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
摘要:每个人的孩童时代都需要玩具的陪伴,本文选取河南地域性较强的民间泥玩具盛产地—浚县、淮阳、淮滨,不同地区的泥玩具艺术表现风格,分析河南民间泥玩具的存续状态,以及在河南民间美术中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泥玩具 泥咕咕 泥泥狗 泥叫吹 审美意蕴
我国民间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哨子、陶陀螺与泥相关的玩具出现。关于新石器时代的陶陀螺发现两个地区:江苏常州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木陀螺及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陀螺。出土的陶陀螺,仅见山西龙山文化一例。由此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儿童也是有玩具的,他们也需要娱乐。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诸多民间玩具取得了长足发展。《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载《浮侈篇》曰:今人奢衣服,侈饮食…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此皆无益。”王子今以为“诸戏弄小儿之具……又说明这类器物原本只是儿童玩具。
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强盛,市井生活极其富足,在此基础上,民间玩具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陶瓷和泥玩具呈现于世,增添了日常生活的乐趣,这些玩具散见于诸多文人书画和风俗画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玩具的种类日益丰富,制作材料更加多样。被称为“民间泥塑第一村”“民间泥玩具之乡”的豫北浚县杨玘屯村,“民间艺术活化石”的豫东淮阳县,豫南地区淮滨县,为河南三大泥玩具盛产地。
一、豫北浚县泥玩具艺术特点
豫北浚县古城黎阳,传说隋末农民起义军李密部将杨玘曾在此屯兵和官兵展开激烈争斗。为悼念阵亡的将士,军中士兵利用黄胶泥捏成战马和骑士以示怀念之情,随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一种民间泥玩具。
泥玩具,以泥巴为制作材料,经过捶打、揉、捏、彩绘等制作工艺。民间泥玩具是劳动群众因地制宜为美化生活服务的娱乐器具。浚县泥咕咕泥玩具是豫北地区发现较早的玩具品类,也是种类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泥玩。地处黄河故道,丰厚的泥土原材料给当地人们创作泥玩具储存了丰富的原料。据实地考察,当地泥土的可塑性、伸缩性,为泥土造型提供了可能。泥土的松散度、粘性结构强度又对泥玩具造型的形状规模做出了限制。因此,泥玩具的造型必须简练,符合强度要求方能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完好不致损坏。材料与工艺的特殊性最终转化为风格,恰在材料的限制因素让泥咕咕的创作风格在豫北地区独树一帜。
在创作泥玩具时,当地有句顺口溜:“杨屺屯吃顿饭,就能捏个泥咕蛋”意思就是说,只要在杨屺屯停留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捏泥玩具的手艺。骑马人,泥人,家禽,泥狮子,泥老虎等造型简洁,轮廓雄厚省去棱角与细节,神态与装饰效果完全依靠彩绘完成。“三分塑,七分彩”的创作手法已成为泥玩具创作工艺的艺术审美规律。
二、豫东淮阳泥玩具艺术特点
淮阳地处河南东部地区,史称“陈州”“宛丘”,传说是人类始祖伏羲建都的地方,至今该地还保留有“太昊伏羲陵”。每年农历二月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众百姓前往“太昊陵”朝拜进香,跋涉千里之无碍,虔诚善心之崇奉,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在庙会上出售一种叫“泥泥狗”的民间泥玩具,在豫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当地泥泥狗的叫法也可称为“陵狗”,这种泥玩具在艺术视觉上以黑底为主,然后在上面进行五色为主的彩绘。这种独特而又充满娱乐的玩物,在当地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从审美角度来看,题材多含有神秘诡异的色彩,造型抽象怪诞不可名状,其中双头兽、九头鸟、人祖猴等等,民间艺人所创作的作品古朴原始,保留远古时代的文化气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与民俗内涵,因而泥泥狗泥玩具被称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据实地考察,作品《人祖猴与人面猴》泥玩具,从外表看感到猴子像人,而在艺术演绎的结果,索性将猴面画成了人面,于是形成了泥玩具“人面猴”。在淮阳泥泥狗中所有的动物形象都是变形的,不求写实,但求神似,带有几分神秘感。淮阳泥泥狗泥玩具反映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图腾以及原始生活现象的各种造型。它涵概了两个远古的信息,即对女娲“抟土造人”的赞许和对女性传宗接代的生殖崇拜。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又罕见的民间艺术,淮阳泥泥狗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轨迹,同时折射出豫东地区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之间互相渗透的血缘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
在淮阳泥泥狗泥玩这个民间泥玩中,生殖崇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是民间艺人们发自内心表达出一种对生存愿望的美好想象,作品纯真质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一种原始艺术文化的延续和拓展。它的存在对民俗文化学、造型艺术、探寻远古生命的文化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豫南淮滨泥玩具艺术特点
信阳地处河南和湖北的交界处,泥叫吹作为楚文化和河南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填补了淮河流域没有泥塑玩具作品的历史空白。从儿童玩具演变至当下的艺术品,从当初手艺人村头叫卖到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叫吹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新机遇。
淮滨县属于以太阳崇拜和鸟图腾崇拜的原始部落,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淮滨泥叫吹具有原始性,可称为“艺术化石”。不过,由于泥叫吹起源于民间,它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不管是造型,还是色彩,都充满了纯朴的民间艺术气息,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淮滨县的土质细腻,粘和性高。从农历9月份到明年的3月份,都是制作泥玩具彩绘的高峰时期,且在这段时间里,庙会、集市活动比较多,由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泥叫吹”文化,泥塑方寸之间的点、绘、勾、描都充满民俗文化内涵,让人在或墨或彩之间感悟民间艺术的美妙与情趣。
“泥叫吹”的制作过程和其制成品一样,充满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氛围,其制作过程可分为“取土”、“撮泥”、“塑形”、“钻孔”、“打磨”、“晾晒”、“烧制”、“彩绘”、“沾漆”九个步骤。在制作过程中,艺人们用捶打泥土,不断揉捏,很快成为一个个泥玩小动物和人物形状,而后在其尾部钻出两个小孔,晾晒后放在炉子里烧制,待烧好的泥塑放凉后,然后选择不同颜料上色,这样一个个色彩鲜明的“泥叫吹”就诞生了。
四、总结
民间泥玩具其喜庆、欢乐的基调,鲜明、响亮、艳丽、纯粹的色彩占据了民间玩具的重要空间。红与绿、紫与橙、黑与白、金与银都是常选色谱。豫北地区与豫东地区的土壤,黄土地胶泥占据了主旋律。农历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节令性最强的玩具都在此时出现。这些玩具在色彩上须与自然环境颜色大反差,大绿、大红、大紫、鲜蓝等色成为彩绘时候的首选。这种强烈的反差造就了蓬勃的生机,展示着饱满的情感。河南地区的泥玩具造型独特,风格各异。愿这种强烈饱满的色彩永远流传。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乡土玩具-人之初的艺术(民艺研究)[M],2016(08):151-171.
[2]王连海.民间玩具图形[M].民间美术,2000(09):195-196.
[3]王海霞.中国最美玩具[M].工艺美术,2013(01):18-54.
[4]张旭.淮海民间泥塑玩具艺术探源研究 [J]商丘师专学报
[5]李红军.淮阳泥泥狗:伏羲记忆的“活化石” [J]协商论坛 2020.(0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