任网球后备人才培养责任的教练员数量少,年龄普遍年轻化,因此大部分教练员执教经验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尤其是高职称教练员人才极度匾乏。
陶志翔在《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中指出,我国青少年网球教练员普遍视野不开阔,训练手段陈旧,理论知识匿乏,缺乏再教育的意识。这些都影响了青少年网球训练的质量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国家队领队孙文兵在其硕士研究生论文《我国网球教练员培训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则展现了不同的视角,分别从我国网球教练员的科研能力、培训体系、管理制度、专项培训等当面对我国网球教练员的现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现有的教练员培训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我国网球教练员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内学者对美国的教练员情况研究不多。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在其博士论文《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中叙述了美国是世界第一体育强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在全世界有目共睹,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体制以学校为中心,是美国竞技体育体制最显著的特点。中学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大量的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发地开始早期运动训练,为发展竞技体育奠定了人才基础。大学则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大学校园拥有良好的训练设施和高水平的教练员,为大学生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物质基础。刘增强在硕士论文《中外篮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对比分析》中指出美国对教练员的要求很高,实行聘任制,运动员成绩的是教练员去留的唯一决定因素。陕威,度权在《中美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比较研究》以美国高校为载体,以教练员的评价标准,所属职能,管理模式为立足点,详细介绍后了美国高校的教练员情况,并于中国高校网球队教练员作比较,指出了我国高校网球教练的不足之处。
4.6对青少年网球运动竞赛体制方面的研究
国内对于网球竞赛体系的研究比较少,然而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只有通过竞赛的方式表达,因此对于我国网球竞赛系统的研究以及网球发达国家先进的竞赛系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李勇妹在《我国竞技网球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比研究》中对网球后备人才的竞赛现状做了详细分析,指出我国青少年的竞赛体制己经初具规模,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积极引进国际青少年赛事的举措。徐祥峰在通过对三大国际网球组织ITF, ATP, WTA举办的职业赛事进行归纳和梳理,分析认为三大组织赛事特征为层次分明、结构稳定的“金字塔形”,且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符合现代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发展需求之体系。文章进一步结合中国网球职业化赛事发展现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赛事结构布局,提出构建以中国网球竞技水平提升为核心理念,创新举国体制下市场化职业网球赛事模式,兼顾多重社会效应的职业赛事体系,并就该体系的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美国高校体育是是美国竞技体育的核心。陕威,度权,孙娣在《中美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比较研究》中指出美国NCAA网球联赛赛程为三站晋级式,经过上百年的运作,己经形成了非常规范的比赛体系。何文盛在《中美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构建的比较研究》中从战略方面、管理方面及运动员培养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美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同时在赛事积分系统、资金来源等方面与中国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胡涛在《中美网球运动发展比较研究》中明确指出,美国网球比赛没有规定的国家制度,是以运动员个人的职业发展为核心,通过个人参加ATP, WTA的各类比赛来获得个人积分,最终通过个人排名决定参赛资格。
5国内对其他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研究
5.1对中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美国的体育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美国竞技体育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潘前在《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初探》一文中,从体制形式与指导思想,运动员受教育程度与出路,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对运动竞技水平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投资的社会效益以及奥运战略布局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中国仅再奥运战略布局方面具有优势,前五个方面都处于劣势,落后的主要差异为体教分离。吴有凯在《中美两国青少年田径径运动员培养体制比较》一文中,对中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培养体制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在田径运动员培养上应完善体校培养体制和构建中学培养体制。
董聪敏在《中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对比研究》一文中,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政府职能、培养主体及人才概况、各级竞赛制度培养体制特点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上整体不如美国,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教育系统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从而改进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张红松在《中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一文中,对中美两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观念、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培养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美国民众对竞技体育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在培养体制上美国采用的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体制,非政府组织的各种体育社团在管理、控制和协调竞技体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培养效益上,我国是高投入低汇报,而美国则是低投入高回报,中美两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与融合”。
上述的研究主要围绕基层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展开,这是对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研究的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素材。对这些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后认为,尽管有研究者采用实证研究范式对美国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但对于作为青少年体育基础的基层运动员培养的系统研究仍显单薄。
