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林山水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两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关于桂林山水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两点思考

高超

桂林市卓然小学

内容提要】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滋养了无数的文化创作,应该更充分地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尤其作为优质美术资源,应受到本地美术教育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自身美术教学体会,就导入桂林山水进小学美术课堂时,怎样有机融入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好桂林山水优秀画作这两个问题,总结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桂林山水;美术教育;本土资源;教学目标;

引 言

韩愈名句“江作青萝带,山如碧玉簪”已广为诵读,成为桂林山水秀甲天下的佐证。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滋养浸育中国山水文化,陶冶着历代文人寄情山水的雅思与情怀。

作为桂林本地的小学美术教师,面对丰厚的自然文化遗产,我们无疑是幸运的,同时也肩负着把这优质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挖掘利用好的责任,让孩子们更好享受山水及其文化的美育熏陶。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小学美术课标提到,认识本土文化是学习认识艺术的基础。我们也知道,对家乡的关注热爱,是学习优秀人文传统及热爱祖国的具体前提和起点。桂林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景观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已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桂林山水文化资源的价值,不断被挖掘和提升。

然而根据笔者观察,在桂林本地很多小学美术课堂上,对身边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和素材,却缺乏充分的关注利用。笔者尝试在美术教学中以现有教材为主导,同时插入桂林山水资源,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中发现,要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利用好桂林山水,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桂林山水如何合理融入教学目标;二是如何利用好桂林山水的优秀画作。现将自己的想法归纳如下。

  1. 关于制定教学目标

桂林山水作为优质绘画素材,能给孩子们开阔的想象、创作空间。但具体如何导入课堂,怎么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并纳入课程的整体规划?笔者作了以下粗浅思考。

  1. 培养形象思维和绘画技能

艺术源于日常,创作崇尚体验,教学与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将切身感触融入到绘画中,才能经历从观察到提炼出形象的过程。而这样的思维锻练,正是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培养的有效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体察山水的经历体验,由审美出发,融合想象和艺术整理,归纳出视觉形象,这一过程,肯定比让学生靠想象描绘异乡风景或临摹书本,更有价值与意义。

讲授技法时,通过结合学生对山水的真实观察来讲笔法,更易掌握用笔要领,也能更直观地理解绘画语言的转换过程。比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的《线的秘密》课中,教学重点是感知线条构成的美感,使学生能用线条自发遵循美的形式法则组织画面,我用很多桂林风光的图片来讲解线条的美感,如山峦的节奏感、龙脊梯田的秩序感、漓江凤尾竹的层次感等等,学生觉得亲切且易理解,很快掌握了线条“美的秘密”,而畅快“涂抹”了。

  1. 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

美术学习中的创作倾向外化的操作,而美术欣赏审美则偏重于内化的培育和修养,重在环境熏陶。陶行知先生讲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山川湖海、风雨雷电、天体运行都是活书。……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我们当地的孩子们,对桂林这本活书都是熟悉的,经过点拨和引导,自然对桂林山水的审美会有更深入的认识理解,对艺术审美的培养也会有很直接的帮助。

美术教育就是培养感知、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并进一步有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诚如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用家乡秀丽山水唤醒审美感受,让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得到鲜活的营养。

  1. 对本土文化的情感交流和传承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根本属性,优秀传统星河灿烂,而家乡本土文化是我们最亲近、天然、纯粹的情感纽带和传承起点。通过桂林山水导入课堂,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对本土文化的热情,进而通过对山水文化的解读,让学生沁润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

比如用山水故事作课前导入,桂林山山水水流传着许多优美传说,能很好吸引学生的关注,为接下来的教学构筑良好的铺垫。或者,讲一讲著名画家画桂林的故事,讲一讲和桂林山水有关的历代佳作,从石涛到徐悲鸿,有很多的资源可开发。我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听听画画》课中,让学生先听桂林山水的儿歌,再启发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桂林山水,学生们热情高涨,迸发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让人欣喜和意外。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能借桂林山水唤起学生对美术和传统文化的热情。

  1. 关于桂林山水优秀画作的教学利用

美术教学离不开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和临摹,好作品能开启学生的敏锐美感,激活创新的艺术思维,还能有效地阐明教学内容,明晰画理笔法。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画家画作也确是不少,纵贯古今横跨各画种画派,为美术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 在造型表现类课堂教学上的应用

在造型表现类课程里,学习到诸如形、色等造型语言,以及用多种工具表达等内容,所以常涉及笔法、用墨、构图、写生等知识,以及发挥想象、调度画面、思维表现等问题,每每成为教学难点。这时,恰当运用桂林山水画作举例示范、展示分析,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比如,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彩墨游戏》课中,要学习墨彩的墨性,其关键知识点在四个字上:浓、淡、干、湿。知识点尽管清晰但却抽象,学生还是会把握不好。而利用桂林山水的水墨画作品,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出墨色的变化和无彩似有彩的美感,有效克服该教学重难点并丰富了教学。

  1. 在设计应用类教学中的利用

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偏重学生的创造性、操作性活动,不但要有创新创意,还要能达到一定的功能目的,解决具体实在的问题。这类课程要求学生既会开动脑筋想办法,还要能动手操作实施执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全面。

笔者在五年级的《团扇制作》课中,要让学生了解传统团扇造型特点,观摩团扇实例图案,再创造性地将团扇设计制作出来。而传统团扇常以雅韵水墨呈现,和桂林山水的诸多水墨作品能很好地匹配。笔者就找来一张名家的桂林山水画作,结合传统国画构图法,让学生理解怎么把别人的山水画“拆迁”到小小的团扇中来,使学生能用国画构图的原则融入团扇设计,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造型审美增进了学习了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在欣赏评述类教学中的运用

欣赏评述类美术课程主要突出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感知、欣赏审美、语言表达,这类课程是让学生美术知识内化,并逐渐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艺术启蒙过程。

如五年级下册《水墨诗心》课中,结合桂林山水画领悟水墨对诗词意境的表达,再用简短文字加以表述。六年级下册《形色协奏曲》通过欣赏漓江山水的水墨抽象画,体会“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表现。孩子们在形式灵活的对比、分解、讨论、体验等山水赏析中更好提升了审美能力。

小 结

本土文化资源层次丰富、纷繁芜杂,尽管渐受关注重视,但具体挖掘整理尚工作繁巨,在角度和方法上也须不断完善。桂林山水这一大自然的馈赠及其衍生的艺术文化资源,如何为美术教育利用,是大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笔者站在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依循现成美术教材的同时,尝试着用这宝贵的本土资源,让学生参与在地性文化学习传承,也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生动鲜活,但受主客观多因素限制,只能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一些浅拙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参考文献:

[1]朱晓平.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7).

[2]李武龙.浅谈美术课堂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