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 2小时血糖的影响

沈冬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200940


[摘要]目的 分析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影响。方法 以院内糖耐量异常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前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后者在此基础上调整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观察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干预前不同组别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性,不同方案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值达标42例(93.33%),高于对照组的37例(83.33%)。结论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发展为糖尿病风险较高,通过饮食顺序调节以及合理食物搭配,有助于强化降糖效果。

[关键词] 饮食顺序食物搭配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属于2型糖尿病的前期状态,与糖耐量正常人对比,发展成为糖尿病可能性较高[1]。为此,针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需要采用有效手段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预防持续血糖不稳定转变为糖尿病[2]。适当锻炼与控制饮食是降糖的基础措施,而其中合理饮食至关重要。本研究中,通过对9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对比调查,探究饮食顺序调节及食物搭配在降糖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院内糖耐量异常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42~63岁,平均(50.24±4.62)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43~61岁,平均(49.62±4.4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性,可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如疾病进展、病因、危险因素等,告知患者饮食对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作用,指导合理饮食建议,如适合食物、禁用食物、少量食用的食物等。

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调整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具体如下:

  1. 饮食顺序:参考患者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顺序,具体为先高纤维蔬菜,后脂肪、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物,最后食用主食。调整进食顺序时,指导患者对每日进食的食物与顺序进行记录。询问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了解患者近期饮食顺序,指导患者坚持合理顺序进食;鼓励患者提出对饮食顺序的疑问,并给出针对性指导。

  2. 食物搭配:主食以优质碳水化合物为主,可选择土豆、杂粮、薯类替代大米;蔬菜以叶菜、根茎类、瓜果类、菌类为主;肉类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如鱼肉、虾等;其他可适量进食豆制品与坚果类食物。参考食物交换份方式核算主食份数,体重正常患者依据总热量40%计算,超重患者依据总热量30-35%计算,肥胖患者依据总热量20-25%计算。

1.3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统计患者空腹血糖、产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统计患者餐后2h血糖值达标率,小于7.8mmol/L者判断为达标。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622ad8c43f1b2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干预前不同组别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性,不同方案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622ad8c43f1b2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5

6.85±1.26

5.26±0.54

9.24±0.74

7.62±0.58

6.24±0.36

5.78±0.48

对照组

45

6.80±1.52

5.89±0.45

9.20±0.64

8.21±0.48

6.25±0.46

6.13±0.52

t

-

0.196

6.942

0.317

6.070

0.133

3.831

P

-

0.845

<0.001

0.752

<0.001

0.895

<0.001

2.2比较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值达标率

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值达标42例(93.33%),高于对照组的37例(83.33%),组间有差异性(P<0.05)。

3 讨论

针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饮食控制的原因为,饮食是影响此类患者血糖水平的直接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可维持稳定血糖水平[3]。结合本次调查结果来看,饮食顺序与食物搭配的不同,对机体血糖水平浮动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饮食顺序主要是依据有助于控糖效果的顺序,分别进食蔬菜、主食、蛋白质等食物。本次研究中选择高纤维蔬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进食方式,可减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时间,进而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4]。饮食顺序也可影响到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饮食结构调整,主要是对患者提出主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补充中适合选择的食物,通过合理搭配可降低每餐进食后血糖值上升幅度[5]。通过长期饮食控制,可稳定血糖水平,良好的饮食习惯甚至可达到纠正糖耐量异常的效果。为此,了解患者是否坚持合理饮食,并对不正确饮食观念及时纠正,监督患者依据适合顺序及搭配进食。

综上所述,降糖是控制糖耐量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直接手段,而饮食干预作为基础措施存在,结合患者饮食习惯与血糖水平进行饮食顺序与食物搭配的调节,有助于辅助提升降糖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亚玲,贺全勤,张大鹏,等.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孕妇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01):42-46-50.

[2]曹文倩,康凤英,滕云.基于IMB模型的血糖负荷食物交换份法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7):2248-2254.

[3]艾敏,孙伟蔚,丁青,等.基于APP的饮食日记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11):27-30.

[4]邹敏,谢莉君.运用电子运动平台技术运动管理对糖耐量异常腹型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01):110-113.

[5]俞文玲,钟群英,陈颖莹,等.医学营养联合运动训练干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6):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