5.2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的研究
张秀华在《中、美大学篮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整个美国一共293支大学生甲级篮球队,美国在校大学生对篮球运动十分喜爱。现在美国职业篮球NBA运动员大部分来自美国各个大学中,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战术水平,同时对文化水平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近些年己经取消了直接从高中进入NBA的规定,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篮球运动员都有大学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尽快改善中国大学高水平篮球队员的培养体制,加强中小学—大学—职业球队一条龙的培养体制,我国有大学1000余所,中小学90余万所,这才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对篮球技战术水平有着促进作用。
春波在学位论文《对中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一文中分析了影响美国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一些因素:美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育管理体制、美国竞赛方法、训练体制、高水平篮球队的来源、教练员的因素等。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为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加强重视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只有那样我国的竞技体育才会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其拥有的后备人才数量却是远远地低于别的国家。中国的体育需要改革,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与现在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的规律、符合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能够自我发展有活力的的体育制度和具有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由国家和社会相结合去管理的格局,在培养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大投资提供更多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5.3教练员现状分析
青少年网球教练员主要分布于地方体校,俱乐部,省队等。从出身上分,网球教练分为专职教练、专业教练和网球爱好者三类。专职教练就是为国家输送网球人才的各队的教练,他们并不依靠打比赛的奖金和兼职教授业余球手打球获得资金,而是享受国家薪金以及补贴。专业教练一般来自于退役运动员和体育院校的学生。他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教会初学者如何打网球、并从实践的比赛中提高他们的水平。网球爱好者,一般没有受过专业且正规的网球训练。由于天赋不错,加上后天的努力,网球技术比普通初学者更高一筹。但第三种网球教练更多充当的是陪练的角色。
在调研部分省份网球队后发现,基层青少年网球教练十分缺乏,主要原因是薪资待遇差,编制难以解决,再教育受阻等。较多网球教练员被迫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导致我国青少年网球教练员分布极不均匀。广西网球队教练员指出,除了南宁、桂林、柳州这三个城市,广西其它地区的青少年网球人才非常缺乏,优秀教练员的短缺成为人才培养最大的障碍。在一些城市,优秀教练员流失严重,难以满足运动员的成长需求。同时,教练员的编制、待遇这两方面都难以保障,部分地区地方体育局对事业单位的编制有名额限制,不能解决突出的编制问题,便难以留住优秀的网球教练人员。浙江省网球队教练员陈浩提到,目前,很多网球教练员在评职称时存在一定的劣势。就浙江省网球队来说,教练员以本土的教练为主,薪资较低的问题突出。目前来看,网球在我国还不是优势项目,教练员参评国际级教练职称很难,大部分教练员都是评到国家级教练职称后,再难以上一个台阶了,导致其待遇比其他优势项目的优秀教练逊色不少。
福建省乒羽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朱长河说,目前国内教练员的网球教学理念还不够先进,相当一部分网球教练员没有职业比赛的经历,对职业选手的培养也比较缺乏经验和方法。目前,在省队里培养出一个国际级教练很不容易,就算培养出来了,由于薪资低等原因,也容易流失到外面去。现在省队的教练一般是退役的前网球运动员,老龄化的问题严重,且思想和技能上很难与国际接轨。江苏省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健表示,目前,本土教练员的薪资与外籍教练相差较大,从各省来看,都存在教练员流失的情况,薪资待遇的高低,决定了网球教练员的流动趋势。
6中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比较分析
6.1中美网球管理机构职能比较
国家网球发展的战略对本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全国网球运动开展的风向标。我国网球运动管理机构是中国网球协会,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性群众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领导下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协会的宗旨是促进中国网球协会与世界的交流,提高协会的工作能力的同时推进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其主要职能是:1,研究制定网球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及全年工作计划;2.推广网球运动,选拔培养优秀人才,攀登运动技术高峰; 3.负责各类竞赛工作的组织管理; 4.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进行注册管理、业余培训、等级晋升和资格审查; 5.选拔组建国家队及后备人才梯队,并负责管理;6.开展国际交往; 7.组织科研工作等。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网协已于1981年7月加入国际网联美国网球协会(USTA)是美国网球运动最高管理机构以及各级水平的网球运动的发展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不管是美国网球公开赛,还是明珠皇冠赛,甚至是社区网球活动,USTA的管理都涉及到其方方面面。它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其宗旨是发展和促进成长中的美国网球运动。一般来说,它的主要工作是网球运动的推广,包括青少年网球、中年人网球、老年人网球、残疾人网球;各类赛事的组织与安排;各级教练员的培训;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获取社会赞助和进行媒体传播等。
从中美网球管理机构的宗旨可以看出,两者虽然在职能上有相似之处,都着力于推广各国的网球运动,负责全国的竞赛活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教练员的培养等。但是在举国体制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网球的支持力度,民众对网球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人口形态,地域分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中国网球协会的最终宗旨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为奥运金牌计划做准备,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另一方面,中国的竞技体育和全民运动又严重脱节,政府的资金投入又非常有限,无法兼顾奥运金牌和全民网球的推广两重任务。而美国网球协会的宗旨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推广和提高网球普及程度。这种把奥运冠军的培养放在普及网球身后的做法需要有一定的网球文化和网球人口作铺垫,而网球在中国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这种之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仍然是举国体制下的“体工队”培养模式,即由地方性的培养单位,例如地方体育学校、网球学校等进行统一培养并逐步向上级直至国家队进行输送。中国网球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发展到同时染指奥运会冠军和大满贯冠军,与该培养模式是密不可分。举国体制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给基层的青少年网球选手提供资金、场地、教练、医疗等保障,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存在一定缺陷。