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学校 323000
摘要:民族音乐是在民间产生、流传的音乐,表现的是民间的生产生活。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也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民族音乐体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把民族音乐融入课堂,发挥民族音乐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淀艺术素养,使其成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组建民乐团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乐团教学;创新策略
引言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小学音乐课程应充分展现民族音乐艺术之美及文化意蕴。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应该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学生应该从孩童时代开始广泛而系统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日益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民族音乐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音乐的继承者,更是民族音乐的发扬者。
一、民族音乐概念
民族音乐的所辖范围较广,广义上的民族音乐除了民间歌曲和戏曲外还包括演奏所用乐器及民族舞蹈,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体现着我国人民对不同情绪的表达。此外,对民族音乐的定义还可以从传统的音乐和现代音乐来展开。其中,传统音乐比较认可的时间范围为在19世纪以前,漫长岁月长河中留存下来的旋律和音乐,人们也习惯称作为“旧音乐”,其中不仅包含专业的艺术音乐、宗教音乐,还包括在百姓群众生活中诞生的民间音乐,像是民间歌曲、舞蹈、器乐、戏曲等等;而现代音乐一般指五四运动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随之形成的专业的音乐艺术形式。
二、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很好利用信息技术
民族音乐文化包括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民族舞蹈、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成分。这些成分融入课堂需要互联网工具,最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文字、音频等形式将其无缝地转移到课堂中。然而一些小学音乐教师没有重视这一方面,将更多精力用在了课件美化上,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得不偿失。
(二)音乐教材相对单一
民族音乐所占据的比重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影响小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另外教学方法单一,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体验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也没有重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纯粹死板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歌曲学唱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组建民乐团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引导
以《小青蛙找家》一文为研究对象,教师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要明确本文的目的是使学生用轻快弹性的声音演唱该曲目,同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呼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理念。在进行“课堂导入”阶段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询问大家“你知道的需要保护的动物都有哪些呢?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这些动物呢?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呢?”,以此引出“我们经常看到的青蛙也是三级保护动物”,同时过渡到本文的音乐学习中。在夏季燥热的田野里出现了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妙场景,然后有请小组成员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场景,扮演风声、雨声,借此来阻碍小青蛙回家,其余的学生根据节奏,读歌词,进行趣味性的打节拍游戏,使课堂更具活力、更具有生动性。当然“小青蛙”在回家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小组间的闯关进行,如听到某音符时,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等,同时也能加深组员之间对特定音符的记忆和理解,如果出现不同建议,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教师再进行总结和陈述时,对于其中表现好的行为可以采取奖励和鼓励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鼓励小组之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多地关注组员之间的差异和不足,这一点和个性化教学理念如出一辙,教师能够通过小组成员看到个别组员的差异化,也更容易因材施教,从而解决这种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二)创新课堂引入民族歌舞形式
舞蹈和歌曲都有节奏,所以在音乐领域歌与舞是联系最为紧密的,故而将民族歌舞引入课堂,同样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自豪感。最主要的是,引入民族舞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歌曲的节奏。在《采茶舞曲》《拉萨谣》《我的家乡日喀则》中都能很好地融入民族舞蹈,让舞蹈和乐曲、歌曲相称,提高音乐课堂的音律美、形体美。《采茶舞曲》可以将《采茶舞》融入进来,该舞具有姿势优美、韵律流畅、生活化场景等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采茶舞曲》这一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拉萨谣》《我的家乡日喀则》中可以将藏族舞蹈形式融入进来,包括颤、开、顺、左绕、甩臂等动作,让学生可以理解藏族歌曲中包含的坚韧不拔、崇尚自然等民族情结。
(三)通过体验表演引导学生表现美
教师带领小学生欣赏《赛马》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民族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表现美能力。学生最初欣赏乐曲阶段,教师可为其讲解音乐中所表现的蒙古族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并且引导小学生深入研究乐曲表现形式。在此之后,可以分阶段地带领小学生欣赏民族音乐,跟随着音乐律动,提升表现美的能力,在第一段音乐,具有热烈奔放的特点,主要是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音乐热烈奔放,并且规整的节奏、坚强有力的强音以及连续的装饰音模拟了马蹄声,刻画了赛场上群马飞奔的动人场景,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音乐的带领下模仿赛场人群跳舞、舞动。本乐曲的第二段改编自蒙古族民歌,以八分音符为主,曲调兴奋昂扬,抒发了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之情。其中前半部分节奏轻快活泼,音乐富有动力;后半部分由伴奏声部演奏主题旋律,巧妙地用手指拨动二胡内弦,奏出跳跃的分解和弦,两者生动地结合,妙趣横生,此时也可以鼓励小学生自主编排相关的舞蹈,将小学生分成几个舞蹈表演小组,根据乐曲的旋律特点、情感特征等,在小组范围之内自主编排舞蹈、表演舞蹈,这样不仅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知、体验美,还能促使小学生表现美能力的良好发展。
(四)强化师资力量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确保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关键。从学校的角度,应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外公开招聘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组建专门的民族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重视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通过教学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为音乐教师提供自我提高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设置好相应的奖惩措施和绩效考评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合对于丰富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传承与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有机融合,也是新时代青少年必须与学习和传承的民族文化。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不仅要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辰璐.重视民乐欣赏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J].读写算,2020(19):149.
[2]许婧.民乐欣赏,让音乐课别具一格——古筝进课堂[J].读写算,2020(19):161.
[3]吴融.小学开展民乐传承的实践探究[J].读写算,2020(17):154.
[4]孙烨.浅谈小学民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读写算,2020(17):195.
[5]赵雨静.小学音乐教材的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