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 四川 资阳 641300
摘要 踝关节扭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损伤类型,国内外有关踝关节扭伤后康复护理文献报道较多,但少有康复护理各阶段治疗及训练内容汇总报道研究。本文从踝关节扭伤机制、护理及展望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医务从事者系统了解踝关节扭伤相关知识;同时将康复护理分早期、中期、后期三阶段康复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阶段性;康复治疗;康复训练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好发于运动员、运动爱好者、高跟鞋爱好者。有研究数据显示,踝关节扭伤中约10~30%为运动损伤,是运动员缺席赛场的主要原因[1]。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可连接足部与小腿,由距下关节于距小腿关节两部分构成,周围附有内侧韧带及外侧韧带,共同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扭伤轻则微弱疼痛,重则无法行走,不仅影响踝关节稳定性,还可损伤腓骨神经,对踝部造成持续损伤。因踝关节扭伤于日常较为常见,患者多不重视,缺乏护理意识,往往早期未经防护或康复系统训练,便重新开始剧烈运动,持续对踝关节施压最终进展为踝关节不稳。中西医有关扭伤治疗各有所见,康复训练方法亦繁多,本文就各阶段康复治疗、训练原则为踝关节扭伤患者总结相应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康复护理方案,以快速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满足患者运动及生活需求。
1.踝关节扭伤机制及分级
从踝关节骨性结构分析,可知外踝较内踝约长1cm,导致踝关节活动时外翻受限,内翻幅度偏大,故扭伤类型以内翻扭伤多见;而踝关节内侧韧带相对粗大坚韧,外侧则薄弱脆弱,即外侧韧带力量较内侧小,导致踝关节扭伤时多累及外侧韧带;加之距骨滑车关节结构前款后窄,踝关节背伸时踝穴与宽部贴合相对稳定,而跖屈时关节窄部与踝穴未能贴合致踝关节不稳,易造成扭伤。而韧带是维护踝关节的重要软组织,当踝关节受力时韧带屈曲波形消失,此时韧带纤维束将拉直,胶原纤维亦分担承受额外拉力,继而防止关节过度伸展,保护踝关节。当受力在韧带承受范围时,受力消失后韧带可恢复原状态,但超出受力范围及神经反应速度是,韧带可能出现局部撕裂或整体撕裂。故临床以撕裂程度作为踝关节扭伤分级标准之一,轻度扭伤时韧带无撕裂仅出现松弛,踝关节相对稳定,行走时表现为局部轻微肿胀、疼痛、瘀斑症状;中度扭伤时韧带局部撕裂,影响踝关节稳定,无法独立行走,症状明显;重度扭伤时韧带完全撕裂,可伴踝关节骨折且严重不稳定,患者无法行走,症状表现严重。
2.踝关节扭伤不同阶段康复治疗及训练
临床康复护理中,中医方法包括针灸、熏洗、中药外敷、手法按摩等;西医方法包括制动休息、抬高患肢、冰敷、加压包扎、功能锻炼等;现代康复医学有药物治疗、外固定包扎、关节治疗等方面疗法,具体内容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佩戴护具、软组织贴扎等。但护理治疗原则现有学者尚未统一,有主张早期注重韧带保护,建议及早固定包扎者;亦有注重后期恢复,建议早期制动,功能治疗者[2]。而临床中对阶段治疗分期亦未明确,本文参照2002年试行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治疗阶段进行分期:其中早期为扭伤2d内,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剧烈,肿胀、瘀斑症状明显,活动受限;中期为扭伤3~14d内,各临床表现均有减弱,活动仍受限制;后期为15d后,各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自由活动。现针对各分期特征特点,对各阶段适用方法及训练进行归纳。
2.1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治疗策略注重功能锻炼,为后期功能康复提供恢复基础。中医早期治疗原则为止血化瘀,止痛消肿,可采用手法按摩、针灸、中药外敷等方法治疗。手法按摩可通过按钮穴位,缓解踝关节损伤后肌肉及韧带紧张程度,通过手法舒经活络,消肿止痛。针灸可提高局部疼痛阈值,并通过刺激产生糖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还可舒缓局部肌肉舒张、收缩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稳定关节,修复改善关节损伤。中药外敷组方药物以清热止痛、凉血消肿类为主,外敷时可将通过皮肤将药效作用于损伤组织,进而达到凉血行气,散瘀止痛之效。现代康复医学康复内容除休息、抬高患肢、冰敷等制动治疗外,还可增加负重及非负重训练。其中负重训练主要为负重站立或行走,非负重训练以卧床时踝关节屈伸,小腿肌主动等长收缩为主,训练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2.2中期康复
中期康复治疗原则在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基础上,预防二次扭伤,并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提高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还可利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外敷进行治疗,同时配合熏洗、推拿加快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痉挛黏连,祛瘀生新促进组织恢复。佩戴踝护具可预防二次扭伤,护具可为受损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踝组织提供相对稳定的恢复环境,同时提高踝部动感知觉,并限制后足活动及踝部翻转增强保护支撑效果。当前踝护具类型包括弹性护踝、半刚性护踝、肌内效贴、弹性绷带等,但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性,选取踝具时应综合考量,如半刚性护踝适用男性患者,弹性护踝及绷带等均可适用。通过手法按摩可放松肌肉,牵伸关节,消肿祛瘀,缓解痉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并逐渐增强训练力度,肌力训练可由早期卧位踝关节屈伸进行单腿提踵,双腿提踵,弹力带抗阻等踝关节肌力训练,为后期踝关节康复训练进一步提供平衡稳定基础。
2.3后期康复
后期康复包括肌力、平衡功能、本体感觉等方面训练,一方面巩固前期训练效果,一方面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通过中医手法及现代康复关节松动手法联合康复护理,加速康复效率。中医理筋手法,可通过按、捋、揉等手法,活血行气,舒经散瘀。康复关节松动手法,可延长韧带、关节囊、关节组织延展性,并缓慢是错位踝关节复位,提高关节稳定性。肌力训练通常为抗阻训练,通过弹力带增强踝周肌肉力量,为关节稳定提供保障。平衡训练方式包括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本体训练包括闭眼及睁眼患肢独立,患肢独立平衡板摆臂训练。以上训练均可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增强训练力度,一方面增强肌力,保护踝关节周围肌肉及韧带,一方面提高身体平衡协调能力,缩短康复周期。
3总结及展望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中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高的运动损伤类型,因此针对康复治疗及训练制定科学全面的康复计划尤为关键。进行治疗的根本目的即通过对患者不同时期患肢变化特征灵活护理,提高康复效率,恢复踝关节稳定及灵活正常功能水平。而诸如踝护具等辅助治疗工具亦可加强研究,尽管弹性踝具、半刚性踝具护理各有优点,但舒适度不佳、尺寸不匹配等不仅限制关节活动度,亦有二次损伤可能[3]。因此深入研究踝关节病理及生物力学,还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方法、工具发展空间。同时临床中对踝部初次扭伤、再次扭伤间关联,扭伤患者心理学、神经反应等方面研究亦鲜有报道,有待更多学者投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纪海燕. 急性踝关节扭伤综合护理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5):222-224.
[2]徐礼才. 踝关节扭伤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与训练[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9):20-21+24.
[3]关国平,孟强,牛文鑫,王璐. 踝关节扭伤防护及其康复研究进展[J]. 医用生物力学,2016,31(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