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大平衡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1
/ 2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大平衡点探讨

汪想平

( 湖北省天门市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 湖北 天门 431700

摘要: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开展方式之一,在中小学阶段的校外活动中具有重要且关键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实践的能力,老师就需要深刻且客观地反思活动内容和开展形式,综合学生的活动反馈,在观念上把握好“得”与“失”的平衡,在实践中把握“扶”与“放”的平衡,“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活动的参与中提高动手能力,提升认知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活动的参与中实现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更全面的发挥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校外综合实践 平衡点探讨

  1.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把握好“得”与“失”平衡点

传统时期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流程往往是不变的:到达活动地点之后,低年级排队参观、中高年级分组活动,活动围绕“看”“玩”“吃”三个环节展开,而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之后的回顾环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了什么。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思维和能力锻炼,导致学生无所“得”。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新时期老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候,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到反思的整个环节,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主参与、提高自主管理能力,这样不仅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而且能够强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价值。尽管这一方式在实践之初会投放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而且很可能开展的过程也不是那么顺利,但是老师应当以长远的目光看待这一活动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影响,看到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让前期的“失”换后期的“得”,让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得偿所失”。

  1.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把握好“扶”与“放”平衡点

“放”,指的是老师在活动中要适时适度的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实践经验,逐步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扶”,指的是老师在活动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学生思路出现偏离的时候,及时给予学生思路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的思维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老师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把控好“扶”与“放”的平衡,能够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保障。

  1. 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预设

没有在活动之前进行充分预设,则会导致实践活动如无本之木一般不厚实,无法发挥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无法达成活动开展的预期目标。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活动预案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参观农业基地之前,老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就校园内的植物为主题,在特定时间内进行预案的设计。例如要在规定时间内理解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别、测量树的高度和周长、观察花和叶的形状和图案、运用不同形状的叶子进行口哨的制作等等。学生这一阶段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为丰富,因此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案的设计,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参与具体实践活动的时候也能更加投入和积极,能够在创造性思维被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更丰富的体验。

  1. 老师要在活动中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即便学生在活动之前做好了相关的预案和心理准备,但是受到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学生在活动中往往还是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则显得尤为关键。中低年级学生因年龄较小,自律性和自主性相对较弱,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的时候倘若遇到了问题,则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因此,老师需要在关注学生活动进程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引导,重视对各个小组学生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们自我管理和探究学习能力的锻炼。比如,在开展特色建筑了解的活动时,某一小组的学生们偏离了原定的活动内容和流程,这时候老师应当首先对组长进行引导,让组长对成员进行组织和调控。如果组长的组织能力不足,则老师需要适时的介入小组,进行直接引导。

  1. 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反思

及时的评价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现有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后续的活动中去。在最终实践作品展示的环节,老师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匿名投票的方式,综合之后选择出最优的一个作品,让学生们明白“好”的具体标准,从而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够针对性的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进行活动反思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比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然后对今后活动中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进行建议。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就各个小组活动中好的做法进行分享、不足的地方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能够收获丰富的活动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理性且客观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让反思促成学生的二次学习。

  1. 结论

成功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必须要有突出的问题特质,要在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待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应当体现一定的过程特质,要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调动,老师则成为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预留给学生们。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将自主学习的机会交还给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小江. 提升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素养的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4):2. 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6.04.002.

[2] 宋海峰. 浅谈小学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7):28-29. DOI:10.3969/j.issn.1009-010X.2013.07.012.

[3] 谢 强.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激活探析[J]. 年轻人,2020(8):143. DOI:10.12214/j.1672-3872.2020.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