这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而由最开始的“单一培养模式”向“一种培养模式为主、多种培养模式并存”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行转变。美国是欧美国家中率先开始走职业化体育道路的国家,在近百年的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培养和输送模式。首先,美国青少年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专业性网球学校。例如美国尼克网球学校就曾培养出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网球选手。其次,美国的高校也是孕育职业选手的沃土,由于美国实行的体教结合政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体育和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观点在橄榄球、棒球等热门项目中足以体现。因此一些高中校队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网球水平可以与职业网球选手媲美。中国网球的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均形成自己固定的培养模式。美国青少年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网球学校,其他培养方式作为补充,但很少有专门性的网球俱乐部,具有代表性的即是被称为冠军摇篮的美国尼克网球学校,其采用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分阶段培养模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理,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体制政策的实施与发展,中国的人口、经济、文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美国这种至下而上的培养模式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6.2选材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在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选拔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首先,在内在动机方面,中国运动员选材主要在全国各省市地方的业余体校进行。大部分是父母抱着尝试的态度以及强身健体的初衷把孩子送到业余体校进行学习与训练,而正常情况下,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可能已经走上了职业网球的道路。随着近年来网球的影响力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下一个“李娜”。相比而言,美国崇尚个性发展,家长和教练只是提供一个让小朋友认识网球、接触网球的机会和平台,是否继续愿意从事网球运动全凭自愿。能否成为世界冠军也很大程度上出于运动员的原始动机,即想要像自己的偶像一样成为世界冠军,获得高额的赛事奖金与赞助,而与家长或者教练没有太大关系,这即是美国的网球选手对于胜利的渴望非常的强烈的内因所在。美国名将小威廉姆斯拿到第20个大满贯冠军之后还依然在2015年冲击年度全满贯,可见其对于网球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
其次,在选材标准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球的发展,青少年的选材体系在不断完善,且已初具规模,并具备一定的选材的标准,但是依旧存在负责选材的教练或者基层工作人员的局限性,执行的过程中人为产生偏差等问题。通过走访某运动员学生家长了解到,基层教练或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往往会因为一己私利而放弃原本更有天赋的孩子而选择了天赋相对较差的孩子。这方面与美国比较,可以发现,首先由于体制差异,美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选材过程;其次,在美国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分级管理体制,而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运动员和教练员就像消费者和生产者一样,两者关系直接、简单。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直接决定了教练员的去留,也即运动员比赛成绩好,就继续与教练员合作,成绩不好就解除合作关系。因此,美国的教练员对青少年选手极其用心负责。另外,从长远的观点看,帮助天赋不够的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对孩子及其父母乃至国家都是灾难性,众所周知,网球的培养成本非常高,据国家队教练估计,对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培养,一年的费用大约在60万人民币。由此可见,选材把关不严,不仅造成成才率低,同时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再次,在选材监管方面,中国目前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选材监管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运动员的年龄造假问题。很多进入省队的青少年选手都会修改实际年龄,使得其身份证和护照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小一到两岁甚至更多,其目的是使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对手,从而在身高、技术战术和心智上更占优势,以期获得比赛的胜利。这种现象在国内竞技网球领域蔚然成风。本文通过比较某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年龄发现,95%的运动员都是在上半年出生的,且出生日期集中在1月、2月和三月份。这种行为既有悖于体育道德和诚信,而且对运动员的身体和自信心都是极大的损害。很多运动员家长表示,每次被问及关于年龄的问题,孩子都会很不自然,被迫撒谎的行为无疑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另一方面,也使得运动员接受与自己身体不相符的运动负荷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劳损或运动伤害,不仅危害运动员身体,还有可能因为运动损伤而提前结束运动生涯。早在2013年体操世锦赛中,尽管美国运动员彼勒斯暂时领先,美国体操领队仍然质疑中国队年龄造假并明确表示,中国体操选手的年龄均低于参赛的最低年龄标准(16岁),同时强调,美国队向来尊重规则,也愿意在规则的准绳之下参与比赛。
参考文献:
[1]王永顺,郑晓凡,李涛. 美国尼克网球学校人才培养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35(02):70-73+95.
[2]刘占捷. 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2):88-90.
[3]曾文浩,万炳军. 中、美、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福建体育科技,2019,38(03):31-34+40.
[4]梁昭. 浅谈我国青少年网球的培养模式[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1):71-72+79.
[5]喻晶,陈建毅. 美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及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4):121-127.
[6]张子愚,李庆有,岳明晓. 美国和日本青少年网球运动管理的现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8):133-135.
[7]邢彦超,杨学明. 中美两国8~15周岁网球运动参与者差异性比较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12):204-206.
[8]. 新闻速递[J]. 青少年体育,2015(09):4-5.
[9]王凡. 从美国经济的崛起预测中国网球的发展[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2):152-154.
[10]邹超,陕威,董楠,谭冬平. 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赛事品牌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 体育科技,2021(04):33-34.
作者简介:白洪煜,性别:男,民族:满,出生:1984.11,籍贯:辽宁开原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体育,职位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